這是巧合嗎?
中國雖然大,但是國有商業銀行卻只有正宗的工農中建四大家,中行建行先走一步股份制改造,工農兩行還沒有跟上,王雪冰和張恩照卻搶先一步搶進了局子,不由人不產生聯想。
4月21日,國務院最近已經批准了中國工商銀行這個中國最大的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造方案,和中行建行一樣的是,都動用了外匯儲備補充資本金,和中行建行不一樣的是,中行建行注入的外匯都高達225億美元,而工商銀行獲得的注資只有150億美元,只能使核心資本充足率達到6%,還必須透過發行次級債補充附屬資本金才能達到國際標準的8%。
國務院已經批准了中行和建行股份制改革的下一步工作計畫,要求這兩個銀行「透過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確保新體制、新機制有效運行;要圍繞轉變經營機制這個核心,不斷完善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機制,強化資本約束;要以資方質量為中心,建立健全問責制度,加強不良貸款責任人的追究,有效防範違規經營和不良資產反彈;要加快引進戰略投資者,引進先進的管理機制和人才,不斷提高全員素質,併發揮資本市場對建立現代金融企業制度的促進作用」。
中行和建行的下一步工作計畫,一言以蔽之,就是上市。
曾經有不少人心存幻想,認為建行張恩照事件,中行高山事件會影響中行和建行的上市步伐,現在看來,幻想只是幻想,現實就是現實。
曾經有不少人自欺欺人,認為張恩照事件和高山事件的暴露正是因為改制審計的促進,因此,目前銀行大案頻發實際上不是壞事而是好事。現在看來,自欺固然可笑,欺人更加可惡。
4月18日,中華工商時報報導,銀監會召集「國有商業銀行案件專項治理」第三次會議,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要求四大商業銀行嚴肅查處已經發生的大案要案。
工商銀行決定在3-5月部署開展以合法合規為主要內容的業務大檢查,抽調的人員近6300人,組成490個檢查組,對35個方面258項內容進行全面檢查。
農業銀行決定在2-5月開展全系統風險專項大檢查,出動8萬人次,調整2.5萬個經營機構,涉及11個方面,出臺「四個一律開除」並推出舉報獎勵辦法。
中國銀行決定2-4月部署以會計核算為內容的「拉網式」大檢查,並請外部審計評價檢查結果。
建設銀行專門開會提出6個方面的案件專項治理實施意見,重點抓好案件高發行的全面整治,嚴格執行問責制。
誰能說四大銀行在落實劉明康劉主席要求時不認認真真呢?誰又敢保證四大商業銀行在落實銀監會精神的時候不認認真真走過場呢?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銀行的風險管理是最嚴格的,按照水皮的理解,中行建行的公司治理已經推進到董事長和行長分立的程度,相互已經構成了制約,但是這並不能保證大案要案的發生,甚至我們一般認識中的股份制銀行也概莫例外。比如,治理最規範的民生銀行21日就公告其廣州分行白雲支行副行長涉嫌票據詐騙,涉案金額高達3億元,而最早上市的深發展日前亦宣布推遲年報公布,因為發現了15億元人民幣的問題貸款。
如果張恩照不是被中紀委雙規,建行內部問責能夠問到張恩照頭上嗎?如果讓張恩照去問責別人,他又如何問得下去?
根據世貿協議,2006年11月中國金融業將面臨著全面的開放,包括四大商業銀行在內的中資銀行將面臨著外資銀行全方位的衝擊、銀行改制勢在必行。問題是改制的目標是什麼?
改制的目標,在水皮的理解中應該是將國有商業銀行從行政主體改變成市場主體,將行政約束改變成資產約束,將政府信用改變成商業信用,上市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標。
要達到銀行改制的目標,股份制改造只是第一步,現在中行和建行已經走完了這一步,工商銀行正要走這一步。這一步的重大標誌是董事長和行長分設,張恩照原來是建行的行長,後來擔任分設的董事長,走完這一步就沒能走出下一步。
那麼下一步是什麼?是銀行的內部管理結構。
深圳發展銀行來自經濟特區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產物,又是中國金融業提前開放的試驗田。來自美國的新橋集團以15%的股份控股了深發展,造成了雖然沒有超過25%的外資參股上限,但是卻實現了控股的戲劇性結局。來自美國的洋行長韋傑夫在接受中華工商時報記者專訪時反覆強調一個字,深發展要作「on e bank」。按照韋傑夫的說法,「on e bank」指的是深發展的總行和各分支行要處在一個管理平台上,並遵循標準的垂直控制體系,而現在深發展的233家分支行給人的印象就是各自為政的233 家銀行,而不是一家銀行。韋傑夫的「on e bank」計畫包括八大序列,如一致的服務介面、共同的操作平臺、統一的控制體系、標準的工作流程、明晰的市場定位、一體的人本環境、一貫的經營理念、凝聚的企業文化。
深發展上市十幾年尚且在韋傑夫眼中如此的不堪,四大商業銀行又會好到哪去呢?
最後還有一道坎,那就是道德風險。有人認為中國現在的信用環境不好,企業從銀行貸款根本就不考慮還貸,放貸的風險太大,而從現在披露的案件看,外部信用是一方面,內部人的犯罪環境寬鬆是一個更重要的方面。最大道德風險恰恰是來自銀行內部。
企業發展要融資,從銀行貸款叫間接融資,從股市募資叫直接融資,間接融資要還本付息,直接融資卻不計成本。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直接融資,銀行的貸款風險向股市轉移;銀行上市從股市直接融資,銀行的經營風險向股市轉移,可憐的股市能承擔這麼多的風險嗎?
水皮贊成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改制,但是不贊成為上市而進行的突擊改制,尤其是風險轉移式的強制改制,那樣的話,於國於民都沒有什麼好處。
銀行改制的成本不應該由證券市場的投資者來承擔。
(水皮雜談)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可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