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於廣渠門內東花市斜街52號的袁崇煥墓的大門,還隱約能聞到油漆的味道。兩進的小院,過了祠堂,後面就是青磚矮牆圍起來的明代抗清將領袁崇煥的墓園。墓園內有一大一小兩墓,大的墓碑上書「有明袁大將軍墓」,小的只有一塊無字墓碑。
就在這寥寥幾間房的院落裡,和文物局工作人員的辦公室平行的還有一間面積不小的屋子,上面挂了一個牌子:「佘幼芝辦公室、接待室」。為什麼在面積不大的袁崇煥墓遺址裡設立一個人的辦公室,她和這個墓有什麼關係?
替袁崇煥守墓376年 佘幼芝:就為忠義兩字
佘幼芝,一位67歲的老太太,佘家的第17代。她的先祖就是袁崇煥墓旁邊的無字墓碑下埋葬的那個無名人,現在被稱作「義士」的佘家先祖。當年袁崇煥揹負「謀叛」罪名被崇禎皇帝冤殺,佘家先祖冒險將其遺骨收葬,並立下家訓,讓佘家世代秘密守墓。迄今為止,佘家守墓已經376年了。一名美聯社記者在採訪後曾經感慨地說:「我們美國立國也就二百多年,你們佘家卻為一個人守墓三百多年,這是怎樣的一種精神!」佘幼芝說:「不為別的,就為忠義兩字。」
佘家世代都嚴格遵循祖先遺願,一直守著袁崇煥墓,直到上世紀70年代後,這個院子搬進搬出,只剩下佘幼芝一個佘姓人時,她發現,世代守墓的任務只有她來接替了。看到已經在「文革」時被毀掉的墓,佘幼芝開始為重建墓奔走。上有婆婆,下有一兒一女,還要到精密儀器門市部上班的佘幼芝讓朋友們不能理解,也讓和她一起住在這個院子裡的丈夫不能理解。佘老太太說:「他當時都要和我離婚了,我們的分家清單都寫好了。」
而現在,佘幼芝的老伴焦立江,已經成了佘幼芝的得力助手,「退休後,我有時間了,我花了一個月時間,將幾十年來所有關於袁崇煥墓的資料、宣傳都整理了出來。」焦立江手裡拿著四五頁書寫工整的目錄,裡面分門別類登記了各種文字、圖片、實物的存放地。「而且,我還是最終同意讓我的兒子改姓佘,好讓他們佘家能繼續守墓。可惜,我的兒子後來死於車禍。」
盤著頭的佘幼芝從上世紀70年代到現在就剪了一次頭髮。「我覺得頭髮最能說明年代的延續。我頭髮又長得慢,70年代的時候,為了恢復墓園,我發誓直到恢復那天再剪頭髮,1992年,北京市政府撥款修復時,我剪了,然後就一直到現在。」2002年,經過複雜的搬遷騰退和修繕重建後,袁崇煥祠、墓正式對外開放。
「現在我的最後一個願望就是能把墓園完整恢復,佘家能有後人繼續守護下去。不管是我剩下的唯一的女兒,還是其他支的佘家人,必須要目的單純,不能圖別的,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我們就把墓交給政府,佘家守墓就在我們手裡終止。」
責任編輯: 輕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