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學印地語的興趣增加
這是一個晴朗的秋日早晨,在中國最著名的高等學府北京大學,勤奮好學、戴著眼鏡的二十來歲的莘莘學子正匆匆趕往教室,他們的心思集中在自己未來的職業上。在該校園東門附近一幢不起眼的樓裡,一堂課正在進行中。座位上的12名學生不時從水杯裡喝一口茶,隨後眉頭緊鎖地盯著課本。站立著的老師在黑板上寫下句子。類似的場景也在校園的所有教室上演著,只是這一個與其他的相比有很大不同。這位老師寫在黑板上的不是中文裡的像形文字,而是用梵文字母書寫的印地語。
隨著本年度中印貿易將達到200億美元,在中國的首都北京,學生學習印地語和其他印度語言的興趣漸漸萌生。北京大學印度研究中心副主任姜景奎回憶說,5年前來上課的學生寥寥無幾。如今,修讀印地語的學生已大大超出了原定人數。
「直到不久前,我們中國對印度還所知甚少。佔據我們的注意力的只有美國和歐洲等西方國家,當然還有日本。」他說,「隨後,不知怎麼回事,似乎中國人一覺醒來發現了印度。現在每個人都想多瞭解印度,這個國家很大,而且經濟快速增長。」
姜教授所在的印度研究中心於2003年成立,當時的印度總理瓦傑帕伊為其揭牌。該中心主要教授印地語、梵語、烏爾都語和孟加拉語。除語言課之外,這裡還安排有關印度宗教、歷史和文化的課程。目前共有50名全日制學生在此就讀,包括6名攻讀博士學位者。
該中心的畢業生對兩國不斷增長的貿易所帶來的機會感到興趣。「我朋友認為我學印地語很奇怪,因為他們覺得印度是窮國,印地語沒用處。但我爸爸告訴我,將來與印度的關係對中國非常重要。現在多學一些有關印度的知識,將來能有個好前途。」學了4年印地語的學生李健(音譯)說。
但姜教授表示,一些學生很失望,因為他們發現自己辛苦學習印地語幾年,真正到印度工作時卻必須用英語,「這是印度語言面臨的一大問題和挑戰。如果你們印度人都不講自己的語言,其他國家的人為什麼要去學呢?」
印度研究中心每年要派一些學生到印度進行為期一年的密集語言學習,並邀請印度教授來華教課。來自海德拉巴大學印地語系的拉維·瑞詹目前在該中心教高級印地語課。到他的課堂坐一會兒就會發現他所面臨的挑戰。他正在朗讀一段課文,講的是火車站的一名苦力在幫乘客提東西,但底下聽課的學生一臉茫然,因為他們沒聽說過「苦力」這個行當。
「我們的文化與中國文化之間有許多差異,在這裡教我們的語言十分困難。」瑞詹解釋說,「比如,中國沒有‘苦力’的概念。中國人都是自己提包的。」
但是,對那些有志於更多瞭解印度的中國年輕人來說,最大的問題是缺少機會。北京大學印度研究中心是目前中國惟一有印地語系的機構。鑒於中國每所大學都有英語、日語和其他主要歐洲語言的課程,印地語的空白是顯而易見的。
「很遺憾,印度政府沒有特別注意培養中國人對印地語的興趣,沒有在這上面花更多的錢。」姜教授說,「如今的中國年輕人都意識到,將來中國與印度的關係十分重要,他們很想多瞭解印度。」(作者:Pallavi Aiyar)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本文短網址: http://m.kzg.io/b5ix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