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晴朗的秋日早晨,在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勤奋好学、戴着眼镜的二十来岁的莘莘学子正匆匆赶往教室,他们的心思集中在自己未来的职业上。
在该校园东门附近一幢不起眼的楼里,一堂课正在进行中。座位上的12名学生不时从水杯里喝一口茶,随后眉头紧锁地盯着课本。站立着的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句子。类似的场景也在校园的所有教室上演着,只是这一个与其他的相比有很大不同。这位老师写在黑板上的不是中文里的象形文字,而是用梵文字母书写的印地语。
随着本年度中印贸易将达到200亿美元,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学生学习印地语和其他印度语言的兴趣渐渐萌生。北京大学印度研究中心副主任姜景奎回忆说,5年前来上课的学生寥寥无几。如今,修读印地语的学生已大大超出了原定人数。
“直到不久前,我们中国对印度还所知甚少。占据我们的注意力的只有美国和欧洲等西方国家,当然还有日本。”他说,“随后,不知怎么回事,似乎中国人一觉醒来发现了印度。现在每个人都想多了解印度,这个国家很大,而且经济快速增长。”
姜教授所在的印度研究中心于2003年成立,当时的印度总理瓦杰帕伊为其揭牌。该中心主要教授印地语、梵语、乌尔都语和孟加拉语。除语言课之外,这里还安排有关印度宗教、历史和文化的课程。目前共有50名全日制学生在此就读,包括6名攻读博士学位者。
该中心的毕业生对两国不断增长的贸易所带来的机会感到兴趣。“我朋友认为我学印地语很奇怪,因为他们觉得印度是穷国,印地语没用处。但我爸爸告诉我,将来与印度的关系对中国非常重要。现在多学一些有关印度的知识,将来能有个好前途。”学了4年印地语的学生李健(音译)说。
但姜教授表示,一些学生很失望,因为他们发现自己辛苦学习印地语几年,真正到印度工作时却必须用英语,“这是印度语言面临的一大问题和挑战。如果你们印度人都不讲自己的语言,其他国家的人为什么要去学呢?”
印度研究中心每年要派一些学生到印度进行为期一年的密集语言学习,并邀请印度教授来华教课。来自海德拉巴大学印地语系的拉维·瑞詹目前在该中心教高级印地语课。到他的课堂坐一会儿就会发现他所面临的挑战。他正在朗读一段课文,讲的是火车站的一名苦力在帮乘客提东西,但底下听课的学生一脸茫然,因为他们没听说过“苦力”这个行当。
“我们的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有许多差异,在这里教我们的语言十分困难。”瑞詹解释说,“比如,中国没有‘苦力’的概念。中国人都是自己提包的。”
但是,对那些有志于更多了解印度的中国年轻人来说,最大的问题是缺少机会。北京大学印度研究中心是目前中国惟一有印地语系的机构。鉴于中国每所大学都有英语、日语和其他主要欧洲语言的课程,印地语的空白是显而易见的。
“很遗憾,印度政府没有特别注意培养中国人对印地语的兴趣,没有在这上面花更多的钱。”姜教授说,“如今的中国年轻人都意识到,将来中国与印度的关系十分重要,他们很想多了解印度。”(作者:Pallavi Aiyar)
在该校园东门附近一幢不起眼的楼里,一堂课正在进行中。座位上的12名学生不时从水杯里喝一口茶,随后眉头紧锁地盯着课本。站立着的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句子。类似的场景也在校园的所有教室上演着,只是这一个与其他的相比有很大不同。这位老师写在黑板上的不是中文里的象形文字,而是用梵文字母书写的印地语。
随着本年度中印贸易将达到200亿美元,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学生学习印地语和其他印度语言的兴趣渐渐萌生。北京大学印度研究中心副主任姜景奎回忆说,5年前来上课的学生寥寥无几。如今,修读印地语的学生已大大超出了原定人数。
“直到不久前,我们中国对印度还所知甚少。占据我们的注意力的只有美国和欧洲等西方国家,当然还有日本。”他说,“随后,不知怎么回事,似乎中国人一觉醒来发现了印度。现在每个人都想多了解印度,这个国家很大,而且经济快速增长。”
姜教授所在的印度研究中心于2003年成立,当时的印度总理瓦杰帕伊为其揭牌。该中心主要教授印地语、梵语、乌尔都语和孟加拉语。除语言课之外,这里还安排有关印度宗教、历史和文化的课程。目前共有50名全日制学生在此就读,包括6名攻读博士学位者。
该中心的毕业生对两国不断增长的贸易所带来的机会感到兴趣。“我朋友认为我学印地语很奇怪,因为他们觉得印度是穷国,印地语没用处。但我爸爸告诉我,将来与印度的关系对中国非常重要。现在多学一些有关印度的知识,将来能有个好前途。”学了4年印地语的学生李健(音译)说。
但姜教授表示,一些学生很失望,因为他们发现自己辛苦学习印地语几年,真正到印度工作时却必须用英语,“这是印度语言面临的一大问题和挑战。如果你们印度人都不讲自己的语言,其他国家的人为什么要去学呢?”
印度研究中心每年要派一些学生到印度进行为期一年的密集语言学习,并邀请印度教授来华教课。来自海德拉巴大学印地语系的拉维·瑞詹目前在该中心教高级印地语课。到他的课堂坐一会儿就会发现他所面临的挑战。他正在朗读一段课文,讲的是火车站的一名苦力在帮乘客提东西,但底下听课的学生一脸茫然,因为他们没听说过“苦力”这个行当。
“我们的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有许多差异,在这里教我们的语言十分困难。”瑞詹解释说,“比如,中国没有‘苦力’的概念。中国人都是自己提包的。”
但是,对那些有志于更多了解印度的中国年轻人来说,最大的问题是缺少机会。北京大学印度研究中心是目前中国惟一有印地语系的机构。鉴于中国每所大学都有英语、日语和其他主要欧洲语言的课程,印地语的空白是显而易见的。
“很遗憾,印度政府没有特别注意培养中国人对印地语的兴趣,没有在这上面花更多的钱。”姜教授说,“如今的中国年轻人都意识到,将来中国与印度的关系十分重要,他们很想多了解印度。”(作者:Pallavi Aiyar)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授权许可。 本文短网址:
- 关键字搜索:
- 中国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