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90後」(上世紀90年代後出生的一代)的非典型人物。說他「非典型」,是因為他和所有「90後」少年一樣,充滿求知慾,對一切新鮮事物感到好奇,喜歡唱歌、打球、玩電腦,也喜歡看「超級女聲」。 但他又是與眾不同的,在他身上,難能可貴地充溢著「90後」一代在成長中迫切需要的孝心、愛心和感恩心。
湖南省岳陽縣三中高二學生陶星,雖然僅僅17歲,正是需要父母遮風擋雨的年齡,而他卻承擔了該由一個大人來承擔的責任。陶星14歲時,身患癌症的父親去世,留下一個患有羊角瘋病、只有嬰兒般智力的聾啞母親和兩萬元的債務。此後的三年裡,照顧母親的重任就壓在了他身上,這位堅強、樂觀的「90後」陽光少年開始了帶著母親求學的生涯。
照料媽媽天經地義
2004年5月,湖南省岳陽縣初二學生陶星的父親陶榮初患癌症去世了。 自此,一個初中生便開始了一邊照顧母親一邊讀書的生活,他在一年後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績升入岳陽縣三中。而比他大四歲的姐姐,高中畢業後來到岳陽市邊學電腦邊打工。
讀高中後,學校離家裡有10多公里,陶星不可能每天都回家,只好委託鄰居照看一下母親,他和姐姐每週末輪流回家照顧。一次鄰居告訴他,他媽媽在家裡發了病,摔得頭破血流。陶星聽了心裏非常難受。於是,他將媽媽送到了鎮上的敬老院,不料幾天後媽媽就大吵大鬧要回家。
「一見面,她流著淚將我和姐姐緊緊摟在懷裡,久久不肯鬆手,還一邊搖頭,一邊嘴裡含糊不清地說著什麼。」回憶起當時的情景,陶星淚流滿面,「媽媽啊,這一輩子,無論在什麼地方,無論在什麼時候,我們都不會丟下您!」
帶著痴呆母親去上學
後來他就在學校附近找了一間房子住下來,開始了帶著母親上學的日子。 陶星每天除了安排母親的一日三餐,陶星還得教母親刷牙,幫母親洗腳、洗衣服等,自從父親去世後,凡是一個家長該為一個兩歲孩子做的事,陶星全為母親做了,陶星說:「在家裡,媽媽是孩子,我是大人。」」
陶星說,儘管媽媽痴呆,卻很愛乾淨。因此,每過兩三天就要給她洗頭、洗澡,否則她就會不高興。在陶星的悉心照料下,媽媽每天穿著乾淨,臉色紅潤,體型甚至微微發福了。
媽媽王佳良聾啞又痴呆,只有兩三歲小孩的智力,脾氣也很不好,遇到不如意的地方,她便嗷嗷大叫,甚至不知輕重地打人,陶星只好默默承受,所以常被打得身上青一塊紫一塊的。
「母親雖然瘋瘋癲癲,但她卻知道疼我和姐姐。別人給她一個蘋果,她會切一半留給我;鄰居給她的零食,她都放在衣兜裡留給我。」陶星說,他跟母親能夠用幾個簡單手勢的溝通。
父親曾告訴陶星,母親在懷他的時候,一次發病摔倒在馬路中央,摔得頭破血流不省人事。可是,她剛醒過來,就不停地摸肚子,發現孩子還在,就舉起大拇指示意圍觀的人,意思是孩子還好。「這件事,我一輩子都記得,沒有母親,哪裡又會有我呢?所以我照料母親是天經地義的。」
儘管生活充滿艱辛,但陶星從未向命運低頭。他從未以照顧母親為藉口耽誤過一節課。陶星學習很刻苦,成績一直排在班級前十名。他說:「只要媽媽活著,就是我最大的動力,再苦再累也要熬過去,因為我是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
一週生活費不到18元
按規定,遺屬每年可得到撫養費4000多元,但陶星的學費就佔去絕大部分,母子倆每個月的生活費控制在100元左右。陶星一般是每個月給母親買一次肉開葷。去鎮上的菜市場,他專挑最便宜的買。1.5升的食油他和媽媽能吃上兩個月。
最崇拜的人是父親
陶星能有今天的舉動,絕不是偶然的。他從小生活的環境,他受到的言傳身教,他現在所處的生存狀態,似乎注定了他會走上這條與其他 「90後」完全不同的人生之路。
陶星的童年是在幸福和磨練中度過的,儘管家境貧寒,卻很溫暖。父親陶榮初老實厚道,是新開鎮中學的廚師,負責為學校幾百師生做飯菜。陶榮初是孤兒,曾得到很多好心人的幫助。在他的教育下,陶星姐弟倆從小就學會了感恩和關愛他人。
在陶星印象中,父親一天到晚都是忙碌的,為了養家和買藥給妻子治病,他還利用週末和下班時間在家附近開墾了5畝荒田種水稻,他還在夏天賣西瓜和冰棒以補貼家用。雖然每天辛苦操勞,但父親堅強地為一家人撐起了一片藍天。
陶榮初經常跟陶星姐弟倆說,不要嫌棄母親,要學會感恩,「兒不嫌母醜,犬不嫌家貧」。「父親從小給我留下了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他經常跟我說,‘困難並不可怕,怕的是在困難面前倒下了爬不起來,’這句話讓我受益終身。」陶星說,就連他現在照顧媽媽的技巧都是從父親那裡學來的。
一生永遠的承諾
2004年5月,陶榮初被檢查出是胃癌晚期,此後病情日漸嚴重。9月3日晚上,父親把姐弟倆叫到跟前,吃力地說:「孩子,我如果活不下來,你們要堅強地生活下去,特別要照顧好媽媽。子不嫌母醜,她再瘋再癲、再聾再啞、再老再醜,畢竟是她把你們帶到了這個世界,以後你們千萬不能嫌棄!」陶星和姐姐傷心地哭著連連點頭。沒想到,這竟是父親的遺言。這一點頭,也成了他和姐姐一生永遠的承諾。
- 關鍵字搜索:
- 17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