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納達(Granada)城,是世界文化遺產清真寺宮殿Alhambra的所在地,也是歷史上摩爾人的活動中心。 此處,多元文化的文藝復興逐漸成形,看起來基督徒和 穆斯林或許有可能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開始和平共存。
夕陽下的聖尼古拉斯廣場(Plaza de San Nicolas) 是幅迷人的畫面:吉普賽男孩用吉他彈奏著憂傷旋律, 女孩隨音樂起舞,身上彩色的緞帶飄逸;波希米亞人分 贈啤酒和便宜的紅酒;日本觀光客架好相機;而拉丁美 洲人快樂的朗聲唱歌。
剛走入 Albaicin hill的廣場,就可以聽到餘音繚 繞的祝禱呼喚聲"Allahu akbar"(偉大的真主)。伊斯蘭宣禮員攀上59個階梯到達塔頂,他站在摩爾式拱門 前,雙手圈口,讓祝禱的聲音能儘可能傳向遠方,傳到信眾的耳裡。在日落最後一絲光芒下,華麗鏤刻裝飾的阿拉伯文字正神秘閃耀著。
壯麗的清真寺宮殿Alhambra(阿拉伯文意思為"紅 城"),是回教徒佔領伊比利半島(Iberian Peninsula) 南部後,在伊斯蘭Nasrid王朝時期建立的宮殿,除了美 麗的宮殿,還有城堡、花園和噴泉。在向晚照明燈的光 線投射下,Alhambra和宮牆透著薔薇色光芒,真的就像一座紅城。每當晚禱時刻,穿著長袍的男女穆斯林紛紛前來禱告。
今日的格拉納達城已經是文化大熔爐。西元1492年 ,西班牙國王代表天主教徒將伊斯蘭勢力趕出Alhambra 宮殿,也趕出伊比利半島;但Alhambra宮殿一直保留到500年後的今天,現在,穆斯林與天主教徒再度相鄰作伴、和平共處。
"摩爾人"是中世紀伊比利半島(今西班牙與葡萄 牙)與西非地區穆斯林居民的統稱,歷史學家認為這並 非指涉一個特定的種族,而是一個階級和文化統稱。
西元 710年,信奉伊斯蘭教的7000人摩爾軍隊從西 非北渡直布羅陀海峽,登陸伊比利半島,在 8年征戰後 ,這群阿拉的子民傾覆了西哥德王國,在今日西葡國土 上建立伊斯蘭政權Al-Andalus。今日的西班牙也成為歐 洲土地上唯一與伊斯蘭文化有過密切接觸的地區。
原來的西裔居民有 1/4成為半島上第一代穆斯林, Al-Andalus政權與半島北部殘存的天主教勢力繼續對峙 ,拉鋸戰長達 800年,期間兩種文化相互滲透,也難得出現天主教徒、穆斯林以及猶太人和睦相處的場景。
事實上,伊斯蘭政權Al-Andalus在歐洲一隅獨立綿 延 800年歷史,伊斯蘭文化的異鄉色彩淡化,成為西班 牙本土文化的一支。伊斯蘭政權統治期間,人皆混血, 文化因素盤根錯節,對伊比利亞半島上天主教、猶太教 文化採取較寬容的政策,造成"三文化彼此尊重、互利 共存"的時代。
隨著歷史局勢變遷,伊斯蘭政權分裂為多個小王國 ,而西北部的天主教勢力也逐漸擴張,西元1086年至 1212年,伊比利半島上的天主教王國勢力發起收復失土 運動(Reconquista)。
由於伊斯蘭王國與北方天主教王國的對峙交戰,逐 漸帶有強烈宗教色彩,羅馬教廷力量也深入伊比利半島 ,對半島的局勢甚為關切,當時的羅馬教皇運用影響力 號召各國十字軍馳援伊比利半島協助西班牙,收復失土 運動就此與十字軍合流,甚至成為整個十字軍運動的一 環。
