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有多個民主社團參與的國際性大會,通過一個決議要達到百分之百的通過,沒有任何不同意見,幾乎是不太可能的。魏京生先生有一段講話很精彩:「要人家百分百同意你,到頭來只剩下你自己」。
歷史上大會百分之百通過的事例,當然不是沒有。那就是東德共產黨領導下的最高人民議會,還有就是伊拉克阿拉伯復興社會黨統治下的總統大選。歷史證明它們一個是昂奈克狡詐的弄虛作假,一個是薩達姆刺刀下的恐怖選舉。說到底,即使是中國共產黨的歷次高層會議也很少有一致同意的情況。何況一次民主多元的國際大會呢。大會的爭議也恰好證明我們表達了國內外同胞的意見。歷來對於最惠國待遇、國外制裁行動、取消武器禁運、武力解決台獨問題等重大決策,民運內部、國內知識界和人民群眾中都存在著爭議。大會上不出現這些爭議才是咄咄怪事。
我們多數人在國外生活已有較長的時間,看到歐美日澳和臺灣的民主社會中,一個社團或政黨內部出現政見的爭議,實在是萬分正常的現象。意見領袖們有的在黨內繼續爭
論,有的甚至不願容忍分歧而另立新黨,然後時而跟原來的政黨合作,時而跟原來的政黨對立。大家互相尊重,有的仍然不失為朋友。說實在話,民陣籌備這次會議的本意就是來「求大同存小異」的。更沒有「整合海外民主運動,搞大聯合」之類的動機。因為民陣看到,亞洲和東歐出現的現代新民主國家沒有一個不是多元民主,多黨競爭的社會,價值越多元,發育越健全。相信海外的各界人士,國內的知識界和各階層老百姓、海峽對岸的各界朋友都能體諒大會籌辦者的這一片苦心。畢竟海外的民主運動已經不是十七年前剛剛從天安門廣場僥倖出逃,驚魂甫定,草創社團時期的吳下阿蒙了。
民主運動的文化就是不同於共產黨文化。這裡沒有一言堂。主流意見和分歧意見有爭議,但是民運還是繼續發展。批評和建議使當事人戒驕戒躁,隨時準備彌補錯漏與不足,並與對方努力溝通。不僅民運隊伍自身已適應了這樣的文化,我們也要讓國內關注民運的朋友們適應這樣的文化,甚至中國黨政集團也在適應這樣的文化,他們也開始知道,海外民主運動中總有一些分歧,但是民主運動並不因此就分裂就滅亡,機體反而更健康。總而言之,會議為國內外創造了新的民運面貌,民運的身心已越來越健美。
--------------------------
原載《議報》第256期(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民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