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並不大,1.1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因重工商而富足。
但溫州的人口和城市規模也可以不依傳統來計算。因為,隨著溫州人在各地的經濟活動,「資本血脈」和「營銷疆界」延伸到了杭州、延伸到了上海、延伸到無數個中國城市。
房地產號稱「不動產」,好流動的溫州人硬是在上面做足了文章。一個個「溫州炒房團」在全國呼風喚雨。
十餘年裡,財富分配在新的房地產遊戲規則下重來,傳統觀念在市場化進程中被顛覆。
以下是4個溫州人從不同角度講述的與這個城市房地產有關的故事。有些歷史如「炒房團」,這裡也會連帶提起。不過我們要觀察的重點是,在近十餘年的樓市風雲中,一個特殊的「知識階層」是如何在這個商業氛圍特別濃厚的城市,經歷並判斷歷史。
名人馬津龍的住房小傳
馬津龍在溫州是個名人。2001年52歲的他從溫州市委政策研究院領導崗位上退居二線,現在兼任溫州大學(籌)城市學院教授。早兩年,他抨擊溫州房地產出現泡沫,而不久前,他又在溫州網的網路聊天室裡反擊那些稱「溫州房地產泡沫最大」的論調。
馬津龍的確不是一個房地產的專家。但他隨著房地產業這些年的變遷,不斷產生新的領悟。他自己也因為這些不斷迸出的「感悟」而有了些名氣。
上世紀90年代中期,溫州人馬津龍有兩處房子:一處是單位分房,面積不到40平方米;一處是自家的老房,位置剛好在市中心。1998年馬家老房需要拆遷,他就連同單位的房子兩處面積合在一塊,參加安置抽籤。他抽到的一處位置相當不錯,但要2002年後才能交房。
過渡期間,他買下一處50平方米的小房子。1998年的價格是3700元/平方米,2002年前後他再以6500元/平方米售出,準備入住新房。但由於工期延誤,他一直無法搬走,於是只能給新房主交租。
但馬津龍回顧這段日子仍很開心,白住了五年,還賺了10萬元。
在延誤交房的時間裏,馬津龍能夠從溫州市舊城改造指揮部領取每月2000多元的補貼,足以抵沖租金。不過,在家人影響下,馬津龍希望盡早住上寬敞的大房。2004年,他從一個急需用錢的房主那裡以9900元/平方米的單價買下了現在住的房子,並以9100元/平方米的售價賣掉了安置房。馬津龍的眼光是獨到的,這套房子目前漲到了12000元/平方米,而那套安置房不過9500元/平方米。
馬津龍始終認為:租房比買房經濟。在溫州,買房很貴,租房很便宜,這是奇怪的倒置。不過,他承認過去沒有將房價飆升的因素考慮在內。但他仍堅持說,自有住房的心理需求是選擇買房而不是租房的原因,中國人其實如果能接受西方國家50%住房是租的觀念,也就不會有那麼大的經濟和心理壓力。馬津龍是眾多溫州人中的一員。很多溫州人和他一樣,在十年變遷中順利地實現了老房子向新房子的轉換,有的還從中賺到一筆,他們並不為了炒房。
當年,馬津龍住在50平方米的房子裡時,他曾經覺得這輩子住在這裡也不錯,那時他覺得溫州房地產有泡沫。
現在,他喜歡呆在那套裝修一新的房子裡飲茶,思考溫州這城市的種種,然後從容地享受生活。
趙智強的個人集資建房夢
趙智強自稱不是房地產業中人。但他經歷過的最難忘的事情之一,就發生在上一輪地產泡沫時期。
當時,初到海南的趙智強參與了轟動一時的某「非法集資建房案」。該案通過出售樓花,套取了數億元的項目資金。趙智強雖不是項目操盤者,也無利益關係,但仍覺得驚心動魄,從此不再涉足房地產業達十幾年。
後來他在溫州紮下根來。當上了溫州市營銷協會秘書長,被評選為「全國十大營銷人」,小有名氣。2005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他在重新審視房地產業後,決定「逆市」而動。但趙智強並沒有走尋常路。
