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漢代神秘銅鏡:「英文字母」蘊含宇宙模式(圖)

銅鏡就是古代用銅製作的鏡子,是今天我們所用鏡子的前身。用途與今天的鏡子一樣,是人們用來妝飾理容的一種生活用品。但是,古銅鏡除了實用價值外,還是精美的工藝品,它製作精良,形態美觀,紋飾華麗,銘文豐富,是我國古代文化遺產中的瑰寶,具有很高的考古、藝術、收藏、觀賞價值.

近年來,隨著收藏熱的不斷升溫,古銅鏡日漸受到收藏家和鑑賞家的重視,本報協辦、正在舉行的山東省文物精品大展上就有不少精美的古銅鏡藏品,其中最具傳奇色彩的莫過於漢代四神規矩鏡。

銅鏡起源 傳說源於黃帝

中國在什麼時代開始鑄造和使用銅鏡,古史中記載了許多傳說。《軒轅黃帝傳》說:「帝因鑄鏡以像之,為十五面,神鏡寶鏡也。」《玄中記》說:「尹壽作鏡,堯臣也。」正如把一些發明創造歸功於黃帝一樣,古人也將銅鏡的使用說成起始於黃帝。這些傳說雖然不足為憑,但它卻把我們的探索帶到了一個古老的年代。黃帝時期正處在我國原始社會解體的時候,距今約5000年,「尹壽作鏡」的傳說則要晚一些。1975年和1976年甘肅廣河齊家坪和青海貴南承馬臺的齊家文化墓葬中先後出土了兩面銅鏡,一下把傳說和實際的時代拉近了。據碳十四法測定,齊家文化的年代為公元前2000多年,距今4000多年,屬原始社會的解體時期。由此可見,齊家文化銅鏡應具有銅鏡的初期形式,已距銅鏡的始鑄年代不遠了。




四神規矩鏡

銅鏡發展 從商週到民國

上古的鏡,就是大盆的意思,它的名字叫鑒。《說文》中說:「鑒可取水於明月,因見其可以照行,故用以為鏡。」在三代之初,鑒都是用瓦製成的,所以古代的鑒字是沒有金字旁的。到商代初年的時候,開始鑄造銅鑒,後來鑒字也有了金字偏旁。商周時期,雖然有銅鑒,但是瓦鑒依然通行。到秦朝時期,才開始鑄造銅鏡,因為鏡的使用優於鑒,秦漢以後,鏡的使用更加廣泛,鏡的製作也更加精良。鏡以秦為最古,然而秦鏡流傳到今天的,都是出土之物。因為古代,死人用鏡贈於殮者,即用鏡殉葬,取其照幽冥的意思,世代沿襲成為風氣。因此古代的銅鏡大多入土。古鏡銅質好的,入土多年,都不會失去其良美的質地。因此幾千年後,仍可以看到古人的偉器。

鏡雖然開始於秦朝,但是真正的秦鏡實際上難以得到。因為秦朝短促,產物也有限,而且,殉葬的風氣也不比後朝,所以現在所得到的最古的鏡大多是漢朝的產物。漢鏡極為精巧,且多有嵌鑲珠寶的。出土的古鏡,澤漆光明、花紋明麗、勻淨無疵、字畫清晰、筆勢縱橫。漢代的銅鏡都有銘文,其銘文都是吉祥語句,如家勢富昌、宜子孫、大富貴、大吉祥等。鏡的名稱則有日月鏡、十二生辰鏡、尚方御鏡、辟邪鏡等,不可盡數。大概都用銘文或者作者為其取名字。只有唐代時制有透光鏡,鏡背的字迎著太陽或燈光時,可以明顯地映射於牆壁之上。明代末期,開始有以玻璃為鏡子的。清代乾隆以後,玻璃開始大興於民間。直至民國初年,少數邊遠地區還有以銅為鏡子的。

