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淮河畔種了20年蔬菜的韓姓菜農至今沒弄明白,自己那幾畝地裡怎麼會有「重金屬」,而此前他連「重金屬」是什麼都沒聽過。
此前,江蘇省的幾名專家到韓所在的南京市江寧區秣陵鎮採了很多土樣,其中就包括他自己種的蔬菜田。韓後來聽說,包括他那幾畝地在內的不少耕地都被重金屬污染了,「我是種地的,叫不上那叫啥金屬。」這些耕地被檢測出重金屬汞、鋅超標,而超標的數值已經超過國家規定蔬菜種植的2類土地標準近一倍,這意味著韓的土地應該進行整治或是改種其他農作物。
韓仍繼續種著他的菜。
有關改種的勸告則被韓及附近幾百名菜農斥為「連節氣都不懂的夢話。」菜農們根本就沒把什麼「重金屬」放在眼裡。據他們觀察,菜還是原來的菜,從地里長出來,不帶半點金屬顏色。
但那土已經不是從前的土了。
自從江寧區被列為南京市郊的經濟開發區後,江寧區的耕地逐漸縮水,尚存的幾片耕地也都被各種工廠包圍、分割,僅在老韓的菜地附近就有一個火力發電廠、兩家服裝廠、一家機械廠、一家電子廠,再稍微遠一些,摩托羅拉、西門子等等電子廠林立。
鎮政府的人說,這兩年是江寧區大發展的兩年,也是秣陵鎮工業提速的機遇時期,GDP的增長有目共睹。
土壤專家們同時看到的,卻是與GDP競相攀高的土壤污染數值。
按照南京農業大學姜小三等對於南京市江寧區(原江寧縣)內相鄰的秣陵與殷巷兩鎮土壤污染的檢測,秣陵鎮金村東300米、殷巷鎮東500米等數個採樣點都呈現原因不明的汞、鋅超標,全部超過國家二級標準。初步猜測的污染原因是被污染的秦淮河造成了流域附近的土壤重金屬污染。
其實,類似江寧區的土壤重金屬污染狀況在南京以及長三角地區並不特殊。
南京農業大學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研究所研究員潘根興,在2002年初做過一個南京市各城區的土壤重金屬污染調查,超過70%的採樣區域存在重金屬污染,測出的最高鉛含量超過國家標準3倍以上。
新污染接踵襲來
2004年11月,第二屆土壤污染和修復國際會議在南京舉行。會上,中國土壤專家向外界公布了一個消息:研究顯示,以長江三角洲為例,在這一地區已經測出16種多環芳烴類物質,100多種多氯聯苯,還有10餘種其它毒性更強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
國家科技部973項目首席科學家、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與環境生物修復研究中心主任駱永明說:「多氯聯苯在中國簽署的關於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控制的 『斯德哥爾摩公約』中位於國際關注的有毒物質的前列,它的某些種類和二惡英非常相像。」多環芳烴與多氯聯苯這兩種新近被證實在中國較廣泛存在的污染物,其毒性更甚於重金屬,而來源同樣絕大部分是源於工業生產。
「重金屬污染在國際上比較普遍。」南京土壤研究所吳志東向本刊表示,長三角新檢測出的這兩種有機物在國際上屬比較罕見的,這也是目前長三角地區土壤污染呈現的最大特點。
「而這些引起震驚的污染物的主要來源,正是越來越多的林立於長三角地區市郊的那些電子廠。」吳志東說。這些電子廠通常規模很小,設備也不科學,排污等環保設施就更是簡陋甚至沒有。
據一份調查顯示,工業區附近的土壤污染要遠遠高於農業土壤,像多氯聯苯、多環芳烴、塑料增塑劑、除草劑、丁草胺等高致癌的物質,是可以很容易在重工業區周圍的土壤中被檢測到的,而且通常超過國家標準許多倍。
「金色」土地與綠色蔬菜
也許韓並不知道,自己當初正是被污染「趕走」的。
本來在村北種地的他發現自從附近蓋了一座大型火力發電廠後,自己的田就開始減產,後來乾脆種不出菜來,在得到政府的補助後,他跑到了村南距離發電廠 1.5公里外一塊地上耕種,但要命的是經常在早晨四五點鐘的時候,從發電廠方向順風飄來的黃色煙霧就會到達他的菜田,而周圍的農田也基本上面臨著同樣的遭遇。
以韓為代表的菜農並不認為自己地裡的蔬菜與之前有什麼不同,但是他們不得不承認菜的價錢明顯不如從前了。
經常開著拖拉機到秣陵鎮收菜的菜商王冬自己有一本賬,他的收菜策略就是:進了江寧,尤其是到了附近工廠多的田裡,大葉菜按最低價砍,茄子、土豆稍微抬一些價,草莓再抬一些,但是總體價格一定會比其他地方便宜很多,「主要是江寧的菜賣不上價了,過了長江到了安徽可就不是這個價格了。」他對自己的經營策略侃侃而談, 「不知咋的,這兩年江寧的菜就是賣不上價。」精明的王冬也許並未發覺,他的生意經其實不僅是市場規律的體現,也無意中暗合了科學的道理。按照西南農業大學劉景紅等人的研究結果,蔬菜對於重金屬的吸收而被污染的程度順序為:葉菜類>茄果類>豆類>瓜果類,可見市場已經在不知不覺間對蔬菜污染做出了反應。
但菜農們並不能理解這其中的緣由,況且也從未有人為此對他們做過任何解釋。
因為不甘於被王冬這樣的菜商壓價,他們曾經租了車把菜直接拉到區裡甚至是南京市裡的菜市場,但種種努力之後,他們發現價格的上浮並不明顯。
