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是東漢著名文學家、書法家,卻生逢亂世,才華無處施展,反而屢遭陷害,命運多舛。後因受董卓株連,死於獄中,令人扼腕嘆息。蔡邕不僅在文學、書法領域頗有造詣,還精於天文數理,妙解音律。蔡邕在洛陽儼然是文壇的領袖,門生眾多,楊賜、玉燦、馬月碑都經常出入蔡府,向蔡邕請教。還有,後來終成一代霸主的曹操也經常出入蔡府,向蔡邕請教,並成為他的好友。
蔡邕工篆、隸,尤以隸書著稱,結構嚴整。熹平四年(公元175年),靈帝詔蔡邕等人寫定"六經"文字,部分由蔡邕親自書丹於石碑上,立太學門外,世稱"熹平石經",流傳至今。據傳《曹娥碑》也是他寫的。蔡邕的書法章法自然,筆力勁健,結字跌宕有緻,無求妍美之意,而具古樸天真之趣。梁武帝稱他:"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如有神力。"當代史學家范文瀾稱讚他:"兩漢寫字藝術,到蔡邕寫石經達到最高境界。" 蔡邕的散文長於碑記,工整典雅,多用偶句,頗受世人推重。又善辭賦,其《述行賦》揭露統治者奢侈腐敗,對人民疾苦有所反映。
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宮廷內部傾軋嚴重。桓帝時,把持朝政的十常侍聽說蔡邕善於鼓琴,就詔他入京。蔡邕走到偃師,就稱疾歸鄉,閑居玩古,不願在朝中做官。靈帝時,蔡邕被拜為郎中,後升遷議郎。公元178年,蔡邕因為彈劾宦官,流放朔方,蔡文姬跟隨父親一同被流放,成為罪隸充軍,過著悲慘的童年生活。遇蔡邕赦後,因畏懼宦官的陷害,在江浙一帶流浪達十二年之久。
蔡文姬在漂泊不定的日子裡受到父親的熏陶和教養,學會了很多詩文辭賦、書法和音律。蔡文姬博學多才,音樂天賦過人。據說她六歲時,有一天,蔡邕在黑暗中彈琴,撥斷了琴弦,蔡文姬順口說出這是第二根弦斷了。蔡邕以為是她偶然猜中的,又故意撥斷第四根琴弦,文姬聽後,準確的說出是第四根弦斷了。因此,《三字經》中有"蔡文姬,能辨琴"的典故。
蔡文姬童年時代就經歷了家庭的變故,然而命運似乎故意捉弄她。她一生結婚三次,也經歷了世間的種種悲歡離合。十六歲時,蔡文姬遠嫁河東衛家。衛家是河東世族,她的丈夫衛仲道年少美貌,才華橫溢,夫婦倆人恩愛無比,可惜好景不長,不到一年,衛仲道便因咯血而死。蔡文姬不曾生下一兒半女,受到衛家的嫌棄與冷落。於是,才高氣傲的蔡文姬不顧父親的反對,毅然離開衛家回到老家。
東漢末年爆發了黃巾軍大起義,豪強割據勢力不斷擴大。大將軍何進被宦官十常侍誅殺後,董卓進軍洛陽盡誅十常侍,把持朝政。董卓雖然殘暴,刻薄寡恩,但敬重名滿京華的蔡邕,將他一日連升三級,拜中郎將。董卓的殘暴,引起各地方勢力的聯合反對,董卓火燒洛陽,遷都長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董卓被王允、呂布所殺,蔡邕受牽連也被治罪。蔡邕請求黥首刖足,以完成《漢史》的編修,士大夫也多憐惜他而救他,馬日碑也說:"伯喈曠世逸才,誅之乃失人望乎?"但最終慘死於獄中。一些儒生得知蔡邕的死訊莫不痛哭流涕。陳留縣的儒生還為他繪畫像以紀念他。後人稱他"文同三閭,孝齊參騫。"在文學方面把他比作屈原,在孝德方面把他比作曾參和閡子騖。
短短几年,蔡文姬就經歷了父死夫亡的人生悲劇。這就是蔡文姬的青年時代,經歷了常人難以想像的痛苦和磨難。生逢亂世,蔡文姬的才華沒有為她帶來好運與幸福,反而屢遭劫難與不幸。
董卓死後,他的部將又攻佔長安,軍閥混戰更為嚴重。羌胡番兵乘機掠擄中原一帶。正如蔡文姬在《悲憤詩》中所寫 "平土人脆弱,來兵皆胡羌。獵野圍城邑,所向悉破亡。斬截無孑遺,屍骸相撐拒。馬邊懸男頭,馬後載婦女。長驅西入關,迥路險且阻。"蔡文姬與許多被擄來的婦女,一齊被帶到南匈奴。
蔡文姬被迫嫁給了匈奴左賢王,飽嘗了異域它鄉流離之苦,在那裡生活了十二年。她為左賢王生下兩個兒子,還學會了吹奏"胡笳",學會了一些異族的語言。此時,曹操掃平北方群雄,做了宰相。他想起少年時代的老師蔡邕對他的教導,當他得知蔡邕的女兒被擄掠到了南匈奴時,他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攜帶黃金千兩、白壁一雙,將她贖回。