西元1212年,天主教王國成功從伊斯蘭政權手中收 復半島大部分領土,穆斯林被趕出西班牙中部。
但南部格拉納達的摩爾人王國仍繼續保有 300年繁 榮直到1492年,格拉納達正是半島上最後一個伊斯蘭王 朝的都城。1479 年西班牙北部諸王國中,Castile王國 女王Isabel I la Católica與Aragón王國國王Fernando II el Católico 透過政治聯姻將兩個王國合併,以天 主教統一西班牙國土,1492年征服摩爾人,摧毀西班牙 境內伊斯蘭政權,結束西班牙歷史上的收復失地運動。
1492年天主教勢力攻克格拉納達,象徵天主教終結 了在西班牙持續 8世紀之久的伊斯蘭文明。同年,在女 王Isabel I la Católico支持下哥倫布踏上美洲大陸的 土地,西班牙成為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殖民主義宗主國 。後來又接連佔據美亞非 3大洲的殖民地,躍身為疆土 遼闊的強大帝國。
但西班牙聲勢如日中天時,也開始迫害境內的異教 徒。1492年戰勝後西班牙女王與國王頒布猶太人驅逐令 ,限猶太人改宗否則就離開西班牙。1501年起又違反格 拉納達陷落時與穆斯林國王達成的寬容《投降書》協議 ,強迫境內所有摩爾人棄教,受洗皈依天主教,改宗後 的摩爾人被稱作摩里斯科人。
女王Isabel I la Católico與國王Fernando II el Católico 為了將全國一統在天主教下,對猶太教與伊 斯蘭教徒進行的歧視迫害政策,令西班牙文化包容性從 此大幅下降。15世紀末建立的宗教裁判所不僅沒收猶太 人和摩爾人的財產、嚴刑拷打,甚至以火刑處決了許多 教徒,此一黑暗機構直到19世紀中葉才被廢除。
1526年西班牙全境的摩爾人幾乎都已被迫改宗,15 56年西班牙更頒布法律禁止摩里斯科人的文化,包括封 閉舉行宗教儀式的場所、禁止特定服裝穿著,阿拉伯浴 室被搗毀,阿拉伯語也被禁用。"異教"典籍和文化科 學書籍焚燬,兒童強迫受洗,反叛者流放。
由於嚴厲的侮辱和壓迫,1568年格拉納達摩里斯科 人再度造反, 2年後被殘酷鎮壓,許多摩里斯科人只好 遷往La Mancha地區。
但他們的噩夢還沒結束,1609年西班牙國王發布正 式命令將所有摩里斯科人驅逐出西班牙國土,大規模驅 延續至1614年,已經被迫改信天主教的百萬西班牙穆斯 林含淚離開祖先生活的家園。
"大驅逐"結束後,西班牙更透過宗教裁判所這個 機構進行"血統純正"的評斷,無論任職或移居都必須 出示"血統純正"的證書或家譜。"血統論"政策直到 1865 年才被取消。
500 年以後今天,摩爾人式的多元文化社會,或許 將在歷史上最後一個伊斯蘭王朝都城格拉納達復興。德 國《Der Spiegel (明鏡週刊)》報導,西班牙格拉納達 城的伊斯蘭社會逐漸活躍,讓這個城市可能成為"歐洲 的伊斯蘭文化首都"。有人擔心,西班牙南部可能重演 500年前的收復失土運動(Reconquista),但這次主角 換成穆斯林。
今天,總共有 150萬穆斯林居住在西班牙,包括約 65萬擁有居留權的摩洛哥人。2004年,左傾的西班牙社 會主義政府決定,開始進行大規模的外國移民合法化政 策。這個舉動讓將近50萬穆斯林女性前來西班牙依親, 但僅管來到西班牙,這些女子仍然行動受限,必須依循 伊斯蘭教律法順服丈夫。
