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古代的太監,不論是在虛構的電影電視中,還是在真實的畫像影照上,都難得見到一個是長著鬍鬚的太監。然而電影《鹿鼎記》中有一位名叫海大富的太監卻留著本拉登式的鬍鬚,因此韋小寶便對著這位海公公說:「做太監做到長鬍子這麼有個性的,只怕公公你是古往今來第一人了。」當然《鹿鼎記》不過是虛構的故事,不足為信,但是,「做太監做到長鬍子這麼有個性的」,在中國歷史上是確有其人的,縱觀歷朝歷代,皇宮中的太監數以萬計,但「長鬍子」的只有一人,他就是北宋時期徽宗趙佶的寵臣廣陽郡王、大太監童貫。
童貫,字道夫,號稱北宋「六賊」之一。童貫是開封人,按今天的說法,即為天子腳下,首善之區的人了。其人秉性巧媚,初任供奉官時候,在杭州為徽宗搜括書畫奇巧。助蔡京為相。蔡京薦其為西北監軍,領樞密院事,掌兵權二十年,權傾內外。時稱蔡京為「公相」,稱他為「媼相」。公元1123年,也就是宣和四年.率兵攻遼失敗,乞金兵代取燕京,以百萬貫贖燕京等空城而回,侈言恢復之功。七年,金兵南下,他由太原逃至開封。隨徽宗南逃。欽宗即位,被處死,《宋史》列為 「奸臣」。
童貫的經歷,充滿了傳奇般的悲喜劇色彩。他的一生中,開創了幾項中國歷史之「最」,肯定已經成為中國歷史上迄今無人能夠打破的記錄,並且可能會永遠保持下去。這幾項記錄是:中國歷史上握兵時間最長的太監;中國歷史上掌控軍權最大的太監;中國歷史上獲得爵位最高的太監;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出使外國的太監;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被冊封為王的太監。
也許是因為宋徽宗具有藝術天才的關係,他所信任和的親近的身邊重臣,儀錶一般都很出眾。至於徽宗皇帝本人,那更是出類拔萃,用古時候的話來形容,叫作面如脂玉,唇若敷朱,風姿如與玉,玉樹臨風,這當然與他政治上的昏庸似乎沒有太大關係。從他傳世不朽的人物畫《聽琴圖》和部分時人記載上看,蔡京眉目疏朗俊秀,風度儒雅從容,很有點美男子的味道;也絲毫不妨礙他做事的陰毒狠辣。另外一位同樣官至宰相的此類人物,名叫王黼。這個人身材挺拔,金髮金眼,與常人大異其趣而不同凡響;同樣沒有影響此人卑污猥瑣的為人。
童貫則是另外一種類型人物,人們對他的印象,大概都來自於《水滸傳》。當時童貫官拜掌控朝廷軍事大權的樞密使,圍剿梁山草寇責無旁貸。然而,當他統領八十萬大軍去梁山泊鎮壓宋江起義軍的時候,卻中了十面埋伏,被殺得隻身逃回了汴京。但是至於童貫長得什麼樣,書中就沒有詳細描述了。其實翻一翻《宋史》,首先就能看到對童貫的外貌描述。其人有三大特點:第一是「頤下生須十數」,頤,便是下巴,也就是說童公公的下巴不同於一般公公,他的下巴是「生須十數」,可畢竟還是比不過一般的成年男人,所以鬍子可以數的清楚,只有稀稀拉拉的「十數」。但如果按照古人「須長為美」審美標準,童公公僅憑這「十數」便足以笑傲群宦了。第二是「狀魁梧,偉觀視」,說明這位童公公不但英俊,而且很魁梧,看上去還很偉岸,委實是一個「長身麗人」。第三是「皮骨勁如鐵」,雙目炯炯有神,面色黢黑,一眼望去,陽剛之氣十足,不像是閹割後的宦官。這可能和他年近二十歲才淨身有關。
