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結構發生變化,老年人口呈現增加的趨勢,在社會保障體系還沒健全之前,對缺少照顧的老人和贍養老人的家庭形成挑戰和壓力。
中國人口網刊登的中國國家人口計生委副主任江帆近日在聯合國人口會議的發言說,中國社會保障面臨空前壓力,人口老齡化呈現速度快、規模大、「未富先老」等特點。中國多數農村地區尚未建立養老保障體系,農村老年人依然主要依靠家庭養老。
*逾三成家庭要贍養四位老人*
由於中國還沒建立健全的養老保障體系,現在很多養老重擔都落在子女的身上。中國媒體報導,據調查顯示有35%的家庭要贍養4位老人,49%的城市家庭要贍養兩位到三位老人。
對於有子女的老人來說,有了親人的照顧日子會比較好過一點。北京一位姓張的老人表示,老年人希望照顧的就是看病問題。他身體一不好,就想見子女,但是子女都還在為自己的家庭和生活操勞。
姓張的老人說:「不能經常來,有病有啥,通個電話,來了。來了以後,心裏都舒暢,說一說、笑一笑,所以心態的話,它就舒暢。如果要沒有兒女,那只好雇個保姆,有的保姆是不錯,有的保姆還不行,照顧得也不是那麼週到的。」
*經濟條件限制*
來自山西農村、在北京高校教書的梁老師表示,他目前沒有條件把60多歲的父母接到北京來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他說,供養父母,從傳統親情的角度來說,這個問題已經不是很好解決了,因為現實的問題,親情和經濟似乎相互矛盾。
梁老師說:「如果說照顧老人,你可以經常打電話。但是如果說老人生病了,你還是需要經濟上的支持,你比如說,雇個保姆之類的,雖然不能完全解決親情上的問題,但是它能解決老人生活的問題。我覺得主要還是要去解決經濟的問題。」
梁老師認為,中國現在逐漸出現的老齡化問題,和國家、社會的養老福利還不到位有關,目前養老責任主要在家庭和子女身上,但是再過20年,獨生子女的父母退休之後,出現大批空巢老人,老齡化的問題會更嚴重。
*走不出的胡同*
除了每天照顧多病的公公和年老的婆婆、經常回娘家探望同樣年邁的父母,而且自己還要上班的一位北京白領女士表示,上個世紀60年代出生的人思想比較傳統,孝順意識很強,可是在上有4位高齡老人、下有年幼小孩、又要正常工作的情況下,日子就像是走不出的胡同,過得心力交瘁。
這位白領女士說:「我是沒有什麼辦法,我就是只能承受,我沒有別的辦法。可能我到哪天,我承受不了了,沒準也就垮了,這都不好說。」
這位白領女士表示,等到自己老的時候不知道獨生女兒會在什麼地方,也許可能都出國了。她指出,如果有積蓄的話,就找保姆來照顧自己。
*擔心生病*
而對於沒兒沒女、又請不起保姆的老人來說日子就更不一樣了。近80歲的支大媽表示,獨身一人,沒人照顧,社區既沒有提供給老人的服務設施,也沒有老人公寓。她強調,因為沒人照顧,整天就擔心生病,就發愁以後動不了了怎麼辦。
大媽說:「老了以後,你說怎麼辦?老了,你動不了了,沒人了,就這個問題了。一人怎麼辦?」
辛勞一生,到老了需要有一個和諧的生活環境安度晚年,但是在現實情況中,子女經常無法貼身照顧老人,甚至有時候在經濟方面也不能供養老人,這樣一來,家庭矛盾明顯突出,傳統的孝道也面臨挑戰。另外,社會資源不充足、醫療體系不健全、老年福利欠缺等進一步使中國老年人要自己去承受因政策不到位而缺乏照顧的壓力。
来源:中國人口網刊登的中國國家人口計生委副主任江帆近日在聯合國人口會議的發言說,中國社會保障面臨空前壓力,人口老齡化呈現速度快、規模大、「未富先老」等特點。中國多數農村地區尚未建立養老保障體系,農村老年人依然主要依靠家庭養老。
*逾三成家庭要贍養四位老人*
由於中國還沒建立健全的養老保障體系,現在很多養老重擔都落在子女的身上。中國媒體報導,據調查顯示有35%的家庭要贍養4位老人,49%的城市家庭要贍養兩位到三位老人。
張姓老人
對於有子女的老人來說,有了親人的照顧日子會比較好過一點。北京一位姓張的老人表示,老年人希望照顧的就是看病問題。他身體一不好,就想見子女,但是子女都還在為自己的家庭和生活操勞。
姓張的老人說:「不能經常來,有病有啥,通個電話,來了。來了以後,心裏都舒暢,說一說、笑一笑,所以心態的話,它就舒暢。如果要沒有兒女,那只好雇個保姆,有的保姆是不錯,有的保姆還不行,照顧得也不是那麼週到的。」
*經濟條件限制*
來自山西農村、在北京高校教書的梁老師表示,他目前沒有條件把60多歲的父母接到北京來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他說,供養父母,從傳統親情的角度來說,這個問題已經不是很好解決了,因為現實的問題,親情和經濟似乎相互矛盾。
梁老師說:「如果說照顧老人,你可以經常打電話。但是如果說老人生病了,你還是需要經濟上的支持,你比如說,雇個保姆之類的,雖然不能完全解決親情上的問題,但是它能解決老人生活的問題。我覺得主要還是要去解決經濟的問題。」
梁老師認為,中國現在逐漸出現的老齡化問題,和國家、社會的養老福利還不到位有關,目前養老責任主要在家庭和子女身上,但是再過20年,獨生子女的父母退休之後,出現大批空巢老人,老齡化的問題會更嚴重。
*走不出的胡同*
除了每天照顧多病的公公和年老的婆婆、經常回娘家探望同樣年邁的父母,而且自己還要上班的一位北京白領女士表示,上個世紀60年代出生的人思想比較傳統,孝順意識很強,可是在上有4位高齡老人、下有年幼小孩、又要正常工作的情況下,日子就像是走不出的胡同,過得心力交瘁。
這位白領女士說:「我是沒有什麼辦法,我就是只能承受,我沒有別的辦法。可能我到哪天,我承受不了了,沒準也就垮了,這都不好說。」
這位白領女士表示,等到自己老的時候不知道獨生女兒會在什麼地方,也許可能都出國了。她指出,如果有積蓄的話,就找保姆來照顧自己。
*擔心生病*
支姓老人
而對於沒兒沒女、又請不起保姆的老人來說日子就更不一樣了。近80歲的支大媽表示,獨身一人,沒人照顧,社區既沒有提供給老人的服務設施,也沒有老人公寓。她強調,因為沒人照顧,整天就擔心生病,就發愁以後動不了了怎麼辦。
大媽說:「老了以後,你說怎麼辦?老了,你動不了了,沒人了,就這個問題了。一人怎麼辦?」
辛勞一生,到老了需要有一個和諧的生活環境安度晚年,但是在現實情況中,子女經常無法貼身照顧老人,甚至有時候在經濟方面也不能供養老人,這樣一來,家庭矛盾明顯突出,傳統的孝道也面臨挑戰。另外,社會資源不充足、醫療體系不健全、老年福利欠缺等進一步使中國老年人要自己去承受因政策不到位而缺乏照顧的壓力。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