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鷹號航空母艦
今天的對比新聞,我們要對比介紹海內外媒體對美國航空母艦小鷹號事件的不同報導。
美國"小鷹號"航空母艦戰鬥群被拒進入香港的事件,最近成為中國和美國外交關係風暴的中心。
*中美外交史上罕見事件*
關於這個中美之間的重大新聞事件,中國媒體和美國媒體有不同的報導。中國政府在美國軍艦停靠香港的決定上出爾反爾。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公開否定中國外長對美國總統的話,美國國防部公開召見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武官提出抗議,這些都是在中美關係史上非常罕見的事件。
自從越戰以來,香港一直是美國太平洋艦隊水兵一個最受歡迎的休假勝地。1997年香港主權回歸中國,鄧小平允許香港實行一國兩制,"舞照跳,馬照跑 "。中美之間於1997年達成協議,中方允許美國軍艦在香港回歸中國之後繼續到香港進行維修和補給,也就是說,美國的"船照靠"。
據相關資料顯示,除了在北約空軍誤炸了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以及中國空軍的戰鬥機和美國偵察飛機在南海上空相撞事故期間中國短暫拒絕過美國海軍艦隊停靠香港之外,中國媒體報導說,"過去每年平均有60至70艘美國軍艦訪港,官兵人數多達4.5萬人。
今年是美國海軍最後一艘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小鷹號"服役的最後一年。一個月前,"小鷹號"獲准在感恩節期間停靠香港,幾百名美國海軍的家屬在感恩節前也抵達香港,準備和親人在香港共度佳節。
如果把美國的聖誕節的重要性比作中國的春節,那麼美國的感恩節相當於中國的中秋節,是一個合家團聚的節日。但在感恩節期間,美國人會千方百計返家團聚,因此,每年的感恩節是全美旅行最繁忙的時候,甚至比聖誕節還要忙。美國水兵向來對香港這顆太平洋上的明珠有美好的印象,能夠在感恩節到香港度假,與美國專程飛來的親人團聚,引起多少美國水手的翹首以盼。
感恩節前夕,美國"小鷹號"航空母艦特混艦隊載著8000多名水手,浩浩蕩蕩,乘風破浪向香港開進。11月21號,美國感恩節的前一天,艦隊減低了速度,抵達香港港口,等待入港的許可。
無論是軍艦上的8000名水手,還是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部,還是五角大樓,還是白宮,都沒有想到,等待他們的是中國政府出爾反爾,拒絕艦隊停靠香港。
*北京至今未給合情合理解釋*
為什麼?直到今天,中國方面也沒有提出一個合情合理的解釋。也許根本就不需要解釋。中國媒體強硬地報導說,香港作為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有關國防和外交事務直接由中央政府負責。香港《基本法》第126條明確規定:"外國軍用船隻進入香港特別行政區須由中央人民政府特別許可。"所以說,是否批准美國軍艦在香港停靠,完全是中國主權範圍內的事。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也反覆強調過,中國政府的立場是明確的。對外國軍機、軍艦訪港的申請,中國一直都是按照香港《基本法》的有關規定,並綜合考慮各種因素逐案審批的。中國方面即使是在特定情況下做出不允許美國軍艦訪港的抉定,亦不應令美方大驚小怪。
*美方反映遠不止大驚小怪*
而美方的反應,遠不止大驚小怪。中美兩個大國之間的關係,貴在有恆。如果中方一開始就不批准美國的航空母艦進入香港,那麼這個艦隊根本就就不會百裡迢迢駛往香港,艦隊水手對停靠香港和親人共度感恩節也不作他想。關鍵是美國軍方認為,中方是在"最後一分鐘"才作出拒絕美方艦隊進入香港的決定。一些美國媒體稱為中方扇了美國一記"外交耳光"。
消息傳出之後,美國輿論大嘩。美國主流媒體,如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等等,都紛紛加以報導。美國媒體的報導都集中在中方出爾反爾,很多軍人家屬都已經抵達香港,他們將無法和親人團聚。路透社的一條新聞報導用了一個催人淚下的結尾。一個已經先期抵達香港的艦隊水兵的孩子說:"爸爸,我想你。"(Daddy, I miss you)
