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戰士荷搶護衛
昨晚7點起,位於南京中華門外的大報恩寺地宮遺址守衛重重,公安及荷槍的武警就達到五六十人。大報恩寺地宮遺址的神秘面紗即將被揭開,"隨著鐵函的起吊,應該說已經揭開一半了。"現場一位考古人員這麼告訴記者。
從出土的石函內壁上"長干寺"字樣以及眾多的唐宋時期錢幣來看,地宮被專家認為有可能與宋代初年重修的南朝長干寺有關。由於石函裡的鐵函(佛舍利函)體積過大、過重,吊運工作遇到了麻煩,無法運出考古現場。
考古工作暫停了一段時間,經過有關專家重新論證後,最終確定了鐵函的提取和吊運方案,於昨晚成功吊運至朝天宮南京市博物館地庫。讀者關心的鐵函裡究竟裝了什麼?不久將揭開謎底。
50米距離三次起吊
昨晚7點多,記者來到大報恩寺遺址,在門前就被警衛攔下,遠遠看去,幾個發著強光的探照燈下,一隻木箱子正被起吊。記者瞭解到,該起重機重達25噸,是南京長海大件公司的。
"木箱子的搬運,太謹慎了,大家都像對待‘瓷娃娃'一樣對待它。"記者瞭解到,大報恩寺遺址到路面還有50米距離。就這50米,吊車連續起吊三次,最後一次還越過了兩層的電線,才將木箱子小心翼翼地放到了路上等候多時的卡車上。
此次實施的調運方案是採用了"先固定,後調運"的方法。因為埋於地下太久,鐵函底部與石底座牢牢相連,必須將底座和鐵函一起吊走。為了吊運時不發生晃動,工作人員首先用槽鋼將石底座以及舍利函全身包裹起來,然後加固好。遠遠看起來,木箱高約2.2米,四方形周邊約1.5米見方,上中下各部位都用鐵箍緊緊箍著。
最後一吊越過高壓線
晚上8點,木箱子從遺址門口被吊出距離大門20米遠。木箱子被輕放在鋪了木板的地上。8點35分,起吊機再將木箱吊起,移到了靠近馬路的廢墟上,木箱子一接近地面,就有6名工作人員上去從四周扶住,然後讓它落在廢墟上早早鋪起來的木板面上。最後一次起吊很難,因為邊上不僅有高高的法國梧桐樹,還有2層的電線,起吊機來到馬路上,它長長的手臂"越"過電線,"抓"起木箱子,再舉起來,舉到約有3層樓高,過了電線,放到卡車上。這時已是晚上9點 07分了。
"其實我們昨天就已經演練過了,本來兩次落點就可以,但考慮這是‘寶貝',它又不能經受任何震動,所以還是準備了3次。"現場,南京長海大件公司的一位老工人這麼告訴記者。
鐵函"穿"六層"衣服"保溫
鐵函一直在地下,地下的溫度正常大約為16攝氏度,怎麼才能將它取出,又不影響它的正常環境呢?這一方案幾經推敲,終於決定給它"穿"上"六層"衣服,並選擇在晚上起吊。
據長海大件公司有關人士介紹,為保持低溫,選擇了溫度較低的晚上。另外,還給它穿上了"衣服",如裡層的錫紙、膠木板、防火布、黑色塑料袋、冰塊,以及外面的木箱子等。在每層之間,還用上了考古上的特製膠水,以固定每層的填充物,防止鐵函在裡面晃動。這樣一來,大夏天的,鐵函依然"穿"著六層" 衣服",每次起降,都很謹慎小心,不讓它受到一絲一毫的震動,以保護鐵函裡面的"寶貝"。
運送車10碼速度蝸行
到9點10分時,卡車運出,在長干裡又進行了一次換車,換到了10噸重的卡車上。一時間,附近很多市民圍了過來,長干橋上滿是市民,很多人在猜測其中到底是什麼寶貝。
為了保護鐵函,在一輛警車的開道,十多輛汽車跟隨的車隊中,運送鐵函的卡車以不到10公里/小時的速度,"蝸行"以防止震動。這裡面需要交代一下,原先,考古隊還特別為鐵函的運送定制了一個鐵架子,以在卡車上對它起到固定的作用,但後來考慮安全係數已達到,鐵架子沒有使用,但隨車有6名護衛人員扶著木箱子。
如此大的鐵函全國少見
隨後,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一些幕後的消息,"這麼大的鐵函在全國也是少見的,這種舍利函的正式名稱叫盠頂寶函,長0.5米、寬0.5米、高1 米。而法門寺藏有佛指舍利的鐵函長度不到0.3米,雷峰塔地宮藏有佛螺髻發的鐵函長度也不過0.35米。從法門寺地宮出土的佛舍利寶函來看,這件鐵函應該會有幾層套疊,裡面可能會有佛舍利、佛經、絲綢等文物。
這樣大的舍利函調運起來必須要有科學的方案。為確保起吊時不會發生意外,考古專家組從18日發現鐵函後,一直在做相應的裝備工作。"這樣大的鐵函調運起來如果不小心,意外會隨時發生。據考古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鐵函埋放在直徑2.2米的圓形沉井式地宮裡,距離地面有4.2米,四面有石板圍成的四個方框,上面的蓋板已經移走。為了昨晚鐵函吊運萬無一失,經過眾多文物界專家的研究,南京市博物館請來專門的調運公司來實施整個吊運方案。並且專家組於前天夜裡做了一次演練,把每一道環節都過了一遍。
專家向記者透露,這個大木箱將運送到南京市博物館進行保護,等待全國重要文物專家到來,開啟這個神秘鐵函。
那麼,現在就有一些疑問了,如果這不是大報恩寺塔的地宮,那麼真正的大報恩寺地宮又在哪裡?同時,準備今年異地重建的大報恩寺方案是否要重新修訂?這些都有待相關部門的進一步考證和規劃了。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南京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