西班牙自1937年發生內戰,獨裁者佛朗哥(General Francisco Franco)摧毀數世紀的巴斯克(Bosque)政 府,開始走向極權主義,西班牙成為地區分裂各自想爭 取獨立的國家。但1978年民主政黨成立,該黨主張信仰 自由,尊重多元宗教,許多西班牙人順利轉皈依伊斯蘭 教。現在在格拉納達城就有約 5萬名新教徒。
其中一位新穆斯林是52歲的女性Maria Trinidad Lopez,她改變信仰以後也改名字為 "Kuraiba",意 思是接近真主阿拉。她回憶,1970年代西班牙社會正從 獨裁步向轉換,那時的格拉納達城還由保守黨統治,黯 淡無光、缺乏生氣。
當時她還在念大學,專攻語言學,會與朋友討論文 藝,討論西班牙政府查禁的哲學書籍。她發現,自己國 家的歷史有一部分從未被提起,教會與家長都否認伊斯 蘭文化存在。她總是聽到"摩爾人很噁心"之類的說法 ,而且很久以來對此深信不疑。
但1982年,她與虔誠的天主教家人反目,而且第一 次改皈依伊斯蘭教。之後,她幫助自己的朋友 Antonia Maria Munoz在充滿伊斯蘭氣息的Albaicin開設一家茶 室"al-Sirat"。
這家狹小的茶室在老舊雜貨鋪和零售服裝店間顯得 非常不起眼,實際上卻扮演了改變鄰里社區非常關鍵的 角色。
今天,這個區域充滿來自敘利亞、巴基斯坦和黎巴 嫩的小商家,他們販售顏色多樣的紡織品、陶器、水煙 管和黃銅茶壺。麵包店充滿蜂蜜、肉桂、豆蔻和丁香的 味道。
這裡的晨間市集具有一千零一夜故事中的魅力,吸 引大量觀光客。在摩洛哥人的肉鋪上,販賣經過儀禮屠 宰、伊斯蘭律法准許的肉品。戴著掩面長罩紗的婦女正 開心的用母語談笑風生,其中也參雜了幾個穿著迷你裙 的少女。
茶室主人 Antonia Maria Munoz表示,"回教徒與 茶緊密相系"。她在自己的店裡試圖還原 500年前摩爾 人煮茶的古法;店裡所有內部裝潢都是參考古伊斯蘭王 朝的文化元素。她開設茶室不久後,第一次去了摩洛哥 ,為考察伊斯蘭的建築和工藝技巧。
Antonia Maria Munoz 大學時代學習過古阿拉伯文 ,由於結識閃族語系的語言學專家,她開始全心投入認 真研究格拉納達的歷史。茶室經營得有聲有色,1988年 Antonia Maria Munoz決定轉皈依伊斯蘭教,現在改名 為 Laila Nuria,意思是"點亮的夜晚"。
擺脫獨裁時代,投入真主阿拉信仰的兩位都藉由中 世紀在伊比利半島生長過的伊斯蘭文化尋找自己的根源 。充滿熱情的茶室主人 Laila Nuria表示,"我們重新 與1492年之前的歷史嫁接。"她一面享受自己手上以點 綴玫瑰、茉莉與柳橙花瓣,散發著香氣的熱茶。
幫她成立茶室的朋友 Kuraiba表示,"可蘭經古訓 明言,我們要接納別人"。 Kuraiba嫁給摩洛哥卡薩布 蘭卡的商人,現在育有兩名11歲與13歲的女兒。母女都 只在禱告時罩上面紗,小女孩念西班牙的公立學校,學 校的同學有西班牙小孩、印度小孩和中國小孩。
Kuraiba 的摩洛哥裔丈夫Mustafa Bougrini表示, "通往真理的道路很多,但每個人必須找到屬於自己的 路"。他認為大家應該尊重彼此,"如果有人堅定相信 自己絕對正確,那是很危險的事情"。
