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他人合作的工作,當然也是一種貢獻,不過,如果一個人在宣傳自己成就的時候,閉口不提自己做 了主要貢獻的論文,而專門提別人為主的論文,不是誤導、騙人,哪是什麼?
如果要學習張亞平的經驗,那大家就都只要把中國的樣本送給外國人做實驗,自己就可以到中國做院士了。俺可不是反對國際合作,但是以他人為主的合作,不能越過自己為主的研究,突然成為宣傳的主材料,成功地申報了院士,還是中國最年輕的院士。
最近看新語絲上貼中國這幾年來頂尖論文,其中署名苗人鳳的作者寫了一篇「對『2000年以來中國在生命科學頂尖雜誌發表的論文』的補充」。裡面說:中科院昆明動物所的張亞平「1995年回國以來,在《Nature》、《Science》、《PNAS》、《Nature Genetics》、《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等國際著名SCI刊物發表了一批論文。」
張亞平有這麼突出的記錄,可大夥都不知道,俺幾個納悶過後,乾脆來個文獻檢索。這一檢索不打緊,全露餡了:張亞平的這些頂級論文,沒有一篇以他為主,按照國際慣例,一般科學家也不會在自己的履歷和介紹裡大張旗鼓地說是自己的。到2003年,年僅三十七歲的張亞平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以前,他在《自然》、《科學》、《自然遺傳》、《美國科學院院志》的論文,沒有在其中任何一篇做過第一作者,也沒有做過最後通訊作者。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都是海外的科學家,張亞平是什麼呢:他只是起過一點輔助作用的中間作者!
張亞平的這些頂級雜誌論文,不僅他不做主,而且這些研究工作都是在國外做的,這毫不奇怪,因為是在別人實驗室做的,張亞平就是提供了一些樣品材料,中國人的材料、中國猴子的材料、中國狗的材料。思想、實驗、結論、寫論文,
都不是張亞平,也不是張亞平實驗室。
張亞平當選院士以後,很多媒體在追星最年輕院士的時候都號稱張亞平有這些頂級論文,把他們作為張亞平的成就。這是媒體的責任還是張亞平的責任?
虧了網際網路,一查就清楚:在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研究生導師介紹材料上,這些頂級論文就悍然在列。「苗人鳳」就是從引那裡的材料( http://www.kiz.ac.cn/newsite/solicit/ZhangYP.htm)。張亞平還得過很多中國的獎,在中國青年五四獎章介紹張亞平先進事跡時,同樣宣傳這些頂級論文(http: //www.cycnet.com/newscenter/200454/zhangyanping1.htm)。
所以,大張旗鼓強調張亞平有這些頂級論文的,一定是張亞平自己提供的材料。否則,媒體不可能串改昆明動物所研究生導師介紹。
張亞平自己為主的論文到底在哪裡?在他做院士以前,他自己為主的研究沒有一篇上了頂級雜誌,連接近都沒有接近頂級雜誌。他的論文很多,發表的雜誌是中文的《遺傳》、《遺傳學報》、英文的《Biochem Genet》、《MolPhylogenet Evol》、《Gene》。
本來要不是他吹牛,你還會以為他的領域比較難上《自然》、《科學》,他用別人的東?己沒有本事上,就用別人為主的論文代替自己為主的論文,反客為主,榮登院士寶殿。
這就是中國最年輕院士的水平?
附錄:張亞平所謂最大成就《自然》、《科學》、《自然遺傳》、《美國科學院院志》論文作者、地址詳情。
1
Nat Genet. 2002 Apr;30(4):411-5.
Adaptive evolution of a duplicated pancreatic ribonuclease gene in a
leaf-eating monkey.
Zhang J, Zhang YP, Rosenberg HF.
Laboratory of Host Defenses, 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Bethesda, Maryland,
USA. [email protected]
2
Science. 2002 Nov 22;298(5598):1610-3.
Genetic evidence for an East Asian origin of domestic dogs.
Savolainen P, Zhang YP, Luo J, Lundeberg J, Leitner T.
Department of Biotechnology,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KTH),
10691 Stockholm, Sweden. [email protected]
3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2 January 8; 99(1): 309314.
Evidence of positive selection acting at the human dopamine receptor
D4 gene locus
Yuan-Chun Ding,* Han-Chang Chi,* Deborah L. Grady,* Atsuyuki
Morishima, Judith R. Kidd, Kenneth K. Kidd, Pamela Flodman,' M.
Anne Spence,' Sabrina Schuck,6 James M. Swanson,6 Ya-Ping Zhang, and
Robert K. Moyzis*6‖
*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College of Medicin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CA 92697; Laboratory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Evolution, Kunming Institute of Zo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unming 650223, China; Department of Genetics, School of Medicine,
Yale University, New Haven, CT 06520;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Medical Cente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Orange, CA 92868; and 6Child
Development Cente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CA 92715
‖To whom reprint requests should be addressed. E-mail: [email protected].
4
Nature. 2001 Feb 1;409(6820):614-8.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the origins of placental mammals.
Murphy WJ, Eizirik E, Johnson WE, Zhang YP, Ryder OA, O'Brien SJ.
Laboratory of Genomic Diversity,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Frederick,
Maryland 21702, USA.
5
Science. 2000 Apr 14;288(5464):275-7.
DNA banks for endangered animal species.
Ryder OA, McLaren A, Brenner S, Zhang YP, Benirschke K.
Center for Reproduction of Endangered Species, Zoological Society of
San Diego, CA 92112-0551, USA. [email protected]
(張亞平在《科學》上曾經有一篇評論,講中國自然資源保護的情況,不是論文。
還有一篇抱怨美國簽證困難的評論,也不是論文)。
- 關鍵字搜索:
- 最年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