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前所未有:中共不得以承認三峽工程是巨大災難(組圖)

 2007-09-27 23:1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9
    小字

開閘放水的三峽大壩。(路透社)


開閘放水的三峽大壩。(路透社)


三峽大壩風景。(資料圖片)


三峽大壩曾被中國譽為20世紀的建築奇蹟之一,但現在這個橫跨浩蕩長江的大壩卻威脅成一個環境的災難。近日,中共官員前所未有地承認並警告,如果不及時預防治理,三峽工程將會釀成一個巨大的生態災難。

英國《泰晤士報》9月26日的文章指出,經過10多年的建造,中國在長江三峽地區建成了這個世界最大的水電工程,把它作為結束長江流域百年洪水的最佳方式,並為這個國家的經濟繁榮提供能源。

然而,中共政府卻不顧批評者所發出的這座大壩將是一個等待發生的生態災難的警告。現在,同樣是監督這座耗資130億英鎊工程的政府官員承認,三峽工程周邊地區正付出沈重的、有著潛在災難性的環境成本。建壩當初,曾有130萬人游離失所,現在還要有成千上萬的人不得不被遷移。

文章引述中國官方媒體betway体育手机网 發表的一份報告稱,中國高級官員和專家學者在9月25日召開的研討會上,共商三峽工程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工作大計。他們表示,三峽工程生態環境安全存在諸多新老隱患,如不及時預防治理,恐釀大禍。

《泰晤士報》說,這個政府論壇列舉了三峽大壩所面臨的一系列威脅,如土地短缺所引發的衝突,由於不合理的開發而造成的生態環境的惡化,尤其是大壩四周的侵蝕和山體滑坡。

中國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汪嘯風表示,對於三峽工程能引發的生態環境安全問題,決不能掉以輕心,決不能以損失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繁榮。汪嘯風承認,三峽庫區歷來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水土流失嚴重,人多地少矛盾突出,不合理的開發造成生態退化,水土流失加劇狀況遠未得到根本扭轉。

汪嘯風還透露,總理溫家寶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討論解決三峽工程一些重大問題時認為首要的問題是生態環境問題。

《泰晤士報》指出,中國官方承認並以三峽大壩發出的警告,在時間上具有重大意義,因為再過兩週每五年舉行一次的中共代表大會將在北京舉行,而這次大會將會確定這個國家的未來政策並產生新一代領導人。

一名政治分析家指出,這是中共領導人胡錦濤讓自己與三峽大壩保持更遠距離的一種方式,一年前他沒有參加三峽工程完工的慶祝儀式,這就強調著他的政府不想與三峽大壩扯上關係。

英國《金融時報》9月26日的文章也指出,根據建設「和諧社會」的理念,以國家主席胡錦濤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為代表的本屆中共政府,已將環境保護和經濟可持續發展列為中心任務。

政府官員曾指出,水力發電給環境帶來的好處大於成本。如今,三峽大壩每年的發電量足以替代5000萬噸熱煤,減少了1億噸二氧化碳的排放。一些專家表示,中國今年已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碳排放國。《金融時報》認為,在中國共產黨第17次代表大會召開前夕,對如此具有象徵意義的工程進行不同尋常的批評,可能具有某種政治動機。

國際專家和中國國內反對人士曾預言,這個全球最大的水壩將破壞生態環境。汪嘯風的言論標誌著,中國異乎尋常地承認,上述可怕預期可能變成現實。

蘇伊士環境公司(Suez Environnement)首席執行官肖薩德(Jean-Louis Chaussade)表示,僅僅是為了保持三峽大壩運行,地方政府就面臨著巨大而且越來越多的問題。他們警告,泥沙淤積增多可能會造成部分河段無法通航,這首先否認了建設三峽大壩的一個主要理由。最近幾個月,肖薩德會見了多名地方政府官員。

企業任意向河流傾瀉工業廢水,在大壩初建時,江水淹沒了許多有毒工廠,這都加大了三峽工程的問題。三峽工程導致130萬居民被迫遷居。「中國別無選擇。如果不減少水資源污染,經濟增長就會停滯。」肖薩德表示。「中共政府明白這一點。」

一直反對修建三峽大壩的中國環保活動家戴晴對《泰晤士報》說,「我們從來沒有停止過談論這個問題,但我們的聲音太微弱了。這個系統又不想聽公民活動家和異議人士的聲音。但現在,他們開始傾聽了。」戴晴說,「政府知道它犯了一個錯誤。現在他們害怕他們無法阻止災難將要發生,這會引發國內動亂。所以,他們想在麻煩出現前,先公布於眾。」