2005年4月,趙智強啟動溫州首個「個人集資建房團」的推廣。此時全國個人集資建房已不鮮見,溫州人算是姍姍來遲。一時間「溫州人也需要集資建房」的消息讓外地人小吃一驚。
趙智強觀察了好久才這麼做。如今的他比當年在海南更趨理性也更大膽。他計畫將來將個人集資建房實體化、連鎖化,通吃一個在溫州實際一直長期存在的市場:有許多人特別是外地人無法承受溫州平均在萬元左右的房價,但卻有很強的住房需求。
趙智強現在經常和人談起,他的朋友、一位溫州知名民企的原市場部經理因為遲遲不能在溫州買房,在家庭的壓力下離開此地。這件事觸動了趙智強的心弦。
實際上在溫州已經有了一種普遍的說法:高房價帶來了長期生存的高門檻和高壓力,大大降低了城市對人才的吸引力。
趙智強認為自己從事的這個項目可以替政府分擔一些責任。個人集資建房不僅能夠降低購房成本,而且讓城市居民有了「我房我建」的踏實。
記者路鳴的「幹部樓」微詞
1993年,溫州市開始建經濟適用房,身在媒體的路鳴成為經濟適用房的最先受益者,並雙手贊成政府加大經濟適用房建設。但後來溫州的經濟適用房越建越奇怪,路鳴開始看不明白。
溫州的經濟適用房有兩大怪。路鳴認為:一是區位好,至少比中瑞財團競得的「溫州地王」要好;另一怪是經濟適用房的面積大,至少在100平方米以上,還有些房子更是超過200平方米。
根據行政級別,公務員按規定可以享受不同面積的經濟適用房「經濟價」,超出部分,單價按低於市價幾千元計算。久而久之,溫州的經濟適用房漸漸被人稱為「幹部樓」。
某局公務員小吳(化名)不久前分到了一套位於江濱路(沿江好地段)的房子。計畫內單價是4200元/平方米,另外單位每平方米補貼800元,超出部分按4800元/平方米計。同一地段的商品房,單價已在萬元上下。
另一位公務員,抽籤抽到一套240平方米的房子,因為太大,轉手賣出。雖然地段較偏,他還是從「經濟價」和市場價之間賺到了約70萬元。隨後這位老兄就花了30萬元買了輛進口車。
路鳴認為,溫州的「豪華型經濟適用房」是一種典型的權力尋租現象,已經偏離了修建經濟適用房的初衷。頗有微詞的他,正準備就這一現象進行調查報導。
但一位政府人士認為,溫州市在建設高效政府的努力中發現,要吸引高素質的人才擔任公務員,又囿於有關規定,變相提高他們的待遇不失為一種方法。
超然吳昊的下海潮聲
超然集團董事長吳昊原本也是公務員。1999年前,他還在溫州市房管局工作,後創立超然集團,主要從事房地產營銷,和不少房地產企業都有過合作。
吳昊給人的感覺是,消息靈通,思考縝密,不時有一些內幕和獨家觀點迸出。擁有法律碩士學位的他,認為房地產業是一個能上升到很高高度的產業。1990 年代初,吳昊在一個法律進修班上擔任班主任,現中瑞財團董事長鄭勝濤時任該班班長。因此吳昊說自己給了鄭勝濤「第一張政治名片」。
一直以來人們都將溫州媒體視為「炒房團」的始作俑者。但吳昊表示,自己才是溫州第一個購房團的組織者。《溫州晚報》廣告公司原副總經理李海彥,輿論中的「炒房團」發起者,與吳昊都曾接受過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欄目的訪問,但李海彥露面更多,因此聲名在外。也正因為這個節目,溫州炒房團現象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李海彥後來從《溫州晚報》「下課」。吳昊的聰明之處是以房地產營銷機構的身份與《溫州都市報》進行合作,故而沒有受到有關部門「媒體要干正經事」之類的告誡。與前三位溫州人不同,吳昊已是一個純粹的從業者,但他依然保持著投入的熱情和專業的冷靜。今天,超然集團下轄十幾個子公司,生意已經做到了全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溫州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