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概念車亮相上海車展
中日之間必須政治經濟兩條腿走路,最緊迫的是改善政治關係
中日兩國關係近日的困難局面已然擴大到了政治界之外。但中日「政冷經熱」的局面惡化為「政冷經冷」了嗎?在中國政府和各界的努力下,日商在中國並沒有遭遇寒流。在最近的上海車展上,《瞭望東方週刊》記者就看到了日車依舊火爆的場面。
「日車」仍然火爆
走進W3展廳,一眼便看到TOYOTA(豐田)漂亮的紅色F1賽車。旁邊的資料發放臺前,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隊伍。
從深圳趕來的王先生告訴記者,「這次來上海車展,就是想看看豐田今年即將推出的兩款新車--REIZ銳志和雷克薩斯LX470。漂亮,不虛此行!」
本次車展,豐田擺出了2000平方米的大展臺,共展示了23種車型,第一次將4款新車同臺向中國消費者展出,也是第一次同臺發布年內將在中國上市的兩款新車。
一汽豐田汽車銷售有限公司銷售企劃部的張大維接受《瞭望東方週刊》採訪時表示:「儘管近來國內有抵制日貨的口號,但到目前為止,我們的汽車銷售沒有受到任何衝擊。而且,從這幾天的車展現場看,消費者對我們的汽車很感興趣。」
據銷售人員介紹,僅開幕式的前兩天,就有20多名消費者填寫了購買豐田車的意向書。
在車展現場,記者發現,幾乎所有的日本車--本田、豐田、日產、三菱--前都擠滿了參觀者。在本田的i-unit概念車表演時,觀眾幾乎把展臺前裡外三層都塞滿了,記者費了好大的勁都沒能擠進去,只能抱憾離去。
同樣為此感到遺憾的還有來自吉林的馮先生。他告訴《瞭望東方週刊》:「我就是看中本田車,因為我們那裡路況不好,本田的性能和質量比較適合。」
在他看來,作為消費者,他只關注產品的性能和價格。「買日本產品和抗議日本是兩碼事,這不矛盾。」他說。
上海好家庭塗料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志堅本打算買豐田車,但現在改變了主意,是因為「買車風險」。
他告訴《瞭望東方週刊》:「我決定改買帕薩特了,從買車風險來講,比較合適。如果新車玻璃被砸掉,太可惜了,畢竟一塊玻璃就值2000多塊錢。」
日企投資中國溫度不減
雖然中日兩國目前局勢複雜,但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在接受《瞭望東方週刊》採訪時很乾脆地表示,本公司對華戰略沒有變化。
從3年前的「一汽豐田合作」開始,豐田開始大手筆實施中國戰略--先後成立了一汽豐田銷售、廣州豐田等公司,把混合動力車PRIUS引進中國。豐田的目標是,2010年至少在中國轎車市場達到或者超過10%的份額。
一個月前,豐田中國總經理磯貝匡志明確表示,在中國做汽車行業不能目光短淺,豐田更看重「長遠目標」。
日產汽車(中國)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萱島幸久同樣表達了對中國市場的信心。他說,「中國市場對我們非常重要,目前已經排在北美、歐洲之後的第三位。」
他預計,中國汽車市場增長率在未來可望達到5%-6%,遠遠超過許多發達國家平均1%的增速。
其他的日本在華企業的投資熱情也在持續。
富士膠片(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瑞馥在接受《瞭望東方週刊》採訪時表示:「我公司在中國的事業發展戰略不會因為中日關係目前面臨的困難而改變。因為,中日關係健康穩定地向前發展是大趨勢,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目前的困難只是暫時的。」
她透露,富士膠片集團今年也將在印刷、醫療及半導體材料領域的生產及銷售方面,繼續擴大在中國的投資規模。
一項《日本經濟新聞》的調查指出,日本企業目前在對中貿易活動上都保持了相當冷靜的態度,至今非但未看到撤退的負面反應,甚至還有將近80%接受調查的日本企業表示,要繼續擴大對中國的投資。
綜合商社業界團體「日本貿易會」會長佐佐木干夫近日也在記者會上表示,中國是日本最大的貿易對象,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貿易夥伴。
日本財政部betway体育手机网 的資料表明,2004年度日本對華貿易額為22萬7141億日元,佔日本對外貿易總額的20.3%,超過了日本一直以來的最大貿易夥伴美國。
中日經貿是「互惠互利」
中國商務部亞洲司副司長呂克儉曾在中國駐日大使館做了12年的經濟參贊,對日本企業比較熟悉。前不久,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80%的日資企業在中國市場都是盈利的。」而且,日本經濟對亞洲尤其是中國的依賴越來越強,近年來日本經濟的復甦,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對中國的出口與經濟合作。
