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12歲的比爾·蓋茨進入私立的湖濱中學。湖濱中學在1969年開設了電腦課。學校用拍賣學生家長贈物所得,租用了一個終端。因為這個契機,蓋茨接觸到了電腦,並且很快就表現出了編程方面的天賦。
1973年,蓋茨考進了哈佛大學。在哈佛的時候,蓋茨和中學校友保羅·艾倫,為當時出現的第一臺微型計算機開發了BASIC軟體。兩年後,蓋茨決定從哈佛大學退學,與艾倫一起創業。
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隨後創辦了微軟公司。接下來的故事,是每個計算機愛好者都熟知的。 1980年,IBM選擇微軟為即將推出的個人電腦提供操作系統軟體。微軟以5萬美元的價格,從西雅圖另一位程序編製者蒂姆·帕特森手中,買下了一個操作系統的使用權,再把它改寫為磁碟操作系統軟體(MS-DOS)。在這個基礎上,蓋茨領導研製出了各個版本的Windows操作系統。
在1975年及以後幾年,我國計算機界在做什麼呢?我們在集中力量,研製大型計算機,例如各種型號的「銀河」機。這樣做,當然也完全必要,這種大型計算機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問題是到了1986年,在制定國家高技術發展計畫時,對當時已表現出巨大生命力的個人電腦,我們卻視而不見,把大量資金和人力投向當時日本人提倡的所謂第五代計算機,即智能計算機。其後果,使我國和日本,在個人電腦方面,都遠遠落後於美國。就在此時,在北京中關村裡開始誕生了一批電腦組裝商,由此產生了「聯想」、「方正」等一批電腦公司,但電腦的晶元和操作系統,還是掌握在美國人手裡。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計算機界一批有識之士,號召在開放的自由軟體Linux的基礎上,開發自己的操作系統。現在,雖然有了一定的成果,但畢竟為時已晚,無法從根本上動搖 Windows操作系統的霸主地位。
為什麼我們會錯過像比爾·蓋茨那樣的成功機會呢?實際上,在新技術方面能夠領先發展的機會,是轉瞬即逝的;而推動新技術發展的關鍵,卻往往掌握在 一些「小人物」手裡。當時在哈佛大學退學的蓋茨,在計算機權威的眼裡,難道不是一個典型的「小人物」嗎?當時,我國剛剛結束了「文化大革命」,科技工作還受計畫經濟的影響,國家在科技工作方面的重大投入,只有一些頂級科學家有話語權。這些大科學家,確實才智過人、經驗豐富、貢獻巨大,但畢竟不是神仙。我們關注發展智能計算機卻錯過了個人電腦的發展機會,不是說明瞭只靠大科學家,未必事事靈驗嗎?
實際上,技術發展史表明,自主創新主要靠科技界的「小人物」來推動。過去是如此,未來也是如此。但是,這些「小人物」目前在佔用技術資源和享受技術話語權時,都處於弱勢地位。所以,筆者呼籲,國家應制定向「小人物」傾斜的政策,包括風險投資的有關政策。在學術討論中,還應該大力鼓勵發揚技術民主, 保護不同意見,不要對「小人物」求全責備。為鼓勵「小人物」進行自主創新,還應當保持一個「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和「說真話」的氛圍,讓一大批敢於提出新觀點、敢於面對失敗的創新型的「小人物」脫穎而出。創新文化的核心,實際上就是這種勇於追求真理的實事求是精神。這就是比爾·蓋茨的成功,給我們的一點啟示。(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1973年,蓋茨考進了哈佛大學。在哈佛的時候,蓋茨和中學校友保羅·艾倫,為當時出現的第一臺微型計算機開發了BASIC軟體。兩年後,蓋茨決定從哈佛大學退學,與艾倫一起創業。
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隨後創辦了微軟公司。接下來的故事,是每個計算機愛好者都熟知的。 1980年,IBM選擇微軟為即將推出的個人電腦提供操作系統軟體。微軟以5萬美元的價格,從西雅圖另一位程序編製者蒂姆·帕特森手中,買下了一個操作系統的使用權,再把它改寫為磁碟操作系統軟體(MS-DOS)。在這個基礎上,蓋茨領導研製出了各個版本的Windows操作系統。
在1975年及以後幾年,我國計算機界在做什麼呢?我們在集中力量,研製大型計算機,例如各種型號的「銀河」機。這樣做,當然也完全必要,這種大型計算機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問題是到了1986年,在制定國家高技術發展計畫時,對當時已表現出巨大生命力的個人電腦,我們卻視而不見,把大量資金和人力投向當時日本人提倡的所謂第五代計算機,即智能計算機。其後果,使我國和日本,在個人電腦方面,都遠遠落後於美國。就在此時,在北京中關村裡開始誕生了一批電腦組裝商,由此產生了「聯想」、「方正」等一批電腦公司,但電腦的晶元和操作系統,還是掌握在美國人手裡。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計算機界一批有識之士,號召在開放的自由軟體Linux的基礎上,開發自己的操作系統。現在,雖然有了一定的成果,但畢竟為時已晚,無法從根本上動搖 Windows操作系統的霸主地位。
為什麼我們會錯過像比爾·蓋茨那樣的成功機會呢?實際上,在新技術方面能夠領先發展的機會,是轉瞬即逝的;而推動新技術發展的關鍵,卻往往掌握在 一些「小人物」手裡。當時在哈佛大學退學的蓋茨,在計算機權威的眼裡,難道不是一個典型的「小人物」嗎?當時,我國剛剛結束了「文化大革命」,科技工作還受計畫經濟的影響,國家在科技工作方面的重大投入,只有一些頂級科學家有話語權。這些大科學家,確實才智過人、經驗豐富、貢獻巨大,但畢竟不是神仙。我們關注發展智能計算機卻錯過了個人電腦的發展機會,不是說明瞭只靠大科學家,未必事事靈驗嗎?
實際上,技術發展史表明,自主創新主要靠科技界的「小人物」來推動。過去是如此,未來也是如此。但是,這些「小人物」目前在佔用技術資源和享受技術話語權時,都處於弱勢地位。所以,筆者呼籲,國家應制定向「小人物」傾斜的政策,包括風險投資的有關政策。在學術討論中,還應該大力鼓勵發揚技術民主, 保護不同意見,不要對「小人物」求全責備。為鼓勵「小人物」進行自主創新,還應當保持一個「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和「說真話」的氛圍,讓一大批敢於提出新觀點、敢於面對失敗的創新型的「小人物」脫穎而出。創新文化的核心,實際上就是這種勇於追求真理的實事求是精神。這就是比爾·蓋茨的成功,給我們的一點啟示。(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為什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