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上空再現臭氧洞 規模或小於2006年
日本氣象廳9月13日宣布,8月中旬南極上空出現了反映臭氧層遭到破壞的「臭氧洞」現象。臭氧層是大氣的一部分,可保護地球表面的生物免受有害紫外線侵襲。日本氣象廳認為,2007年臭氧洞的規模可能將小於2006年。2006年南極上空發生了觀測史上第二大臭氧洞。日本氣象廳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的衛星數據進行瞭解析,發現截至9月6日,臭氧洞的面積為2360萬平方公里,約是南極大陸面積的1.7倍。2006年臭氧洞的面積為2930萬平方公里。估計被破壞的臭氧總量最大為9900萬噸。
據日本氣象廳稱,氟里昂等大氣中對臭氧層具有破壞作用的物質濃度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半達到頂峰,目前仍處於濃度較高的狀態。但在本季,南極上空的平流層中促進臭氧層被破壞的低溫區域面積比去年要小。
臭氧洞往年都出現在8月中下旬,在9∼10月達到頂峰,在11∼12月漸漸消失。臭氧洞的擴大傾向自2000年以後便停止,但今後數十年可能仍將每年出現。
- 關鍵字搜索:
-
南極
來源: 共同社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本文短網址: http://m.kzg.io/b5s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