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專家:九寨溝20年後可能消失

 2005-05-11 08:0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九寨溝,位於中國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獨特的景觀資源、豐富的生物資源和傳統的藏民俗資源,相得益彰,使它贏得了「人間天堂」的美譽。自2000年後,每年有超過100萬人次的遊客湧入,並且數量年年遞增。除了遊客的破壞,還有一些影視劇出於商業利益,也紛紛選擇到九寨溝拍攝,使得九寨溝「不堪重負」。

據週末報5月11日報導,有九寨溝這樣困境的景區,全國不在少數,諸如都江堰-青城山、海螺溝冰川、峨眉山這樣的景區,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生態被破壞的現象。我國首批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的張家界,曾因在主要景區內興建大量商業建築而被聯合國遺產委員會出示紅牌,勒令整改。雲南玉龍雪山也因建索道砍伐了數千平方米的原始森林,加上遊客的大量湧入,導致了小氣候變化,使原本終年積雪不化的雪山出現了夏秋兩季雪山無雪的惡果。

二十年生態變遷

包括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高級督察桑塞爾博士在內的國外一些專家的觀點是,九寨溝20 年後可能會消失。南京大學城市與資源學系旅遊研究所所長張捷教授表示,上個世紀60年代以前,九寨溝內只有山間小道,藏民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很少與外界交往,因而九寨溝一直鮮為人知。

他說,1966年,大隊人馬開始進駐九寨溝地區,砍伐森林。當時人們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一處具有珍貴保護價值的自然風景區。直到1975年,國家農牧漁業部派出了一個調查組,對九寨溝地區進行了綜合考察,才發現這是一處蘊藏了豐富、珍貴的動植物資源,在世界上也是罕有的優美景區。

1978年,當地政府開始研究商討在九寨溝建立自然保護區的有關事宜。當年11月30日,有關部門終於下令停止在九寨溝採伐木材。其實,當年砍伐的後果仍然存在,比如今天我們看到溝口一帶沒有樹林。」

1984 年,九寨溝正式對外開放。「當年的九寨溝根本沒有現在這麼火熱,遊人數量也遠沒有今天這麼多!張捷指出,九寨溝早期的開發完全是探索式、粗放式的,那個時候的遊客才是真的以直接接觸到真正的原始森林風貌,深入到森林的內部。而現在遊客們參加的所謂生態旅遊,更多的是一種商業概念上的,他們與自然的接觸是被限定了範圍的。

但這一情況在1987年以後,尤其是1990年左右,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一時期,九寨溝的旅遊進入了快速增長期--遊客數量成倍增加。旅遊者蜂擁而至,九寨溝內忙著修葺舊屋,平地起新樓,幾百戶人家都成了客棧,有的還建起了帶「星」的賓館,整個溝裡竟然有5000多張旅客床位。水泥、石灰、瓷磚、馬賽克、衛星接收器等城市化的設施遍佈九寨溝。

不講規劃的房屋大批出現,廢棄的建築材料隨意堆置,土質和植被被傷害。賓館飯店四周污水橫流,垃圾叢生。水質也很差,水是九寨溝的靈魂,素有『九寨歸來不看水』之說。但九寨溝管理局的監測結果表明九寨溝的水體已經有富營養化的趨勢,湖泊有沼澤化傾向。」

到了2000年以後,每年遊客量都超過100萬人次。「黃金週」裡遊客塞滿九寨溝,車隊排成了長龍,足足堵了幾個小時,有的遊客在溝外排隊排到夜裡也沒能進來,溝內溝外的旅館均爆滿,不少人睡在車上。回憶起這種景象,張捷不勝唏噓。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