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三年,全國判死刑的才29人,幾乎達到了封建社會法制的最高標準——「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罰.
到了貞觀八九年,牛馬遍野,百姓豐衣足食,夜不閉戶,道不拾遺,出現了一片欣欣向榮的升平景象。 對於這個數據是否真實,還是留給歷史學家去回答,但有幾點可以證明當時的社會的確繁榮穩定。一是在國外凡華人居住的地區被稱為唐人街,華人也被成為唐人。二是封建社會的後期王朝的法律制度大多借鑒唐律。三是杜甫在安史之亂後回憶開元年間的詩作,相信不是為了粉飾太平。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
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宮中聖人奏雲門,天下朋友皆膠漆。
百餘年間未災變,叔孫禮樂蕭何律。
豈聞一絹直萬錢,有田種穀今流血。
洛陽宮殿燒焚盡,宗廟新除狐兔穴。
傷心不忍問耆舊,復恐初從亂離說。
小臣魯鈍無所能,朝廷記識蒙祿秩。
周宣中興望我皇,灑血江漢身衰疾。
儒家思想對平民提出要求的同時也同樣對皇帝提出要求,比如儒家思想就要求皇帝要仁愛,要愛民如子,但事實上做到這一點皇帝相當少,嚴格來說古代的皇帝大多是反儒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像秦始皇這樣的皇帝他是公開反儒,而有些皇帝是隱性地反儒,或許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個做到了博愛的皇帝,唐太宗能有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的認識可以證明當時的他就已經有民本理念了,也可以說這其實就是民主的萌芽。這是否也為現代民主制度與儒家思想的相容性提供了依據?
在這裡我們要去思考一個問題,到底我們要的是軟制約還是硬制約?民主制度是硬制約,他的作用是讓人不敢違法,而儒家思想是軟制約,他所追求的是讓人不想違法。這兩種制約方式我們究竟因該選擇哪一種,硬制約雖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其實還是有缺陷的,民主選舉同樣會把一些政治騙子選上政治舞臺,在民主制度下人同樣可以鑽法律的空洞而去 違法,同樣有很多人違法而得不到法律的懲罰。事實上西方社會也不是光依靠硬制約的,很多人其實都自覺遵守一些規則的,軟制約在西方社會事實上是發揮著重要作用的,或者說硬制約它只是輔助軟制約的,民主制度他只是人類社會暫時的需要,人類的社會最終的目標是——「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罰
- 關鍵字搜索:
- 唐初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