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世的兒子每月來信這名老人叫陸茂英,出生於1914年,家住武昌紫陽街保安社區,丈夫早已去世。老人育有一兒四女,兒子錢濟猷排行老三。六十年代,錢濟猷大學畢業後,在廣東外貿學院當醫生。老人長年和三女兒錢泳華、四女兒錢德華及女婿們生活在一起。
1993年5月7日,噩耗從廣東傳來:錢濟猷突然病逝。突如其來的變故,讓一家人陷入悲痛中。老人患有心臟病,年近八旬,很難經受住打擊,家人決定不將這個消息告訴老人。
每年寒暑假,濟猷總會回武漢看望母親,但當年暑假,他已經不可能再回家了。老人總惦念說:「濟猷今年怎麼沒回來呢?他怎麼樣了?」「媽,不要擔心,哥哥每年春節不是都回來看你了嗎?前段時間他來過電話,還向你問好,說放假期間他在醫院留守。哥還說春節一定回來看你。」
不久,一封信從廣東寄來。德華告訴老人:「媽,你看,哥來信了。」然後開啟,為老人念信:
母親大人、姐姐妹妹:
你們好,我們一家在廣東都很好。
……
老人聽到「兒子」的問候,樂得合不攏嘴,還哼唱起京劇來。
此後,每個月錢家都會收到一封來自廣東的來信,署名總會是「濟猷」。他在國外一時回不來
老人年事已高,但喜歡看新聞。每次報紙送來,家人都會首先翻看,發現有兒女死亡,家人瞞住老人的報導,她們就將報導藏起來。
「我們害怕媽媽看到這類報導後,產生聯想,猜測哥哥的情況。」德華說。
當年春節來臨,一天,錢家電話響起。嫂子馬積玲打來電話,說濟猷馬上要被派出國援外,春節回不來了。德華特意把話筒放到老人耳邊,讓她聽幾句。得知兒子春節不回來,老人有些失落。姐妹倆安慰說,援外代表國家,幫助一些貧窮國家,為國爭光,很榮耀的。老人聽罷,才高興起來。
每年春節,兒媳馬積玲總會帶著女兒錢慧和馬莉回武漢看望老人。每次沒見到兒子,老人自然詢問。這時,兒媳總說:「濟猷援外時間雖是三年,但他醫術很高,每次輪換,他都被安排延長援外時間。」「那怎麼總不見打電話回來,問一聲也好啊?」老人犯疑。「媽,那地方很窮,交通不便,信息也不發達,打電話要到大使館,很不方便。」這時,幾名孫女也一齊幫腔,老人總會露出滿意的微笑,說:「孫子們都是大學生,兒子代表國家援外,很滿足了。」
此後,兒媳和孫女輪流寫信,不時會附帶幾張照片,那是濟猷生前與同事的合影。德華總說:「這是哥哥和同事們在國外照的。」信中總是敘述濟猷在「國外」的生活、工作情況。看著照片,得知兒子「一切都好」,老人喜形於色。
濟猷生前,經常給母親寄錢,每年約2000元左右。去世後,兒媳馬積玲接著寄。「那時,兩個女兒都在上大學,就我一個人有收入,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我就省吃儉用,將錢節約下來,以濟猷的名義寄給老人」馬積玲說。女兒錢慧、馬莉相繼參加工作,兩人也不時給老人寄錢,每年一家人總會給老人一萬元左右。
就這樣,全家人一直在編織著謊言,直到幾天前老人去世,還一直以為兒子在國外生活得很好。
荊楚在線-楚天金報
- 關鍵字搜索:
- 兒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