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在中國被賦予過多政治色彩?

廣西的一位聽眾最近打來電話說,他認為體育中國被賦予了過多的政治色彩。

廣西的李先生說,在中國舉行的女子足球世界盃比賽中,中國隊在四分之一決賽中輸給了挪威隊,結果在媒體和網路上引起了一片討伐之聲。李先生認為,比賽總會有輸有贏,對贏者捧殺、對輸者罵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他說:「無論運動員的水平再高,有輸有贏也是正常的現象。如果只贏不輸,比賽就失去了意義,也就從根本上毀掉了體育運動的活力。中國體育界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勝固可喜,敗亦欣然。但是,我們看到的卻是另外一副景象:勝了,就有了一切,金錢、地位、榮譽,要什麼有什麼;如果敗了,對不起,就要把你批得體無完膚。」

李先生說,更要不得的是體育在中國被賦予了強烈的政治色彩,每場重要國際體育比賽的輸贏總是和祖國的名譽、民族的興衰聯繫在一起,讓人感到啼笑皆非。

他說:「當年中國女排取得的戰績,在中國媒體上滿眼看到的都是‘學習女排的拚搏精神,振興中華’。女排贏了球,就是為振興中華做貢獻,如果輸了球,又該怎麼解釋呢?在中國,體育被賦予了不應該有的政治色彩,體育承受了不應該有的重擔,無論如何,這是一種不自然的表現。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如果仰仗在體育比賽中獲得的獎盃和冠軍稱號為國家和民族打氣,那其實是很可悲的事。體育是體育,政治是政治,如果硬把兩者扯在一起,就會陷入自我矛盾的怪圈。」

李先生說,北京申辦奧運成功,對中國而言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從官方和民間的反應也可以看出對體育的定位問題。

他說:「申辦奧運成功,大家高興得不得了,就像過節一樣。其實,仔細想一想,中國官方和老百姓之所以對奧運這樣重視,還是把舉辦奧運當成一件政治大事,而不是一場體育盛會。對比一下其他國家舉辦奧運的情況,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差別。過去講‘友誼第一,比賽第二’,把體育比賽當成政治工具;現在又是不折不扣的錦標主義。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都讓體育比賽失去了原來的意義。」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