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時代如何變遷,「望子成龍丶望女成鳳」這句話,相信依舊是所有為人父母者共同不變的心願。我們都知道地球只有一個,隨著科技文明的進步,地球村的距離正逐漸縮小,但人與人之間心靈的距離卻反而愈拉愈大了!
如果地球是我們唯一且無可逃避的家,那這個大宅院裡的成員好壞,就直接影響著每個人的生活品質與安全,而這一切的一切,活在其中的我們都有著絕對無可逃避的責任。
當自私與功利主義改變了傳統利他助人的道德與價值觀,當整個社會都認同「只要我喜歡,有什麽不可以?」人與人之間將只存利益不存仁愛,只講利害不講為他,活在這種只顧滿足個人私慾的社會裏,人人必成為殘酷的競爭對手而失去快樂,即使子女學業再有成就,也難在此種險惡的社會中,尋找到一處可以坦然無憂丶安身立命之所。
今日社會若已淪落到此,那誰也別去怪誰!因為這一切全是我們只教導下一代考量與滿足個人需要,而不曾教育他們學習如何為他人著想之故。
家庭教育之外,學校教育對下一代的影響力也很大,但今天的人不談「不打不成器」之餘,似乎也不太提「尊師重道」了,站在為他人著想的角度去思考,對於未獲得父母充分信任與授權的老師,又如何期望他們能勉力敦促學生的品行呢?
漢唐開始接觸中華文化的日本人,對下一代教育的重視,從小學生第一次上學就可以看出。家中有子女上小學的第一個上學日,父母無論士農工商或甚至貴為首相,也一定請假親自送小孩到學校,在孩子面前鄭重向老師一鞠躬說:「拜託您了!」然後將小孩交到老師手中。老師因此兢兢業業不敢有付家長的重托,學生看到父母對老師的尊敬也不敢調皮搗蛋,父母以身教在入學首日就教育了孩子尊師重道之理,而尊師重道不正是中華儒學的傳統思想嗎?
談道德從修好自身開始,修身而後能齊家,能齊家而後才有幸福生活可言。從傳統的仁愛思想與忠恕之道,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到推己及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頭一個講求的就是以個人修身為基礎,注重的是利他為他的價值觀。試想一個人若沒有了道德感,沒有了為他的價值觀,也就難期之會有善念,善念不出則書讀愈高反而愈能害人,愈能為惡於社會。
再從因果的角度來看,人無道自也容易損德,損德多了則苦難必多且深。所以要想讓下一代擁有真正美好的未來,為人父母者一定要重視子女的道德教育,讓下一代懂得為他人著想,明白善惡有報的因果關係,樂意主動關心別人且不為己利去傷害別人。人人若此,那溫暖與祥和的大同社會自然就會產生,這不正是許了下一代一個真正美好的未來嗎!
在期待子女能成為國家未來優良的主人翁之前,或許我們先該好好想一想,要如何教育好下一代?就讓我們先從重視下一代的道德教育做起吧!(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張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