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上市的中國銀行

  中國銀行在香港和中國大陸上市大受追捧,所謂的戰略投資者慷慨解囊,哄得股民們一擁而上買中國銀行的股票,卻沒人問問那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中國銀行是怎樣一個企業呢,在外人看來,自是光鮮無比,內裡如何怕是說不得的。

  中國銀行常出金融大案是出了名的,涉案金額之大,落馬貪官之多在中國金融界也算得上首屈一指,廣東開平支行、黑龍江河松街支行、前任董事長等等,無需一一列舉,個中緣由更是不足為外人道也。

  置身於中國銀行之中,沒有人會感到那是企業,儼然一個政府部門,甚而比政府機關還要官僚。幾十年延續下來的傳統怕是改不了了,恰如中行某位高管對中行企業文化的兩字考語:「扯皮」。此等考語美則美矣,了卻未了,中國銀行企業文化豈是區區扯皮兩字可以盡述的。

  話又說回來了,也怪不得中國銀行,大陸的國有企業大抵如此,既是國有,自然是全體人民所有,你有我有大家有,縱有問題也是大家扛,須算不到某個人頭上。那些年不是也搞過資產剝離嗎,什麼是資產剝離呢,正式說法叫「剝離銀行不良資產」,直白點兒說就是把銀行的一屁股爛賬算到國家頭上,和你銀行沒關係了,輕裝上陣嗎。中國銀行就剝離了XXXX億不良資產,這XXXX億基本上是放出去收不回來的貸款,XXXX億哪裡去了沒人知道,國有企業嗎自然也用不著某個人去負責,反正是國家扛著,由全體納稅人埋單。剝離了不良資產又怎麼樣,每年照樣產生大量新的不良資產。不過沒有人會著急,能撈的人就多撈點兒,反正是國家扛著,又不用個人擔責任,何樂而不為呢,大不了再剝離一次不良資產。

  所以在中國銀行誰也不會去擔任何責任,就是所謂「免責文化」,為了免責才會去扯皮,不是自己的責任躲得遠遠的,是自己的責任想辦法往別人頭上推,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自然也就有了勾心鬥角、互相傾軋,甚而至於造謠誹謗、陷害他人,在某些人看來也就是天經地義的了。

  不過,長此以往下去也不是辦法,總不能看著中國銀行一天天爛掉,於是中國銀行又抓住了另外一根救命稻草:改制上市,彷彿一改制問題就都解決了。還是這些人,還是這種思維方式,還是這個企業文化,改改制就一切OK了?鬼才相信。

  為了改制上市,中國政府又拿出來xxx億美金,自然又是全體納稅人埋單。上市了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圈錢了,好好運作一下就圈了上千億,這麼多錢敞開了花吧,先改善員工待遇,高管自是不用說了,一般員工也一起沾光,年薪怎麼也得十六、七萬往上,比北京、上海的人均收入高十幾倍,還嫌少,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不過這些人多拿錢可以,多幹活可不行,責任更是不能擔。

  在那些人看來,圈來的錢不花白不花,又不是偷來的搶來的,有人自願掏腰包,至於其中的所謂「戰略投資者」到底想幹什麼,那就沒人關心了,也許會吹大泡沫然後全身而退,反正會有人接盤,被套牢是活該。想借中國銀行掙點兒錢是沒關係,不過要睜大眼睛看清楚,人還是這些人,改了制又能怎樣?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像黑龍江河松街支行這樣的事可是在改制期間出的。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