這應該說是日企繼續維持對華投資熱情的重要原因之一。
徐瑞馥則強調:「中日兩國的經貿關係是互惠互利的,中國良好的投資環境,巨大的市場潛力為公司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而公司在中國的業務開展也是為促進中國經濟發展做貢獻。」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季風近日撰文指出,長期以來,日本一直是中國最重要的出口市場之一。中日貿易額佔中國貿易總額的比例最高年份高達20%左右。對日貿易的不斷擴大,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的改革開放和整個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
中國商務部部長薄熙來近日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說,中日兩國的經貿關係是互惠互利的,據測算,在華日資企業直接和間接吸納就業人數920萬人,2004年日資企業繳納稅收約490億元。
徐瑞馥說,單純的「抵制日貨」的口號是不切合實際的。「因為,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國生產要素相互交流、按價值規律進行配置,經濟發展已逐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而且,日資企業的許多產品及其原材料在中國採購、由中國員工在中國生產,已經很難區分「日貨」和「國貨」了。「像這樣的外國品牌在他國以合資或合作的形式生產,企業利益交織在一起的現象,已成為世界各國經濟生活中的普遍現象。」她對《瞭望東方週刊》說。
讓中日「經熱」不減
4月23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在印尼會晤。日本經濟界對此一片叫好。日本經團聯會長奧田碩在兩天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認為此次會談是一大進步。」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日本所副所長胡繼平指出,中日兩國如果持續「政冷」,可能會影響「經熱」,甚至演變為「經冷」。他告訴《瞭望東方週刊》:「政治長期的相互冷淡可能會影響雙方經濟制度性的安排、合作方針以及相互優惠等。」
商務部部長薄熙來認為,如果不和諧的政治關係持續下去,必然會傷及兩國經貿合作的發展。他說,事實上「政冷」影響「經熱」已初現端倪。2003年前的11年,日本一直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但去年已被歐盟和美國所取代,中歐、中美之間的雙邊貿易額也都超過了日本。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金熙德研究員指出,令人遺憾的是,在中日「政冷經熱」局面下,本應對此最感焦慮、最應遊說小泉不要破壞日本企業在華經營環境的日本經濟界,卻保持著沉默。
「這與日本經濟界在 1972年促其政府盡早恢復對華邦交、1979年促其政府提供對華日元貸款時判若兩人,也與美國經濟界在中美關係陷於困境時挺身而出促其總統改善對華關係形成鮮明對照。」金熙德說。
日本經濟界為何不為改變「政冷」局面而努力呢?金熙德認為,首先,日本經濟界對「政冷」的危害性尚缺乏清醒的認識,因而對改善政治關係缺乏迫切需要。其次,日本經濟界人士一般認為,經濟界就是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中日間的政治問題則應交由政治家來處理。
這一點,《瞭望東方週刊》本次採訪在華日企時頗有同感。在回答記者「作為企業,希望能給中日雙方的政府和民眾提出何種建議」時,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的回答僅僅是一句--「作為一家企業,我們不便對此。期望中日兩國之間發展睦鄰友好關係。」
也許日本「國際貿易促進協會」理事長中田慶雄的觀點更值得借鑒。他在4月初來華訪問時表示,要避免進一步的「經冷」,必須政治和經濟兩條腿走路,最緊迫的是改善中日政治關係。
來源:《瞭望東方週刊》
- 關鍵字搜索:
- 中日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