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永力:亞股慘況 才剛開始
油價飆升拉高運輸成本,亞洲各國過去出口廉價加工品到地球另一端的商業模式面臨嚴重挑戰,可能危及其世界工廠的地位,而亞洲經濟奇蹟所仰賴的全球化貿易,也可能因此由區域貿易起而代之。摩根士丹利策略師任永力(Stephen Jen)表示,靠廉價能源及運輸成本所形塑出來的亞洲模式,將重新受到檢驗。他說:"世界已完全改變,而我們才剛開始理解到其中一些深遠的影響。過去十年來,在中國設廠大多是以能源成本在某種價位為前提。但現在,能源價格已大幅超越讓這些工廠撐得下去的水準。"
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賓和塔爾兩人估計,油價每桶150美元時,一個12公尺長的貨櫃從上海運到美國東岸,成本近1萬美元,為2005年的兩倍:相較之下,從墨西哥北運的成本只要4,000美元。
受油價節節高漲衝擊,亞洲企業獲利不斷下滑,股市和幣值也隨之走跌。追蹤中國主要市場的MSCI新興亞洲指數近來遽跌,今年來已下挫23%,跌幅比年初來滑落14%的標準普爾500指數深。
亞洲過去都是自數千公里外取得商品原料,在越南等工資低的地方開始製造,再送到中國高科技工廠加工,裝運後遠渡重洋賣到歐美。這種商業模式耗費大量運輸能源,油價攀升後,中國在別處製造經加工後再外銷的製品佔出口的比例已下降,從去年的超過50%降至44%。
任永力說,全球化以中國為中心,但情況有變時對中國的打擊會很深,供應中國或因中國而受益的亞洲其他地區也難倖免。而亞洲企業四面受敵,包括貨幣對美元升值,工資和能源成本上升擠壓獲利,及歐美的需求走弱。任永力預言:"亞洲股市會很慘,且慘況才剛開始。"
全球化效應改變,危及亞洲的經濟奇蹟;相形之下,墨西哥、加拿大、東歐甚至美國和西歐的製造業,可能變得較具競爭力。以鋼鐵業為例,美國鋼鐵業者較接近原料來源,中國的鋼鐵公司卻必須老遠從巴西和澳洲等地進口鐵礦。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任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