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地面沉降,矗立於古都西安的唐代建築大雁塔傾斜已達上千毫米;由於地面沉降,海河泄洪能力大大下降,天津市區內澇基本無法從海河排出;由於地面沉降,華北一些地區地下水循環系統平衡遭到破壞,地下水質惡化。
據新華網報導,地面沉降的話題,幾十年來被頻頻提起,時至今日,「沉默的土地危機」「久治難愈的頑疾」似乎已經成為地面沉降的代名詞。事實上,中國地面沉降的監測工作一直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地面沉降的相關防治措施也在逐步實施中。
沉降1毫米損失千萬元 70多個城市在悄無聲息中「下沉」
上海是中國地面沉降發生最早、影響最大、帶來危害最嚴重的城市,自1921年發生地面沉降以來,至今沉降面積達1000平方公里,沉降中心最大沉降量達2.6米。
根據對上海40多年沉降歷史的研究,地面沉降造成的經濟損失已達千億元,也就意味著地面平均每沉降1毫米,損失就高達1000萬元。
江蘇省經濟最發達的蘇錫常地區位於長江三角洲腹地,也是地面沉降最嚴重的地區之一。資料顯示,該地區沉降面積已達5700平方公里,約佔蘇錫常平原面積的一半,沉降中心最大沉降量達2.8米。
目前,全國已有70多個城市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沉降面積已達6.4萬平方公里,沉降中心最大沉降量超過2米的還有天津、太原、西安等城市,其中天津60%的地面發生沉降,塘沽區的沉降量達到3.1米。
由於地面沉降,矗立於古都西安的唐代建築大雁塔傾斜已達上千毫米。
「過量抽取地下水、城市不合理建設是當前產生地面沉降最主要的原因;地面沉降會引發內澇加重、地表水環境惡化、地裂縫等危害;地面沉降的發生具有緩變性、不易察覺性特點,防治也具有一定的難度。」中國科學院院士林學鈺介紹。
應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 為地面沉降建立「座標」
蘇錫常地區地面沉降監測網作為江蘇省生態環境地質調查與監測專案的一個重要內容,近期通過了評審驗收。「事實上,這個覆蓋長江南北,面積達3萬平方公里,包括249個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點在內、中國最大地面沉降監測網已經在控制長江三角洲地面沉降中發揮積極作用了。」中國地質調查局水環部相關負責人說。
據介紹,傳統的水準測量,特別是高精密水準測量的精度可以滿足監測地面沉降的要求,對於區域性地面沉降易於宏觀掌握。目前,中國大部分地面沉降地區均建立了高精度水準測量網,為預報和控制地面沉降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應用GPS對地面沉降進行監測是目前國際比較流行的監測技術。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國就在天津布設了由18個GPS點組成的監測試驗網,經過多年的實踐,中國利用GPS對地面沉降進行監測的水準獲得了巨大發展。
據介紹,目前杭嘉湖地區控製麵積近5000平方公里的地面沉降監測網已初步建立,共包括GPS點81個。「上海在進一步發揮GPS技術以及更先進的INSTR技術基礎上,自主研發了地面沉降自動化監測系統,可隨時獲得地面沉降資料,初步建立了地面沉降預警預報機制。」這位負責人介紹。
地下水開採量壓縮近10倍 地面沉降防治走向「深入」
過量抽取地下水是當前發生地面沉降最主要的原因,所以很多發生地面沉降的地區都實施了控制地下水開採的措施。蘇錫常地區實施控制地下水開採措施後,地下水年開採量從2000年的2.9億立方米壓縮到目前的不足0.3億立方米,地下水持續下降的勢頭得到遏制。
目前,蘇錫常地區地面沉降已得到顯著控制,三個中心城市年沉降速率已降至25毫米以下,大部分地區年沉降速率控制在10毫米以下,從2003年開始該地區未有新的地裂縫地質災害發生。
天津將通過實施南水北調等配套工程,在2010年後每年得到8億立方米的穩定水源,除了為農業與生態用水提供充分補充外,還將保證地下水採補平衡,地面沉降也會因此得到明顯緩解。
上海通過對本市地面沉降的系統監測,地面沉降防治也取得了顯著成效。2006年,上海平均地面沉降量為7.5毫米,比2000年下降4.8毫米;此外,上海還提出爭取在2007年平均地面沉降量控制在7毫米以內的目標。
「我國是水資源極其匱乏的國家,控制地下水開採並不是完全不開採,而是合理開採。」中國地質調查局副總工程師殷躍平介紹,事實上,蘇錫常地區已經開展相關示範工程,為解決本地區水資源短缺問題、合理開採地下水提供借鑒與參考。