童貫為人頗有度量,也能仗義疏財,出手相當慷慨大方,很像《水滸傳》中同時代那些梁山好漢。只是他仗義與疏財的對象都是那些後宮嬪妃、宦官、宮女,以及能夠接近皇室的道士、天子身邊的近臣。這樣皇帝耳邊經常可以聽到關於他的好話。更重要的是,這樣一個陽剛外形的人,卻性情乖巧,心細如髮,對皇帝的心理具有極強的洞察力,每每能夠事先預知皇帝的意趣意圖,於是說話做事很少荒腔野板,從而大得皇帝歡心。
童貫淨身入宮時,便拜在同鄉、前輩太監李憲門下作徒弟。這位李憲是神宗朝的著名太監,在西北邊境上擔任監軍多年,頗有些戰功。童貫讀過四年私塾,有些經文根底;跟隨李憲出入前線,又打下了軍事上的根基,很有點能文能武的味道。加上他曾經十次深入西北,對當地的山川形勢相當瞭解。這使他在宦官中很不尋常。不過,看起來李憲對他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提拔照顧,致使童貫進宮二十餘年,始終沒有出人頭地。如果不是趙佶這種性情的人作了皇帝,或者換句話說,如果神宗皇帝能多活二十年的話,他說不定會默默無聞地老死在皇宮裡。
從時間上推算,徽宗入繼大寶時,童貫已經四十八歲。這個年齡,正是人生經驗、閱歷、精力臻於巔峰之際。徽宗以內廷供奉官的名義,派他到杭州設明金局收羅文玩字畫,第一次為他打開了上升的通道。一般說來,內廷供奉官大體相當於皇宮的採購供應處長,並不是一個多高的職位,卻是一個很有油水的肥差。童貫沒有滿足於撈取好處,他對這次機會的利用,稱得上老謀深算,意味深長。
據《宋史》記載,童貫進宮後,以其辦事才能和宰相蔡京的推薦,頗得徽宗重用,頓時風生水起。公元1111年,即政和元年童貫進太尉,領樞密院。從此,童貫位列三公,手握重兵轉戰於西北邊陲,與外族夏、遼、金週旋十多年。宣和二年,徽宗遣童貫以宣撫制置使率兵十五萬,鎮壓方臘農民起義軍,作戰四百五十餘日,殺起義軍七萬多人。童貫因功封太師。宣和七年,童貫因收復全燕之境,封廣陽郡王,統率大軍重鎮邊疆,駐紮大原。當時,金已滅遼,大舉興兵南侵。童貫見大勢已去,由大原遁歸汴梁,且不聽欽宗令他留守汴京的命令,而隨徽宗南巡。於是,大學士陳東等上書劾蔡京、童貫等六人為誤國六賊。童貫的主要罪名是「結怨遼金,創開邊隙」。其實遼金之怨非童貫所結,邊隙亦非童貫所創。童貫掌握兵權二十年,在與夏、遼,金戰鬥中,有勝有負,但還算盡力,並無投敵誤國。北宋之亡,根本在於朝庭腐敗,經濟崩毀。童貫為眾矢之的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出身太監,朝中大臣多看不起他。加上童貫驕恣而為,上下結怨。徽宗禪位,欽宗登基,童貫失恃,靖康元年,也就是公元1126年,被一連三貶。七月時貶吉陽軍,即今天的海南崖縣,又詔數童貫十大罪,命監察御史張澄追而斬之。
雖然童貫被貶謫,人們仍畏他詭詐,畏他勇力,所以,張澄奉詔追斬童貫,不敢輕意動手。張澄一路追到南雄州,先派隨員上門「拜謁」童貫,假稱有聖旨賜給茶葉、藥物,要童貫回京擔任河北宣撫,明天中使即可到來傳旨。童貫信以為真,拈鬚而笑:「還是少不了我!」並留下張澄派來的隨員。第二天上午,張澄來了,童貫欣然出迎,跪接聖旨,張澄當即宣詔,申斥童貫十大罪狀。待童貫省悟過來為時已晚,被張澄派來的隨員—刀砍下頭顱。