左賢王雖然捨不得讓蔡文姬回歸故土,但是不敢違抗曹操的意志,只好讓蔡文姬回去。蔡文姬雖然願意回到日夜想念的故國,但是她要離開在匈奴生養的子女,母子永遠分離,又覺得無限悲傷。在這種矛盾的心情下,她寫下了著名詩歌《胡笳十八拍》。
南匈奴人在蔡文姬去後,每於月明之夜卷蘆葉而吹笳,發出哀怨的聲音,模仿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成為當地經久不衰的曲調。中原人士也以胡琴和箏來彈奏《胡笳十八拍》,非常盛行。唐朝人李頎在詩歌《聽董大彈胡笳弄兼寄語房給事》中感嘆道:"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歸客。古戍蒼蒼烽火寒,大荒沉沉飛雪白。"
公元208年,蔡文姬在周近的護衛下回到故鄉陳留郡,但斷壁殘垣,已無棲身之所。此時文姬已三十五歲,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給屯田都尉董祀。蔡文姬自朔漠歸來以後嫁給董祀,起初夫妻生活並不十分和諧。蔡文姬已是人到中年,飽經離亂憂傷,時常思念胡地的兩個兒子,不禁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華,生得一表人才,通書史,諳音律。他迫於丞相的授意,只好免為其難地接納了她。
就在蔡文姬婚後的第二年,董祀犯罪當死。於是,她來到曹操的丞相府,為丈夫求情。曹操正在大宴賓客,公卿大夫、各路驛使坐滿一堂,曹操聽說蔡文姬求見,對在座的賓客說:"蔡伯喈之女在外,諸君都聽說了她的才名,今天請為諸君見一面!" 蔡文姬走上堂來,跪下來,講清事情的來由,在座賓客都交相嗟嘆不已。曹操說道:"事情確實值得同情,但文狀已去,為之奈何?"蔡文姬懇請道:"明公廄馬萬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騎,而不濟垂死一命乎?"說罷又是叩頭。曹操念及昔日與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慘的身世,倘若處死董祀,文姬勢難自存,於是立刻派人快馬加鞭,追回文狀,並寬宥其罪。
當時,曹操看到蔡文姬在寒冬時節,卻蓬首跣足,心中不忍。於是,曹操命人取過頭巾鞋襪為她換上,讓她在董祀未歸來之前,留居在自己的丞相府中。曹操喜愛讀書,也喜歡藏書。在一次閑談中,曹操說出很羨慕蔡文姬家中原來的藏書。但是,蔡文姬告訴他原來家中所藏的四千卷書,幾經戰亂,已全部遺失,但她仍能背出四百多篇。曹操聽後,很高興,就對她說:"既然如此,可命十名書吏到尊府抄錄如何?"蔡文姬答道: "妾聞男女有別,禮不授親,乞給草筆,真草唯命。"於是,蔡文姬憑記憶默寫出四百篇文章,也可見蔡文姬的博學與勤奮。
此後,董祀感念妻子的救命之恩,對蔡文姬感情日深。經歷了人生的生死磨練,蔡文姬與董祀也看淡了世間名利與生死,遠離塵世,溯洛水而上,隱居在風景秀麗的山麓中。若干年以後,曹操狩獵路徑他們隱居的山居,還曾經前去探視。
蔡文姬一生命運多絳,歷盡世間種種是非恩怨、悲歡離合,但是,她卻為後世人留下了千古絕唱《胡笳十八拍》與《悲憤詩》等。而且《悲憤詩》被稱為中國詩史上文人創作的第一首自傳體的五言長篇敘事詩,真情意切,感人肺腑,酸楚激昂,在建安詩歌中自成一體。
人類社會如同一台大戲,在一幕幕的演出,而每個人都在這個舞台上扮演著一個角色,上演著悲歡離合的種種戲劇。但是,一個人的命運往往不是自己所能掌舵的,也不是自己所能安排的。如果,對人生的種種不幸只是一味的抱怨與怨恨,也許只能使自己更加不幸。如果能從其中超脫出來,看淡世間的種種恩怨是非、悲歡離合,才能領悟人生的真實意義,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與超脫。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女詩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