来源:
據新華網報導,地面沉降的話題,幾十年來被頻頻提起,時至今日,「沉默的土地危機」「久治難愈的頑疾」似乎已經成為地面沉降的代名詞。事實上,中國地面沉降的監測工作一直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地面沉降的相關防治措施也在逐步實施中。
沉降1毫米損失千萬元 70多個城市在悄無聲息中「下沉」
上海是中國地面沉降發生最早、影響最大、帶來危害最嚴重的城市,自1921年發生地面沉降以來,至今沉降面積達1000平方公里,沉降中心最大沉降量達2.6米。
根據對上海40多年沉降歷史的研究,地面沉降造成的經濟損失已達千億元,也就意味著地面平均每沉降1毫米,損失就高達1000萬元。
江蘇省經濟最發達的蘇錫常地區位於長江三角洲腹地,也是地面沉降最嚴重的地區之一。資料顯示,該地區沉降面積已達5700平方公里,約佔蘇錫常平原面積的一半,沉降中心最大沉降量達2.8米。
目前,全國已有70多個城市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沉降面積已達6.4萬平方公里,沉降中心最大沉降量超過2米的還有天津、太原、西安等城市,其中天津60%的地面發生沉降,塘沽區的沉降量達到3.1米。
由於地面沉降,矗立於古都西安的唐代建築大雁塔傾斜已達上千毫米。
「過量抽取地下水、城市不合理建設是當前產生地面沉降最主要的原因;地面沉降會引發內澇加重、地表水環境惡化、地裂縫等危害;地面沉降的發生具有緩變性、不易察覺性特點,防治也具有一定的難度。」中國科學院院士林學鈺介紹。
應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 為地面沉降建立「座標」
蘇錫常地區地面沉降監測網作為江蘇省生態環境地質調查與監測專案的一個重要內容,近期通過了評審驗收。「事實上,這個覆蓋長江南北,面積達3萬平方公里,包括249個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點在內、中國最大地面沉降監測網已經在控制長江三角洲地面沉降中發揮積極作用了。」中國地質調查局水環部相關負責人說。
據介紹,傳統的水準測量,特別是高精密水準測量的精度可以滿足監測地面沉降的要求,對於區域性地面沉降易於宏觀掌握。目前,中國大部分地面沉降地區均建立了高精度水準測量網,為預報和控制地面沉降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應用GPS對地面沉降進行監測是目前國際比較流行的監測技術。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國就在天津布設了由18個GPS點組成的監測試驗網,經過多年的實踐,中國利用GPS對地面沉降進行監測的水準獲得了巨大發展。
據介紹,目前杭嘉湖地區控製麵積近5000平方公里的地面沉降監測網已初步建立,共包括GPS點81個。「上海在進一步發揮GPS技術以及更先進的INSTR技術基礎上,自主研發了地面沉降自動化監測系統,可隨時獲得地面沉降資料,初步建立了地面沉降預警預報機制。」這位負責人介紹。
地下水開採量壓縮近10倍 地面沉降防治走向「深入」
過量抽取地下水是當前發生地面沉降最主要的原因,所以很多發生地面沉降的地區都實施了控制地下水開採的措施。蘇錫常地區實施控制地下水開採措施後,地下水年開採量從2000年的2.9億立方米壓縮到目前的不足0.3億立方米,地下水持續下降的勢頭得到遏制。
目前,蘇錫常地區地面沉降已得到顯著控制,三個中心城市年沉降速率已降至25毫米以下,大部分地區年沉降速率控制在10毫米以下,從2003年開始該地區未有新的地裂縫地質災害發生。
天津將通過實施南水北調等配套工程,在2010年後每年得到8億立方米的穩定水源,除了為農業與生態用水提供充分補充外,還將保證地下水採補平衡,地面沉降也會因此得到明顯緩解。
上海通過對本市地面沉降的系統監測,地面沉降防治也取得了顯著成效。2006年,上海平均地面沉降量為7.5毫米,比2000年下降4.8毫米;此外,上海還提出爭取在2007年平均地面沉降量控制在7毫米以內的目標。
「我國是水資源極其匱乏的國家,控制地下水開採並不是完全不開採,而是合理開採。」中國地質調查局副總工程師殷躍平介紹,事實上,蘇錫常地區已經開展相關示範工程,為解決本地區水資源短缺問題、合理開採地下水提供借鑒與參考。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