第二天清晨,監察御史張澄一行數騎,由南雄州衙門出發,押著一隻木匣,內裝童貫血淋淋的頭顱,越過梅關向汴京疾馳而去。九月初七日,張澄押回的童貫的人頭已在汴京城頭高高掛起,一時觀者如堵,轟動京城內外。從此,這位長著本拉登式鬍鬚的「媼相」便消失在太監的方陣之中,同時也使北宋「六賊」從此少了一賊。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童貫,字道夫,號稱北宋「六賊」之一。童貫是開封人,按今天的說法,即為天子腳下,首善之區的人了。其人秉性巧媚,初任供奉官時候,在杭州為徽宗搜括書畫奇巧。助蔡京為相。蔡京薦其為西北監軍,領樞密院事,掌兵權二十年,權傾內外。時稱蔡京為「公相」,稱他為「媼相」。公元1123年,也就是宣和四年.率兵攻遼失敗,乞金兵代取燕京,以百萬貫贖燕京等空城而回,侈言恢復之功。七年,金兵南下,他由太原逃至開封。隨徽宗南逃。欽宗即位,被處死,《宋史》列為 「奸臣」。
童貫的經歷,充滿了傳奇般的悲喜劇色彩。他的一生中,開創了幾項中國歷史之「最」,肯定已經成為中國歷史上迄今無人能夠打破的記錄,並且可能會永遠保持下去。這幾項記錄是:中國歷史上握兵時間最長的太監;中國歷史上掌控軍權最大的太監;中國歷史上獲得爵位最高的太監;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出使外國的太監;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被冊封為王的太監。
也許是因為宋徽宗具有藝術天才的關係,他所信任和的親近的身邊重臣,儀錶一般都很出眾。至於徽宗皇帝本人,那更是出類拔萃,用古時候的話來形容,叫作面如脂玉,唇若敷朱,風姿如與玉,玉樹臨風,這當然與他政治上的昏庸似乎沒有太大關係。從他傳世不朽的人物畫《聽琴圖》和部分時人記載上看,蔡京眉目疏朗俊秀,風度儒雅從容,很有點美男子的味道;也絲毫不妨礙他做事的陰毒狠辣。另外一位同樣官至宰相的此類人物,名叫王黼。這個人身材挺拔,金髮金眼,與常人大異其趣而不同凡響;同樣沒有影響此人卑污猥瑣的為人。
童貫則是另外一種類型人物,人們對他的印象,大概都來自於《水滸傳》。當時童貫官拜掌控朝廷軍事大權的樞密使,圍剿梁山草寇責無旁貸。然而,當他統領八十萬大軍去梁山泊鎮壓宋江起義軍的時候,卻中了十面埋伏,被殺得隻身逃回了汴京。但是至於童貫長得什麼樣,書中就沒有詳細描述了。其實翻一翻《宋史》,首先就能看到對童貫的外貌描述。其人有三大特點:第一是「頤下生須十數」,頤,便是下巴,也就是說童公公的下巴不同於一般公公,他的下巴是「生須十數」,可畢竟還是比不過一般的成年男人,所以鬍子可以數的清楚,只有稀稀拉拉的「十數」。但如果按照古人「須長為美」審美標準,童公公僅憑這「十數」便足以笑傲群宦了。第二是「狀魁梧,偉觀視」,說明這位童公公不但英俊,而且很魁梧,看上去還很偉岸,委實是一個「長身麗人」。第三是「皮骨勁如鐵」,雙目炯炯有神,面色黢黑,一眼望去,陽剛之氣十足,不像是閹割後的宦官。這可能和他年近二十歲才淨身有關。
童貫為人頗有度量,也能仗義疏財,出手相當慷慨大方,很像《水滸傳》中同時代那些梁山好漢。只是他仗義與疏財的對象都是那些後宮嬪妃、宦官、宮女,以及能夠接近皇室的道士、天子身邊的近臣。這樣皇帝耳邊經常可以聽到關於他的好話。更重要的是,這樣一個陽剛外形的人,卻性情乖巧,心細如髮,對皇帝的心理具有極強的洞察力,每每能夠事先預知皇帝的意趣意圖,於是說話做事很少荒腔野板,從而大得皇帝歡心。