在新華社的報導中,也少見地對三峽工程使用了「憂心忡忡」字眼。報導稱,三峽工程的諸多生態環境隱患仍令中國各級政府和專家憂心忡忡。國土資源部專家、三峽庫區地災防治工作指揮部指揮長黃學斌指出,時常發生的地質災害嚴重威脅庫區民眾生命安全,滑坡入江後會造成湧浪災害,浪高最高可達數十米,波及數十公里範圍。

湖北、重慶政府負責人均表示,三峽工程蓄水後,支流水質惡化,部分出現「水華」現象,且發生範圍、持續時間、發生頻次明顯增加。部分支流居民飲水源堪憂,特別是香溪河、大寧河、梅溪河等情況突出。今年丰度縣因支流富營養化而發生5萬人飲用水污染,小江浮萍、水葫蘆瘋長等問題。

清水下泄對長江中下游最險的荊江河段堤防的威脅也引起湖北省高度重視。副省長李春明說,近年來,荊江崩岸險情頻次明顯增多,崩岸長度明顯增加。「據研究分析,今後長江河床將發生長距離的沿程沖刷和橫向擴展,對河勢控制和護岸工程帶來較大影響,並引發新的崩岸。」

在新華社的報導中提到了《華爾街日報》8月29日發表的《三峽大壩之憂》文章,提出了「三峽大壩項目正面臨著山體滑坡和水污染等始料未及的問題」,汪嘯風則表示:「有些說法別有用心,但多數是出於對三峽工程的關心。我們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

《華爾街日報》早前指出,中國最引以為豪的建築奇蹟--三峽大壩項目正面臨著山體滑坡和水污染等始料未及的問題,從而使這個代表著中國改造大自然成果的項目遭到新的質疑。

三峽大壩主體工程一年前才竣工,大壩上游640公里的長江水域成為一個大水庫。而如今有地質學家稱,三峽大壩攔截水量的龐大重力已開始在好幾個地點侵蝕長江陡峭的河岸。再加上水位波動頻繁,因而引發了一系列的滑坡災害,也使得像廟河這些大壩附近的地區的地質結構被破壞。廟河是一個距離三峽大壩上游16公里的村莊。當地官員擔心,一旦整個山坡塌入水中,附近的居民將因此喪命,同時還會威脅到至關重要的長江水道運輸。

文章強調說,危險因素還不止這些。中國的科學家稱,大壩阻擋了淤泥流向下游,使包括上海地區在內的長江入海口收縮,海洋的咸水正在倒灌入內陸。世界自然基金會今春公布的一份報告稱,通過大壩的水流速度目前正在加快,對下游的防洪大堤造成破壞。未經處理的污水和化肥殘留物被不斷排入大壩水庫,導致巨型水藻生長氾濫,並威脅到下游的水供應。而水庫水位的波動也被認為是湖南省農民所遭遇奇特鼠災的根源。

文章分析說,從三峽大壩暴露出來的問題可以看出,一方面,中國這個正迅速向工業化邁進的國家急於擺脫自然界的束縛,而另一方面,它為此努力的結果卻是適得其反。三峽項目的啟用正逢國外生態學界對興建大壩的做法重新進行審視之時,經濟學界也有相同的看法,他們認為此類耗資巨大的項目只有靠國家補貼才能生存下來。

由於中國面臨日益嚴重的缺水問題,長江環境變化帶來的問題正使得局勢變得更緊迫。在全國各地,上百萬噸未經處理的污水、工業廢水和農藥殘留物將湖泊變成了藻類氾濫的污水池。據官方統計,中國半數以上的主要水道都受到污染,水中的魚類正逐漸消亡,水也無法用於灌溉或是飲用。中共政府表示,現有超過3億人(接近中國四分之一人口)缺乏乾淨的飲用水。

更糟糕的是,據新華社報導,中國 8.5萬座水庫中超過三分之一存在「嚴重」的結構問題。今年春天,中國水利部一位副部長將水庫比喻成會威脅到下游地區人民生命和財產的「定時炸彈」。 1975年,中國河南某個水壩垮塌事故釀成萬人以上喪生的慘劇,而這件事直到最近才被公諸於眾。

《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水問題的中心話題正是三峽項目,它是中國最大也是最壯觀的水庫。中國的新聞媒體已開始對三峽大壩存在的問題進行報導。雖然政府方面一直未對大壩和水庫的問題公開表態,卻已悄悄地制定了一套塌方事故早期預警機制,並支持對劃定高危地區的研究。
来源:泰晤士報/金融時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