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油荒:只是一場曝光的陰謀?
近期,國際油價持續高位徘徊,新一輪的油荒在全中國又出現席捲之勢。消息稱,目前國內的柴油零售市場已全線告急,大部分地區更陷入脫銷境地。由於批零業已倒掛,在夾縫生存的少數民營油站只能加價銷售。值得關心的是,在民營油企加快走向存亡的同時,油荒一年內數次蔓延,在市場外衣下的行政管制下導致了連連惡果,並殃及下游產業鏈。
9月份以來,國際油價「高燒不退」,讓全國多個省份不同程度出現油荒。作為成品油消耗大省的廣東。從10月20日開始,一些加油站就出現了柴油供應緊張的情況。
據《南方都市報》報導,在深圳、廣州、佛山、東莞、珠海、中山和惠州多家加油站,發現油站缺油的情況較之前更為嚴重,不少油站已經停售柴油和90號汽油,只有97號汽油供應如常。另據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10月29日的市場報告顯示:北京、石家莊、太原、日照、南京、杭州、南昌、長沙、雲南、西安等地的柴油市場持續緊張,中石化、中石油兩大巨頭已全面停批保零。
有消息人士對《亞洲時報在線》透露,目前在深圳全市已經有四五十家油站開始實行限供,只對持卡客戶供應,對於現金購買的車主則不提供;在個別地方,還發現了加油站有柴油,但價格卻上漲到5.8元(人民幣,下同)/升(國家規定的柴油價格為4.7元/升),私自調高了規定的價格。
進入10月份以來,國際油價屢創新高,一度突破92.22美元/桶。但從另一角度來看,所謂油荒的問題,也有可能被人為誇大。
根據世界能源理事會9月份的預測,目前國際石油、天然氣儲存應付到2050年綽綽有餘,而中國也接連宣布發現了幾個大油田。在國際國內油源仍然充足的背景下,以北京、廣州、深圳和上海等地的大城市先卻鬧起了油荒。
可以肯定的是,原油成本上升,國內石油壟斷企業明顯地是獲益者。
有小道消息指稱,在2006年5月,中國國內成品油大幅上調,國際油價在54美元時,中國進口的石油價格大多在30美元左右。換言之,有企業被指在國內成熟油田開採的石油以國際高質低硫油計算成本,使煉化虧損數額「被人為誇大」。一些石油壟斷企業,在擁有保障經濟安全與民眾福利的美名之餘,還能向政府逼宮要價。
考慮中石化今年前三個季度淨利潤節節下降的頹勢,2006年初,中央財政補貼了中石化100億元,明年中石化也可能獲得類似的「顧全大局獎」。
去年12月11日起,按照中國入世的協定,中國成品油批發市場全面開放,外資公司可以在中國建造油庫、碼頭和銷售網路。因此,在民營、外企的衝擊下,油品價格的小幅下調讓百姓喜出望外。
但好景不長,得到政策庇護的國內油品寡頭們,要求升高油價沒獲得批准;巧合地,近月接二連三地出現「供應緊張」。
市場上出現「供應緊張」的最終結果是,許多民營加油站因缺油退出經營,而中石油、中石化市場佔有率上升。據統計,從全盛時期的59640家到現時,已經有 80%左右的民營石油企業都垮掉。成品油批發價格節節上漲,有的地區甚至出現批零倒掛現象,大批民營油企卻要麼無油可供,要麼承受嚴重虧損……民營加油站已走到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
今年人大高票通過的《反壟斷法》將於明年8月1日正式施行,由國家發改委8月初發出的通知要求:兩大石油公司對系統內外成品油經營企業要一視同仁,不得對系統外企業停供、限供成品油,這對民營油企的未來是個利好。但也有意見認為,遲來的利好政策只是遠水,救不了燃眉之急的近火。
2007年3月份,在全國兩會代表討論油價聲中,全國人大代表李建新稱,「美國能源部能源情報署在2006年11月6日公布的報告顯示,美國普通無鉛汽油全國平均價格為每加侖2.2美元,去掉燃油稅,相當於約每升0.58美元。而北京當時93號汽油價格為5.09元人民幣/ 升,折合0.62美元/升,也就是說美國成品油零售價格低於大陸成品油價格。如在綜合考慮中國還有名目繁多的養路費和過路過橋費的情況下,中國汽車消費者負擔的和汽油有關的費用明顯高於美國。」
有意思的是,來自《中國青年報》早前上題為《報告顯示中國企業競爭力總體處於一般偏弱》提供的數據顯示,中石化在2005年實現的利潤只有美國埃克森美孚石油的7.4%,資產額為43%,職工人數卻是8.73倍。這就是說,中國排名最好的企業用了 8.73倍的人力和43%的資產只創造了美國先進企業 7.4%的利潤。
中石油數年蟬聯亞洲最賺錢公司,而中石化今年也成為中國500強企業的榜首。(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
來源: 亞洲時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本文短網址: http://m.kzg.io/b5uU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