在南京市周邊地區,在被重金屬污染的土地上種植出來的蔬菜,已經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
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其國教授曾公開指出,南京市的江心洲、八卦洲等地區不應再種植大米、蔬菜、果品等農產品,原因就是重金屬污染過高。在南京土壤研究所 2004年底完成的一次調查顯示,江心洲、八卦洲的土壤則是鎘污染嚴重,而在兩地種植的農產品中則發現鎘、鉛金屬污染嚴重。已經出現危害人體的可能。他們建議,這些地方應該以生態建設為主,改種一些觀賞性植物。而像同樣污染嚴重的秦淮河流域,則不太適合繼續種植農產品。
就整個長江三角洲地區而言,據一份科研機構的調查顯示,由於工業發展的提速,土壤重金屬的污染已日趨嚴重,長三角地區已經發現「鎘米」、「鉛米」、「汞米」等,這些大米中的重金屬超標非常嚴重,其中最嚴重的大米鎘成分竟然超標了15倍。
「一些地區用污水灌溉農田,結果使收穫的蔬菜味道變得很差,而且易爛,甚至發出難聞的異味。」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專家吳志東告訴本刊,根據他們目前題為《長江、珠江三角洲地區土壤和大氣環境質量變化規律與調控原理》的課題研究可以證實,長三角部分地區的土壤污染狀況相當嚴重,已經通過食物鏈對蔬菜、動物造成極大的危害,並間接危及人的健康。
誰來替我們的嘴把關
每天凌晨天剛濛濛亮的時候,南京市內的白雲亭蔬菜市場就會迎來它最繁忙的時刻。這個大型的蔬菜市場實際上是長三角乃至華東地區最大的24小時農副產品集散地。
作為這個超大規模的蔬菜市場檢測中心的組長,李榮富手下只有5個兵,他們的工作就是每天4班、每班6小時不間斷地檢測蔬菜。
為了測試蔬菜的衛生程度,他們每天都要重複檢測菜商提供的蔬菜樣本,按照採樣-塗藥-試劑檢測等數道工序,只要試劑沒有異常,蔬菜便通過檢測,並得到送檢單上的合格章,由此便成為放心菜進入市場流通。
這個菜市場承擔著南京市70%∼80%蔬菜供應量,日均成交量近300萬公斤,是附近幾省蔬菜產品的匯聚地。
而事實上,在這個超大規模的菜市場的檢測部門,其檢驗的手段也只能檢測出有機磷農藥殘留量而已,對於受到重金屬等污染的蔬菜是無法檢測到的。
按照國家對蔬菜及其他農作物質量標準,蔬菜品質由高到低為: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放心食品。而類似白雲亭市場的檢測部門只能夠達到放心食品的檢測標準,如果想檢測包括重金屬含量在內的無公害食品標準或更高層標準,則必須提交到省市一級的農業部門或科研院所。
據江蘇省農業部門的統計,目前在市面上銷售的蔬菜絕大多數是只檢測過農藥殘留計量的放心菜和更多的直接通過底層市場交易的現摘蔬菜。
江蘇省農科院食品質量安全與檢測研究中心主任陳敏告訴本刊,目前一整套重金屬檢測設備至少需要200餘萬元人民幣,這對於普通的基層蔬菜檢測部門來說幾近天文數字。
江蘇省農林廳一位官員承認,「在全國範圍內,對於日常銷售蔬菜的重金屬含量檢測,目前仍然是停留在空白階段的,而且短時間內不會有什麼改變。」只有淨土,才有潔食作為處在被重金屬污染的食物鏈末端的人們自身來講,如果沒有高效率的檢測環節保護,自身是根本無法避免有毒蔬菜的侵蝕的。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胡小松教授指出,食品中重金屬含量有嚴格的限定,超量就會產生危害。我國規定:鎘在食品中的限量為0.03∼0.2mg/kg,砷為0.1∼0.7mg/kg,汞為0.01∼0.05mg/kg……超過這些限值,就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專家吳志東告訴本刊,自從參加了該所有關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土壤污染狀況的調查工作後,對於現實的農作物污染狀況有了清楚的認識,而問題的嚴重也超出了他的想像,甚至已經影響到了他的生活。
「我現在回家做菜都小心謹慎,提前把菜泡的時間長一些,炒的火候大一些,雖然也知道沒什麼用處,但也是求一個心理上的安慰。」他說。
正如吳志東所說,對於重金屬及一些污染物來說,不論人們怎麼沖洗、浸泡、煮沸都是無法將其徹底去除的。
江蘇省農科院食品質量安全與檢測研究中心主任陳敏也承認,雖然自己是進行蔬菜檢驗的專業人員,但是也沒法保證自己平時吃的菜絕對安全,也只能「就那麼吃」。
可見,對於無法從外觀上區分的農作物污染,大眾也都是聽天由命。
「土壤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中科院趙其國院士說,「只有淨土,才有潔食。」
(中國新聞週刊)
- 關鍵字搜索:
- 長三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