童貫淨身入宮時,便拜在同鄉、前輩太監李憲門下作徒弟。這位李憲是神宗朝的著名太監,在西北邊境上擔任監軍多年,頗有些戰功。童貫讀過四年私塾,有些經文根底;跟隨李憲出入前線,又打下了軍事上的根基,很有點能文能武的味道。加上他曾經十次深入西北,對當地的山川形勢相當瞭解。這使他在宦官中很不尋常。不過,看起來李憲對他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提拔照顧,致使童貫進宮二十餘年,始終沒有出人頭地。如果不是趙佶這種性情的人作了皇帝,或者換句話說,如果神宗皇帝能多活二十年的話,他說不定會默默無聞地老死在皇宮裡。
從時間上推算,徽宗入繼大寶時,童貫已經四十八歲。這個年齡,正是人生經驗、閱歷、精力臻於巔峰之際。徽宗以內廷供奉官的名義,派他到杭州設明金局收羅文玩字畫,第一次為他打開了上升的通道。一般說來,內廷供奉官大體相當於皇宮的採購供應處長,並不是一個多高的職位,卻是一個很有油水的肥差。童貫沒有滿足於撈取好處,他對這次機會的利用,稱得上老謀深算,意味深長。
據《宋史》記載,童貫進宮後,以其辦事才能和宰相蔡京的推薦,頗得徽宗重用,頓時風生水起。公元1111年,即政和元年童貫進太尉,領樞密院。從此,童貫位列三公,手握重兵轉戰於西北邊陲,與外族夏、遼、金週旋十多年。宣和二年,徽宗遣童貫以宣撫制置使率兵十五萬,鎮壓方臘農民起義軍,作戰四百五十餘日,殺起義軍七萬多人。童貫因功封太師。宣和七年,童貫因收復全燕之境,封廣陽郡王,統率大軍重鎮邊疆,駐紮大原。當時,金已滅遼,大舉興兵南侵。童貫見大勢已去,由大原遁歸汴梁,且不聽欽宗令他留守汴京的命令,而隨徽宗南巡。於是,大學士陳東等上書劾蔡京、童貫等六人為誤國六賊。童貫的主要罪名是「結怨遼金,創開邊隙」。其實遼金之怨非童貫所結,邊隙亦非童貫所創。童貫掌握兵權二十年,在與夏、遼,金戰鬥中,有勝有負,但還算盡力,並無投敵誤國。北宋之亡,根本在於朝庭腐敗,經濟崩毀。童貫為眾矢之的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出身太監,朝中大臣多看不起他。加上童貫驕恣而為,上下結怨。徽宗禪位,欽宗登基,童貫失恃,靖康元年,也就是公元1126年,被一連三貶。七月時貶吉陽軍,即今天的海南崖縣,又詔數童貫十大罪,命監察御史張澄追而斬之。
雖然童貫被貶謫,人們仍畏他詭詐,畏他勇力,所以,張澄奉詔追斬童貫,不敢輕意動手。張澄一路追到南雄州,先派隨員上門「拜謁」童貫,假稱有聖旨賜給茶葉、藥物,要童貫回京擔任河北宣撫,明天中使即可到來傳旨。童貫信以為真,拈鬚而笑:「還是少不了我!」並留下張澄派來的隨員。第二天上午,張澄來了,童貫欣然出迎,跪接聖旨,張澄當即宣詔,申斥童貫十大罪狀。待童貫省悟過來為時已晚,被張澄派來的隨員—刀砍下頭顱。
第二天清晨,監察御史張澄一行數騎,由南雄州衙門出發,押著一隻木匣,內裝童貫血淋淋的頭顱,越過梅關向汴京疾馳而去。九月初七日,張澄押回的童貫的人頭已在汴京城頭高高掛起,一時觀者如堵,轟動京城內外。從此,這位長著本拉登式鬍鬚的「媼相」便消失在太監的方陣之中,同時也使北宋「六賊」從此少了一賊。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幾千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