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再吹環保風暴 可能仍是北京唱獨角戲
新的一年來臨,中國環保部門似乎燃起一把熊熊怒火,準備大舉燒向污染排放的來源,要一雪前恥,把去年沒有達到的減少污染物排放的成績給要回來。但是好像沒有太多人能相信他們會成功。中國為追求高經濟成長,不惜犧牲環境資源,無水不污,幾乎到沒有一條河流、一個湖泊可以避免污染的地步。去年底,幾個科學家組成隊伍,經過二十五天長程調查後無法找到白鱀豚,顯示因為長江水質惡化,使得這種淡水豚可能成為歷史上第一個被人類消滅的鯨類物種。
一連串的污染警訊,震動了中共領導人。中共總書記胡錦濤高舉「和諧社會」,誓言要從去年開始的第十一個五年計畫期間,抓好環境保護工作。中國國務院也訂出減少污染的計畫,宣示在「十一五」的五年期間,要達成減少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百分之十的目標。
「十一五」的減少污染目標,第一年就遭受挫折,不但沒有減少污染,污染排放量還反而增加。
據中國國家環保總局資料,去年中國煤的產量、火力發電的發電量、粗鋼和鋼材的產量、水泥的產量通通大幅增長,帶來污染的這些工業產量大增連帶使得中國治理污染指標的「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增長百分之一點九和百分之二點四。
面對今年執行「十一五」第二年減排目標不能再失守的壓力,中共中央大幅調整中國國家環保總局黨組班子,把有「個性高官」稱號的潘岳升任為第一副局長,同步吹起第三次環保風暴,對多個地方政府和電力企業違反環境評估的建設項目「停批」或「限批」,封殺這些污染的投資。
新官上任三把火,讓中國大陸有些人對污染治理燃起新希望。一名北京的媒體記者肯定潘岳是個有能力的人,認為在二零零八年北京奧運舉行的壓力下,今年的治理污染工作會有很看頭。
不過,更多的人都認為這可能又是一場虎頭蛇尾的環保風暴。因為環保總局局長周生賢在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自曝「嚴重地方保護主義」、「地方政府領導干擾環保執法」等情形,至今看不出有一點改變的跡象。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胡星斗表示,中國還是以經濟建設為重,政績指標就是看經濟成長,看GDP,看招商引資,地方政府對環境污染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縱容環境污染換取經濟發展。
他說,如果只是環保總局在那裡呼籲環保,污染的問題永遠不可能解決。
中國欠缺民主機制和當局壓制老百姓維權的作法,使得污染企業更肆無忌憚。據外電報導,今年一月,廣西省岑溪市一些村民,抗議當地紙廠排出廢水污染環境,結果事後有十二名村民遭到公安拘捕。
在中國大陸,參與環保維權不但沒有獲得肯定鼓勵,這些人士下場經常是慘遭官方無情打壓、毆打,甚至拘捕坐牢。
胡星斗說,「在一個不負責任,缺乏公民的社會中,自然環境能不受污染嗎?」
他認為,環保成功的關鍵在於國民要成為「公民」,成為責任主體、權力主體,中國應該開放公民起訴那些造成污染的官員、污染的企業,迫使企業守規矩,也成為「公民企業」,承擔起對環境的責任,把污染納入經營的成本中。
看似錯綜複雜的中國污染問題,解決的答案恐怕就在中共自己的宣傳口號:「構建和諧社會的核心是以民為本」。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
來源: 中央社記者張銘坤臺北特稿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本文短網址: http://m.kzg.io/b5m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