美國艦隊調轉航向,返回日本的橫須賀海軍基地。由於艦隊要在海上走上好幾天,8000名水手將在艦艇上度過感恩節。不管中國和美國的外交關係如何演變,不管中美之間有多少摩擦和共同利益,外交最終體現在兩國人民的關係之中。8000名水手長期駐紮在海外,感恩節在浩瀚的海洋上度過,妻子兒女咫尺天涯,不能相見,設身處地,可以想見他們當時的心情。
就在艦隊已經調轉航向,駛回基地的途中,中國政府再次改變立場。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宣布,出於人道原因,中國政府改變決定允許"小鷹號"停靠香港。
中國民眾有句順口溜說,"共產黨的政策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朝令夕改,在中國國內,中國老百姓早已經見怪不怪。而在國際舞臺和外交場合,一些觀察家認為不免有失輕率。
美國國防部謝絕了中國政府出於人道的好意,聲稱艦隊已經踏上歸途,且當地海域有風暴,因此不再返回香港了。
*小鷹號戰鬥群高調穿越臺灣海峽*
返回日本的途中,這支美國航空母艦特混艦隊挑選了一條敏感的返回基地的路線:高調穿越臺灣海峽。
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說,"作為美國在亞太軍事存在象徵的‘小鷹號'戰鬥群,返回日本基地途中,於11月23日至24日罕見地帶著點示威性地穿越了最敏感的臺灣海峽。 ‘小鷹號'在駛經臺灣海峽期間擺出了作戰姿勢--艦載機升空警戒以防不測。自1996年大陸在台海軍演,美國派航母到台海險些打出火花後,美國航母第一次大搖大擺地駛經臺灣海峽。當然,美國人的辯解是為了避開暴風雨,才選這條線路。但實際上,‘小鷹號'這條回家的路線,才真正地走進了暴風眼。 "
香港回歸10年中,曾經7次停靠香港的"小鷹號"這次被拒絕進入香港的事件,在中美關係中持續發燒。首先是美國國防部正式提出抗議,不但提到了"小鷹號",而且翻了舊帳,提出中方在海面上出現風暴的時候,拒絕兩艘美國掃雷艇進入香港避風加油,違反了國際慣例和海事傳統。五角大樓要求中方作出解釋。美國國防部還正式通知中國駐美武官前往五角大樓,領取抗議函。
*事件"發燒"燒到美國最高層*
華盛頓外交界一直對中國外長楊潔篪抱有好感,認為楊潔篪和布希家族保持著良好的關係,是中方負責處理錯綜複雜的中美關係的最佳人選。楊潔篪到華盛頓郊外的安納波利斯城參加關於中東問題的高峰會議時,與美國總統布希會了面。
白宮發言人佩裡諾表示,中國外長楊潔篪在上午與布希總統的會面中談到了"小鷹號"事件。佩裡諾說:"布希總統提到最近美國海軍‘小鷹號'航空母艦沒有停泊(香港)的事件,楊潔篪外長回答總統說這是一個誤會。"
楊潔篪說"誤會"的新聞,在中國大陸的媒體上也被廣泛的刊登。例如中國權威的中華網china.com,,11月29號就刊登了這條新聞。題目是中國外長楊潔篪:小鷹號未能訪港是誤會。
楊潔篪所說的"誤會",按照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撰的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誤解了別人的意思"。作為一個外交辭令,楊潔篪給布希的回答即給了布希的面子,又留有餘地。
罕見的是,第二天,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竟出面否認楊潔篪的話。劉建超說:"這樣的一個報導,是和實際情況不符的。"
一個發言人否認直接上司外交部長的話,這在中國官場上是非常罕見的。更加罕見的是這番話是白宮發言人正式公布的,劉建超公開說白宮發言人的話和實際情況不符,這也是十分罕見的。
華盛頓時報認為,劉建超等於是在說布希是一個騙子。當記者在白宮記者會上提出有關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否認楊潔篪對布希的講話之後,白宮發言人佩裡諾說,劉建超的否認"和布希總統的理解不符"。她說:"我們將尋求中方的澄清。"
*劉建超間接點出原因*
雖然劉建超並沒有直接把美國"小鷹號"航空母艦戰鬥群訪問香港受阻一事,與西藏和臺灣問題聯繫起來,但是,劉建超隨後批評了美國最近的一些錯誤做法損害了中美關係。
