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群眾舉報:安徽阜陽太和縣城關鎮哈莊行政村村民接到一則署名為太和縣國土資源局的公告,稱因實施舊城改造。要求在其劃定的範圍內用地的農民提供權屬證明材料,並威脅逾期責任自負。
當筆者聞訊趕到哈莊行政村的時候,恰逢太和縣文明辦綜合執法隊正在大肆「執法」:在公安110及120救護車的護航下數輛鏟車瘋狂地向一幢幢農民自建房屋剷去,那些剛剛建好或尚未建好的房屋頃刻間被夷為平地。放眼望去一片殘垣斷壁,其狀可用慘烈來形容。
隨後,筆者通過居住在周圍的群眾瞭解到哈莊行政村地處太和縣城郊結合部,而這被毀的是集體土地,也是本村農民的宅基地,2006年12月5日太和縣國土資源局貼出了公告。要求用地人在5日內出示土地權屬證明進行登記。有知情人透露:此次圈地是因為有外省的房地產開發商要在此處進行開發......
瞭解到這些,筆者不禁想問:既然哈莊行政村地處城郊結合部,本不屬於城區,那麼何來公告中舊城區改造一說?被毀的土地原屬農村集體用地,從未辦理過土地使用證。而國土部門默認了這一情況,那麼用地農民何來「土地權屬證明」?如果按照正常程序,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是要由省級人民政府批准轉用和征地審批手續。不知道此次圈地是否經過批准?
筆者認為:在國家對地產市場進行新一輪宏觀調控之後,開發商對土地的渴求卻顯得更加明顯,眾所周知,在房地產開發項目中其它成本是恆定的,鋼筋、水泥等費用都沒有太大變化,最大的變化的就是土地的價格。 因此,開發商經常通過各種關係進行土地的審批,而政府部門因為方方面面的原因為一些開發商大開綠燈,在土地開發的浪潮中,通過不對等補償的所謂「國家徵用」改變用地性質,大肆侵佔、圈佔農民用地。眼前發生在哈莊行政村發生的這一幕可以說是中國當代的「圈地運動」。由於農民對於土地的產權是殘缺的,農民不能得到土地流轉的全部剩餘。農民土地向城市土地流轉的過程,實際上成為政府部門利用國土製剝奪農民的過程,也成為不少地方創造政績、增加財政收入、改善部門福利以及腐敗的捷徑。也有一些政府部門或要員以行政劃撥的土地使用權為資本參與合資合作經營,甚至以農民用地與開發商合作開發房地產,謀取巨額土地差價。」
- 關鍵字搜索:
- 農民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