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大陸已婚人群中不孕不育人越來越多

 2007-04-24 01:5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日前在杭州召開的「中華醫學會生殖醫學協會·中國動物學會生殖生物學分會聯合年會」上,專家表示,中國已婚人群中不孕不育的比例達到了7%至 10%,不孕不育人數呈增長趨勢。與三四十年前相比,男性每毫升精液所含精子數量也從1億個左右降至目前的2000萬到4000萬個。

「不是不想生,是想生生不了!」31歲的郭女士忍不住發起牢騷。她結婚6年,前5年想幹事業,和老公享受兩人世界,到了30歲,想生孩子時,卻遲遲懷不上,檢查後才發現,老公精子數量太少。

都市生活方式的改變、生活壓力加大、節奏加快,都直接影響著青年男女的生育能力。

7時掛號,6時就要排隊

週五下午2時許,記者來到山東中路福州路一家三甲醫院的生殖專科,幽深的走廊上,十餘個候診者正在焦急等待,其中女性約佔80%,大多數衣著光鮮,坐在椅子上愁眉不展。

「現在還挂得上號嗎?」記者問走廊上的一名女士。

「今朝不掛號,阿拉都是預約好的。儂要週一至週四過來。」她特別提醒道:「要來就早些來,早上7時開始掛號,6時就要來排隊,不然就得排到三四十號。」

走廊上的保安告訴記者,這裡病號特多,走廊裡站著坐著都是人,每天上午幾十號人純屬正常。

這名女士關心地問記者:「你是怎麼回事?」隨後善意地說:「你檢查一下,是你的問題還好辦,如果是你老公不對勁,就別來了。」

「為什麼?」

「我家就是老公的精子‘不行’,只能用精子庫裡的,今年老早排光了,你再來也沒有了。」她遺憾地說,有位朋友也是這種情況,但來得不巧,只能等到明年,或者到別處另尋出路了。

另一個年紀輕些的女士聽到記者和她的對話,湊上來問:「真的嗎?我老公也是精子少,這怎麼辦呀?」

想要生時卻懷不上了

這個女士姓郭,她黯然地說,25歲結婚,婚後和丈夫兩個人想多享受二人世界,生怕被孩子絆住手腳,而且這麼年輕,事業剛剛開始,競爭壓力又大,萬一有了孩子,事業就可能被耽誤了,孩子也得不到很好的照顧。「想著不如先給孩子多掙點錢,讓他一生下來就有很好的生活環境,誰知……唉!」

她今年 30歲,事業上也小有成績,成了部門主管,於是就想要個孩子。可無論和丈夫怎麼計算生理週期,怎麼努力,就是不行。遲遲沒有「喜訊」,她和丈夫開始著急。 「我們兩個人身體都非常健康,想也沒想過會懷不上孩子,如果早點想到,去醫院檢查,還能及時治療,現在已經成‘大齡產婦’了,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懷上。」小郭越說越傷心。

小郭家的鬧心事還不止她一個,她姐姐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2年前,姐姐和姐夫準備生孩子時,也是很久懷不上,檢查後發現,竟然是姐姐的輸卵管堵塞。「莫名其妙就堵塞了,查出來不是遺傳,懷疑是什麼時候得過炎症,造成堵塞。」

姐姐去上海多家醫院檢查治療,一跑就是兩年半,仍然沒有治癒。最後,只得採取最後一個手段:試管嬰兒。「試管嬰兒的成功率大概只有50%,還得碰運氣。」小郭說,「我姐的運氣倒是好,一次就成功了,當時我們家真像中了頭獎一樣的感覺。」

不慎流產帶來永遠傷痛

張小姐是一家公司的會計,身子單薄,氣色不好。因工作太忙,經常要加班到很晚。28歲那年,她意外發現自己懷孕了,但考慮到工作上走不開,硬撐著沒有休息。媽媽一再勸她,身子弱,應該多保養,可她就是不聽。

懷孕兩個月的一個下午,她獨自一人跑了好幾個地方送報表,查賬。當晚回家就覺得不對勁,到了深夜,腹部感覺一直往下墜,痛得難以忍受。次日凌晨,被折磨了整整一夜的張小姐才在丈夫的陪同下來到醫院。到廁所取樣時,一團胚胎掉落在便池中——孩子沒了。

這樣的打擊帶來的是永遠的傷痛,醫生告訴張小姐,她身體太弱,這次流產後,很有可能造成習慣性流產。

壓力沒了孩子倒來了

「要孩子的時候孩子不來,不要孩子,孩子倒來了。」小芳抱怨道。婚後,小芳和丈夫的父母都想快點抱上第三代,小夫妻倆被催急了,儘管工作繁忙,但兩人都想早點完成任務,了卻4位老人的心願,自己也能快點做爸爸媽媽。誰知,幾年過去了,老人再催,兩人再努力,還是沒有用。眼看著自己年齡逐漸增大,小芳和丈夫經過慎重考慮,決定認領一個孩子,「儘管是領養的,但我們肯定對其視如親生,也好對父母有個交代。」

正當夫婦倆鬆了口氣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領養孩子後沒過多久,小芳發現自己經常反胃,檢查後才知是懷孕了。

「真是捉弄人,原先我天天想懷孕,就是懷不了。」小芳嘆了口氣,「原來是來自雙方父母的壓力實在太大,現在放鬆了,卻懷孕了。」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