這位發言人舉例說,美國國會在今年10月頒發金質獎章給西藏流亡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就是損害美中關係的其中一個原因。
劉建超還說,華盛頓近來批准向臺灣出售價值30億美元的軍售,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海外的中國問題分析家認為,劉建超的這番話等於是暗示中國拒絕"小鷹號"進入香港的原因。
外交部發言人的話代表中國政府,當然不能說得那麼直白,但是,中國大陸的媒體就沒有那麼客氣了。人民日報報系下面的環球時報刊登一篇文章,直截了當地點出了這次拒絕"小鷹號"的原因。
環球時報援引解放軍一位大校的話說,美國決定賣飛彈防禦系統給臺灣,顯然給了臺灣領導人陳水扁錯誤的訊息。這名大校說,美方嚴重傷害中方利益的時候,中方不需要敞開胸懷擁抱美方。
*胡錦濤領導下中國外交轉型?*
一些中國問題專家分析認為,劉建超公開出面否定楊潔篪在美國的談話,背後肯定有文章。一些媒體分析說,"小鷹號"事件反應出胡錦濤拍板決定對美國採取強硬政策。亞洲週刊報導說,"在美方沒完沒了利用台獨、疆獨、藏獨問題刺激中方之後,胡錦濤決定強硬回擊。體現胡錦濤‘軟硬並舉,奪得外交話語權'的轉型外交。"
亞洲時報分析說,在中國實行了多年"韜光養晦"的外交政策之後,胡錦濤在十七大之後開始轉型外交。沉默忍耐的"韜光養晦"和敢於向美國說不的"有所不為"外交風格二者並行不悖。"小鷹號"事件已經從外交部發言人和白宮發言人,升級到中國外長,最後通天到中美兩國的最高層---美國總統布希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
在佩裡諾表示要求中國澄清的一個星期之後,美國記者於12月6號再次問佩裡諾中國外長有關誤會的話是否已經得到澄清。佩尼諾沒有直接回答記者的問題。佩裡諾說:"我們定期和他們(中方)保持聯繫,在過去幾天裡,我們已經有數次機會討論這個問題。"
佩裡諾還說:"目前我們的主要重點在於建立防務電話聯繫(軍事熱線),這將有利於幫助未來的誤解。"
美國總統布希12月6號晚通過美中首腦熱線直接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通了電話。中美之間的外交風波"小鷹號"事件這才畫上了一個句號。
*借小鷹號試探美臺灣問題底線?*
關於這次"小鷹號"事件,海內外很多學者有不同的解讀。新加坡聯合早報網刊登中國問題觀察家鄭維的一篇文章,認為中國借敲打"小鷹號"來試探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的底線。
鄭維在文章中說:"大陸敲打一下對台海局勢至關重要的‘小鷹號',通過美國在這次事件中的應對來探試美國干涉台海的決心和底線,也讓美國看到自己的決心和底線。這一切的動作,目標清晰而明確:台海,2008。"
*誰在主導北京外交政策?*
美國維吉尼亞州裡士滿大學政治系主任王維正在接受臺灣中央社記者採訪的時候分析說,這個事件顯示出中國軍事將領對美中軍事交流有疑慮,同時也顯示軍方似乎有意對中共十七大產生的新領導階層展現實力。他認為,中國軍方這次利用機會宣泄長久以來對美的不滿情緒,並試圖讓美方知道,中國已是軍事強權,不是凡事都要遷就美國。
王維正在接受臺灣記者採訪的時候,針對劉建超否認中國外長對美國總統說的話時分析說,這是很不尋常的事情,在國際外交史上從未見過。王維正分析說,當時正在美國出席中東問題國際會議的楊潔篪顯然是希望淡化事件,說誤會其實就是另類的道歉。而遠在北京的內部高層顯然有人反對他對美國的態度。
王維正分析說,這也可以看出,在對美關係上,外交部的份量是很輕的,軍方和黨中央說的才算,也因此才會有外交部發言人被逼出來糾正部長的外交罕例。
華盛頓時報專欄文章也對中國對美外交和中美軍事交流到底誰說了算感到困惑。華盛頓時報的文章指出,關於引發美中之間緊張的"小鷹號"遭北京拒絕靠港事件,美國國防與國家安全官員現在更關切的是,這個事件是否折射出北京領導班子的內部派系鬥爭,這個事件由誰做出決定?哪個派系才是中國外交政策的主導者?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小鷹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