神秘銅鏡 漢代四神規矩鏡

在出土的漢代眾多青銅鏡品種中,四神規矩鏡或稱四神博局鏡大概是文博界、考古界以及銅鏡收藏界最熟悉的鏡種。規矩鏡整齊嚴謹的布局,鏡身上神秘莫測的 「TLV」紋飾以及吉祥慶禱的銘文,曾使許多學者絞盡腦汁,又曾使許多鑑賞家為之傾倒。古董市場有句順口溜:「一方規矩鏡,不惜擲千金。」小小的 「TLV」三個符號卻引來了洋洋萬言的研究文章,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的說它是早期銅鏡紋飾演變而成的,有的說它是由古代遊戲六博演變而來的。但在西方學者中最流行規矩文象徵著宇宙模式的觀點,鏡鈕代表中國即茫茫宇宙的中心,鈕座外的方格表示大地,圓形的鏡子表示天,即天圓地方,方格四角外的乳釘,代表支撐天蓋的柱子。T象徵四方之間,V象徵四海,L象徵防止惡魔進入大地的門。把整個銘文聯繫起來,表示自己置身宇宙中央,與宇宙一起運行,週而復始,長生不死,子孫蕃昌。

從鏡背布局來看,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道家思維。道家的宇宙觀認為天下分5個方位即東、南、西、北四方加中央,四神規矩鏡背中心的鈕代表著中央,以鈕孔為中心形成子午線分出南、北。道家講五行學說,認為天下萬物都來源於金、木、水、火、土這五行,任何事物都要遵循它們運行的規律。方位即定,四神規矩鏡背紋中的紋飾是嚴格按方位及五行的屬性來配置四神各自的位置的。鏡背紋飾中既然有十二地支,那麼在紋飾的內涵中必然對應十個天干。從四神規矩鏡的背紋中配置的四神及十二支所處的位置中,很明確地體現出了天干、地支、四神、五行之間的相互關係。

成書於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訓》中曰:「天道曰圓,地道曰方。」道家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在這種宇宙觀的思維指導下,在四神規矩鏡背紋的外緣大多鑄有雲水紋,這意味著宇宙週而復始沒有窮盡,鏡背中心鈕座外的內凹槽式方框代表著大地;中央屬土,人們只能在大地上生存,鏡鈕是大地的中心,方框至鏡鈕的區域就是大地了。因大地是方的,所以大地有四個方位。在四個方位的外面,分別由四個神靈守護。這四個守護神便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大地的每個邊的中心,即內凹槽式方框的每個邊的中心,都有一個向外的「T」形飾。《山海經・中荒經》云:「崑崙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若從道教的思維去考慮,四神規矩鏡背方框外的四個「T」飾應為四個銅柱。因有了四個天柱頂著,才使得四方的人們安居樂業而不用擔心天會塌下來。

在四神規矩鏡背方框的四個角,都分別對著四個「V」形符號紋飾,過去人們將其稱為「規」。規是畫圓用的工具,今天稱之為圓規。早在商代中期人們就已熟練地應用圓規。在鏡背紋飾中與四個「T」形紋飾正對的「L」形紋飾,被人們稱之為「矩」。矩是角尺,是木工刨方形木料時用來畫線或測量的工具。相傳伏羲發明瞭矩,從而教化人們做用具、蓋房屋;從應用角度來看,矩比規的用處更多,應比規發明的時期更早。從鏡背紋飾看,西漢時期的許多鏡種都採用了圓規進行鏡背紋飾的設計。如許多內向連弧紋鏡的連弧紋數量為16,就是用圓規分出來的。四神規矩鏡背紋飾的設計,毫無疑問使用了圓規。看著四神規矩鏡的背紋,很容易使人產生此鏡紋飾十分規矩的感覺。

從四神規矩鏡背紋飾的布局來看,規與矩平均分布紋飾之中,十分有規律,它較集中地反映了道教文化的意識形態。人們常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這方面四神規矩鏡背的紋飾便是一個典型的實例。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