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姐"是旅德導演方嶼的首部紀實電影,它通過3位西安女計程車司機不同而又相似的生活,向觀眾展示了中國底層民眾的困苦與無奈、掙扎與希望。方嶼在德國已經生活了二十多年,每隔一兩年他都會回中國看看。2003年,在家鄉西安與出租車司機的一次偶然談話,使他萌生了拍電影的念頭:"有一天我在西安坐上出租車,就跟司機王女士聊天,她說生意沒法做,剛把舊車的錢還清了,政府又讓買新車,而且公司還要收6、7萬的手續費。她認為這是無理要求,不願意交,但又不知道結果會怎樣。臨下車時我說想做一個關於她的報導。當時我並沒有想好要做什麼,但是說了這句話讓她很感動,這樣我覺得不做不行,有一種職責和義務,而且我也很早就有做電影的念頭,這樣就開始了,雖然我一開始很多都不懂。"
不久以後,方嶼帶著一名德國攝影再次回到西安,開始了拍攝工作。電影中除了王女士、還記錄了段女士以及於女士的生活。這三位女性同樣都是為了養家餬口而不得不選擇開計程車這樣一種辛苦的職業,多年來每年工作365天,每天至少工作10小時。段女士的丈夫下崗多年沒有工作,而於女士的情況則更遭,丈夫吸毒。
由於題材聚焦下層民眾,再加上拍攝並沒有申請官方許可,經費全部由自己支付,因此方嶼被稱為地下導演,而"的姐"這部作品也被稱為獨立影片。不過方嶼對這樣的頭銜和評價並不是非常在意,他說:"我只想講這樣一個故事,講一個關於一般老百姓的故事。同時跟我的命運、跟我幾乎有聯繫的這樣一個故事。我們這一代人的故事。"
方嶼50年代出生,上大學前曾在工廠、農村工作過8年,後來又到德國學習戲劇,並在柏林從事與影視有關的工作。方嶼說,"的姐"中的主人翁和他差不多是同齡人。如果沒有上大學、出國,他的遭遇也可能和這幾位出計程車司機類似,或者更遭。
2006年,製作完成的電影"的姐"在歐洲收到了不錯的效果,參加了萊比錫,弗萊堡以及阿姆斯特丹等多個電影節。在中國,這部電影雖然無法公開放映,但放到網上後,同樣也獲得了熱烈的反響,有人將其稱為一部"為人民拍攝的電影"。這讓導演方嶼受到了很大鼓舞。"我覺得有點受寵若驚,但是也給我很大的鼓舞。我還擔心,我是不是在德國生活了二十多年,會不會太西方化了。沒想到中國觀眾看了也覺得是他們自己的片子。"
距離不但沒讓方嶼與中國文化產生隔閡,而且還使他有機會對中國進行更好的反思。"我覺得這個距離對我有很大的幫助,甚至我覺得到德國這20多年讓我跟中國文化的距離更近了。我對很多問題看得更清楚。看到什麼是中國文化很寶貴的地方,我們應該保留,也有很多東西是我們應該改變的。另外通過與德國人的交談,通過與德國剪接的交談,也讓我對我拍攝過程中經歷的這些東西有了一個反思。"
不僅導演自己進行反思,他在"的姐"中提出的問題,也促使影片主人翁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在現實中,王女士的兒子開始自立生活,不但賺錢而且還貼補媽媽。於女士則與吸毒的丈夫離婚,與另一位出租車司機結婚,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段女士的丈夫也開始找工作,減輕段女士的負擔。
方嶼說,他還希望繼續拍攝一些關於人、社會以及人的命運的影片。目前一部有關中國表演藝術的電影正在籌備之中。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禁片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