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王小波去世十年影響力不降反升

 2007-04-12 06:3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4月11日是被譽為「中國的喬伊斯兼卡夫卡」的著名作家王小波去世十週年。許多評論人士認為,王小波的幽默風格和自由主義精神對中國的文學和社會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作家王小波10年前因心臟病去世。這位生前已頗有影響的作家去世後吸引更多的注意。王小波曾先後當過知青、工人和大學生,後來遊學美國,返國後成為自由撰稿人。他於1995年以作品《黃金時代》成名,後來又推出《白銀時代》和《青銅時代》等作品。在創作後期以幽默和體現強烈自由精神的雜文受到注意。

*描寫知青生活影響深遠*

自由評論家、獨立中文筆會會長劉曉波是王小波的生前好友。他認為,王小波是當代中國文學成就最高的作家之一。

劉曉波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文學中有兩位作家是以幽默立足的。他們兩位都姓王,一位是王朔,另一位就是王小波。王朔的作品帶有很強的不正統和顛覆性,而王小波的作品人物在某種程度上更冷,他的描寫,包括在性描寫中,往往傳達出一種虛無性的東西。」

曾經和王小波一樣有過知青經歷的劉曉波認為,王小波最優秀的作品是反映知青生活的《黃金時代》。這部作品描寫了上山下鄉的城市青年在艱苦的農村環境中性啟蒙的經歷。作品刻畫了在極端貧乏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中人性的掙扎和扭曲,反映了文革時代的年輕人如何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對那個時代進行反叛。

*自由主義精神貫穿作品*

劉曉波認為,王小波的最高成就還體現在他的雜文。這些雜文的特點是強烈的自由主義精神和高超的文學技巧的結合。南方都市報就在紀念王小波逝世10週年之際發表了《紀念王小波,爭做自由人》為題的文章。

劉曉波說:「無論是在他雜文的玩笑和反諷中,還是在他的浪漫激情和特立獨行中,字裡行間都貫穿著我覺得中國人最缺乏的東西,那就是一個人對自由的追求,特別是立足於個體的對自由價值和自由寫作的追求。 他認為一個知識份子應該獨立,有自己的獨立性。」

劉曉波認為,王小波在美國留學並遊歷各地的經歷對他產生了很深的影響,使他對自由主義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這種自由主義是一種純粹的的立足於個人的精神,超越了國家和民族的界限。這種自由主義精神加上對中國現實的清醒認識,形成了王小波的獨特魅力。

*去世十年影響力不減反增*

王小波在1997年的創作旺盛期突然去世。隨後其作品轟動中國文壇,影響力不減反增。劉曉波認為,除了王小波過人的才華之外,這和中國的政治環境也有關係。

劉曉波說:「從1997、 98開始,經過六四之後將近10年的壓抑,自由主義思潮開始在中國浮出台面了。先是李慎之先生出來提倡自由主義,然後又有一批思想家也跟著出來。經過長期的反自由化的打壓,自由主義重新作為一種公共詞彙進入了中國的觀念市場。從這之後自由主義越來越受到中國人的關注。小波的作品在去世後越來越受到關注和中國當時的這種變化是有關的。」

*自由主義對社會潛移默化*

劉曉波表示,王小波去世後這十年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和王小波這樣的自由知識份子推動自由主義觀念是分不開的。

劉曉波說:「這10年在價值觀念上對中國來說最大意義在哪兒?那就是自由市場和私有財產的觀念在這10年中的普及是非常快的。你回頭再看,跟90年代初和80年代相比,中國人、特別是草根階層和普通百姓對於市場經濟和私有化這樣一種自由經濟觀念的認同,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廣泛和清晰。我覺得這10年的變化與王小波這樣傳播自由主義觀念,用文學和雜文傳播自由主義觀念以及和李慎之等自由主義知識份子這麼多年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劉曉波表示,自由主義思潮使人權和維權觀念在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深入人心,如今每次政府的打壓和不公平政策都會遇到民間比較頑強的反抗,從冰點週刊事件,到反拆遷和征地運動,甚至去年的深圳妓女遊行,再到最近的章怡和事件和現在的重慶釘子戶問題,都反映了中國人的觀念在過去10年的深刻變化。

来源:VOA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