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富蘭克林是18世紀美國的科學家和政治家,他博學多才,在很多領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電學方面,他用雷電進行了各種電學實驗,證明了天上的雷電與人工摩擦產生的電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質,併發明瞭避雷針。在政治方面,他參加起草了《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積極主張廢除奴隸制度。後人為他題寫的墓誌銘:"從天空處取得閃電,從暴君處取得民權",概括了他一生中的兩件輝煌的事業。當然,他的成就遠不止這兩件,有興趣者可以看看他的傳記。
富蘭克林這樣一位在任何時代都可以稱得上是偉大的人物,按照計畫生育支持者的眼光來看,卻是不該出生的。富蘭克林的父親若西亞原是英國漆匠,後來移民到美洲,以製造蠟燭和肥皂為業。若西亞結過兩次婚,第一位妻子生了七個孩子,第二位妻子生了十個孩子。這樣,若西亞總共有十七個孩子。本杰明·富蘭克林是若西亞的第二個妻子所生,排行第八,也是若西亞最小的一個兒子。在計生支持者看來,若西亞不是富人,在富蘭克林出生之前,若西亞已經有十多個孩子了,怎麼能再生孩子呢?不是有句話叫"越生越窮"嗎?
顯然,如果若西亞接受計生支持者的觀點,不生下富蘭克林,那麼,無論是對於美國(當時還沒有獨立)還是對於世界都是一個巨大的損失。不錯,在世界歷史上有很多科學家,也有很多政治家,但能夠在眾多領域同時舉得卓越成就並成為美國精神的完美代表的人物,在世界歷史上幾乎找不到第二個人。
貝多芬是十八世紀至十九世紀德國傑出的音樂家。關於貝多芬,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孕婦去醫院想要墮胎,醫生問她:"我想請問你對墮胎的看法。有一位孕婦得了肺結核,她已經生過四個孩子,其中第一個是瞎的,第二個死了,第三個又聾又啞,第四個也有肺結核,如果你是這位孕婦,你會怎麼處理?"孕婦答道:"在這種情況下,我一定會墮胎。"醫生說:"那你就是殺死了貝多芬。"
貝多芬在26歲時,就開始發現自己的聽力漸漸衰退,到45歲時,他的耳朵完全失聰了。貝多芬的耳聾,不知是不是與遺傳有關,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的出生,並不符合計畫生育理論,也不符合"優生學"理論,然而,每一個孩子的出生,都被大自然賦予了出生的權利,正如大自然當年賦予你出生的權利一樣。
我舉富蘭克林和貝多芬這兩個例子,當然不是說孩子越多越好,而是想說明:我們不是上帝,無法預知將要出生的孩子將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物。我們對這個世界仍然瞭解太少,有什麼資格去代替別人來計畫一個家庭的孩子數量呢?一個家庭究竟應該有多少個孩子,只有這個家庭才最有發言權。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在計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