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著名鋼琴教育家:中國學生缺什麼?

 2006-05-31 16:1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我此番講學並不是講文學,而是講音樂和文化。山東大學的藝術學院,是建在風光非常美麗的海邊。那個海灣像一張巨大的彎弓,海岸線極其平緩,海浪扑岸的姿態均呈斯文狀,是一道道白色的花紋。講課安排在晚上七點。課堂放在音樂廳。

平生我頭一回在音樂廳講課,我注意到了臺邊放著一臺鋼琴。或許是看到了這個檯子和置放的鋼琴,我便由此開講。我說到了去年在上海音樂學院的李斯特國際大師班上,來自美國朱麗亞的著名鋼琴教育家大衛.杜巴爾給中國研究生上課的一個細節。

杜巴爾不是先教學生如何掌握彈奏技巧,而是問學生今天是什麼日子。學生弗解。杜巴爾告訴他,今天是你的節日,因為今天有這麼多人坐在下面聽你彈琴,你應該興奮起來。你應該感激他們。杜巴爾讓學生站起來,給下面觀眾行個禮。學生聽話地站起來,被動型地朝台下行了禮,面部沒有表情。杜巴爾說他肢體太僵硬了,希望他從臺邊走過來,帶著一種感激往台上走。學生遵從著,卻依然僵硬。杜巴爾讓他回去重新再走一次。學生還是不會走。杜巴爾讓他不要緊張,深呼吸三次。學生十分聽話地作出深呼吸動來,就像故意做給對方看似的。杜巴爾笑了指出:你不要做給我看,你要自己去體會深呼吸。

我們的學生太聽話了。聽話到了一定要讓老師知道他聽話。我們的學生太順從了,順從到了呆板的僵硬。在台上不興奮,蔫蔫的,缺乏朝氣,像個小老頭兒。杜巴爾問這個學生多少歲,學生回答:16歲。杜巴爾笑著說,我感覺你像61歲。

其實,這是外國教授對中國彈琴學生的真實評價,也是最尖刻的評價。由學生到演奏家,由演奏家到大師,這是一個學琴學生畢生努力的目標。而要尋覓這樣的軌跡,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呢?當然,勤奮、刻苦、技巧、音樂缺一不可,然而,如果不能學會放鬆,學會表現,如果上臺不興奮
,那麼就一切都談不上了。

我們中國學音樂的學生缺什麼?要說與外國學生相比,我們不缺刻苦,不缺天賦,缺的就是放鬆,我們的學生太緊張,心理太緊張肌肉太緊張,因而無法進入到自由表達的狀態,更難以豈及音樂的境界。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