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員探索飛行器(CEV)。圖片來源:美國宇航局網站
據《時代》週刊12日報導,1969年7月20日,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埃德溫.奧爾德林乘坐「阿波羅11號」飛船首次成功登上月球,人類千百年遨遊月球的夢想得以實現,這也是人類探索宇宙的一個里程碑。三十多年後,美國又提出了重返月球的宏偉計畫。而這一任務的重擔將壓在新一代載人航天器--乘員探索飛行器(CEV)的肩上。
新載人航天器承載美國夢想
37年前,美國宇航員成功登月,舉世震驚,這也完成了人類的偉大夢想。至今,也許人們對當時的兩件設備記憶最為深刻,一是錐形「阿波羅」飛船指揮艙,二是月球登陸車。如果美宇航局的新計畫一切順利,上述兩件設備將重返月球。然而不同的是,承載這一希望的新一代載人航天器與「阿波羅」飛船性能截然不同。
2004年1月,美國總統布希宣布了重返月球、進行載人火星飛行任務的雄心勃勃的「新太空計畫」。根據該計畫,美宇航局意欲在2018年前重返月球,在2030年前將宇航員送上火星。這些雄心勃勃的目標最終將讓實施25年的太空梭項目不再成為美國的累贅。新太空計畫之所以吸引人們眼球,並不僅僅是因為其巨額投入、預定日期遙遠以及正值美國大選之初,其是否成功似乎更令人關注。
在隨後的兩年裡,美國國會積極撥款,用於發展「新太空計畫」,而新一代載人航天器的設計工作亦已展開,成比例模型目前正在美國阿拉巴馬州亨茨維爾市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進行空氣動力學測試。儘管政治和財政方面的障礙仍有可能會令這個雄心勃勃的計畫夭折,但在美國宇航局實驗室開發的新一代載人飛船正贏得應得的讚賞。
乘員探索飛行器優勢明顯
太空梭項目之所以令美國人失望至極,其致命弱點就是試圖嘗試各種任務,「鬍子眉毛一把抓」:像飛船一樣飛行,像飛機一樣著陸,像卡車一樣運送貨物。而阿波羅飛船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一定程度上就是因為它們的目標極其明確,那就是飛向月球,途中嚴格遵守簡單易行和安全的規律。此外,新一代載人飛船也安裝在推進器頂端,點火後飛離地面,不會發生導致「挑戰者」號和「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失事悲劇的火災和泡沫脫落問題。
新一代載人飛船將嚴格遵守過去的標準。其中,最引人注意的一種名為乘員探索飛行器(CEV),其與阿波羅飛船既有相同點,也有不同之處,相同之處在於它採用了阿波羅飛船的指揮艙,不同之處在於,乘員探索飛行器空間更大,能攜帶4到6位宇航員,而阿波羅飛船最多只能承載三名宇航員。其次,乘員探索飛行器裝備有太陽能電池板,這將大大減少飛行器對燃料電池和普通電池的需要。
第三,乘員探索飛行器既能像阿波羅飛船一樣降落於水中,也能依靠降落傘在乾燥的沙漠地區著陸。最後,乘員探索飛行器由高科技合成材料製成,重量顯著降低,而具有強大處理能力的電腦令它的「大腦」更發達。美國宇航局高級官員斯考特?霍洛維茨表示:「乘員探索飛行器之於阿波羅飛船,就如同當今波音737 客機之於1967年製造的客機一樣,將它們放在一起,表面看上去沒什麼差別,但性能卻不可同日而語。」
新型月球登陸車將得到類似地改善,將裝備有最先進的電子器械和材料。另外,它比「前輩」空間更大,足以將所有四位宇航員送上太空,而母艦則會在月球軌道「遊逛」。兩顆根據太空梭發動機改進的新型火箭也將安裝在飛行器上面,將其順利送上太空。其中較大的一顆負責將月球登陸車和其它設備送入地球軌道,較小的一顆負責攜帶乘員探索飛行器。乘員探索飛行器和登陸車接著會合在一起,飛向月球。
政治氣候將決定登月成敗
乘員探索飛行器的一大優勢是多功能性。不過,即便乘員探索飛行器在2011年前建造完成,但也得等到2018年才能進行探月之旅。也就是說,這中間存在著7年的「停工期」,但這並不意味著乘員探索飛行器閑著無事可做,美國宇航局將利用它向國際空間站運送宇航員。
在重返月球後,乘員探索飛行器有可能在隨後的載人火星飛行任務中擔負起更重要的任務。霍洛維茨表示:「乘員探索飛行器將進行多方面改進,以適應載人火星飛行任務的不同要求,尤其是在返回地球大氣層時所需的更高速度方面。」不過飛船的基本設計將保持不變。
但乘員探索飛行器的成敗似乎不取決於美國宇航局的技術能力,而取決於政府的政治意願。美國宇航局正在對有意建造乘員探索飛行器的公司進行審查,而受到青睞的公司可能在2008年開始建設。但美國國會和白宮必須給予大力支持。阿波羅計畫的成功實施就涉及四屆政府,國會山的權杖也在此期間有過七次更迭。如果乘員探索飛行器希望能取得像20世紀阿波羅飛船一樣的成就,那麼這就需要美國21世紀的領導人一直保持對該項目的熱心和支持。
- 關鍵字搜索:
- 《時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