自從美國發生 911恐怖攻擊以後,西班牙穆斯林的 日子變得有點難過,因為許多"防止恐怖主義"的態度 成為打擊異教徒的藉口。後來,2004年 3月11日又發生 了西班牙馬德里通勤列車恐怖爆炸案,首都流血屠殺讓 情勢更加緊張。就算在格拉納達,氣氛也是降到冰點。
全西班牙的伊斯蘭社群組織都努力區隔自己跟恐怖 攻擊犯罪者之間的關係,但社會已經產生恐慌,許多西 班牙人開始害怕穆斯林,社會大眾將恐怖份子與穆斯林 連結在一起,穆斯林開始招致異樣眼光。1990年代,整 個西班牙很流行轉信伊斯蘭教。但現在,西班牙人卻認 為伊斯蘭教是擾亂人心的宗教。
來到西班牙工作的外籍勞工最能感受社會大眾對伊 斯蘭教的敵意。這些在營造工地、草莓園、南西班牙蔬 菜田裡工作的外勞們感慨,西班牙社會充滿看不見的歧 視,歧視種族、歧視貧窮。
戴著面紗進入大學唸書,等於宣告自己"一點也不 能信任"。其實西班牙某些城市中,已經有 60%的大學 學生血統來自北非摩洛哥。然而恐怖攻擊等爆炸案發生 後,越來越多穆斯林因為信仰的關係被懷疑與逮捕。
在2007年11月做的一份民調顯示,儘管大部分西班 牙人並非懼恨伊斯蘭情結(Islamophobic),但 61%的 受訪者不能接受女孩戴著面紗到學校上課。
伊斯蘭文化孑遺的古城Albaicin裡, 461位中學學 生沒有人帶著伊斯蘭面紗,包括20位外國學生,這些外 國學生是為學習西班牙文而來,現在西語已經相當流利 。
但是老師們仍然抱怨,來自拉丁美洲、羅馬尼亞、 摩洛哥和北非的移民孩子之間彼此發生摩擦,西班牙裔 轉皈依伊斯蘭教的孩子也不願意跟其他移民的穆斯林小 孩互動。另外,校長也頭痛,越來越多北非孩子被家長 送往海外賺錢養家,因為他們比較想趕快賺錢。
不過也有人相當珍視自己的文化,來自西非國家馬 利的Abdoul Karim Haidara在西班牙格拉納達寄宿讀書 ,他成績優秀領取政府獎學金,西班牙語流利,但同樣 重視自己的母文化,現在在專業學校學習攝影。當他回 到馬利後,他想運用所學幫助父親保存歷史古籍手抄本 。
他表示,自己的祖先是從格拉納達城向西遷徙的穆 斯林,與西班牙國土上的伊斯蘭古文化有血脈相傳的歷 史,現在他自己重新踏上祖先生存孕育文明的土地,感 覺十分驕傲。穆斯林之間並非同質化的,並非每位穆斯 林都是恐怖份子或是奧薩瑪賓拉登。
今年 3月初,西班牙國會改選,保守的人民黨宣布 想要推行"穆斯林女性禁帶頭紗"法令,並且緊縮移民 政策。這項宣告等於重新強調西班牙歷史上長久壓抑伊 斯蘭文化的傳統。
《Der Spiegel (明鏡週刊)》引述51歲西班牙自由 思想家Antonio Romero言論作結,這位思想家認為,在 西方民主政體中當一個穆斯林會比在伊斯蘭國家輕鬆, 因為民主政體中憲法保障男女平等、信仰自由,這和伊 斯蘭律法之間並沒有太嚴重的衝突,但是他表示,"伊 斯蘭教義也必須因地制宜"。
西班牙格拉納達城現在開始追溯 500年前伊斯蘭文 化的文藝復興。中世紀一度存在過的多元文化社會,還 是今日格拉納達城追求信仰、文化相互尊重的典範。
追尋中世紀文化之根的穆斯林Maria Trinidad Lopez表示,"人民都想要一個更美好的社會"。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文化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