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政府上臺後開放兩岸經濟往來,一方面有助活絡臺灣經濟,同時也能幫助廣大台商。但馬英九上任迄今,時間太短,看不出成效,但長遠看來仍是有利的,大家要有耐心。
我認為,兩岸推動經濟發展,沒什麼見不得人的事,一定要透明與公開化。未來可以加緊進行的,除了擴大包機常態化、截彎取直、貨運包機外,早日公布陸資到臺灣投資的相關配套措施,很有必要。
很多大陸企業問我,到臺灣投資什麼產業較好、有沒有安全保障等,坦白說,臺灣這部分的相關細節還要再明確、更透明。例如,大陸企業到底何時能到臺灣投資?投資什麼產業?可與什麼人合作?投資地點?以及融資貸款問題、勞工來源問題、如何避免雙重課稅、如何保障投資利益、如何進行招商活動等,都相當複雜,需要兩岸盡快協商。
一旦上述問題能盡速解決,兩岸通航的需求馬上大增,透過民間壓力提升客貨運直航,航運業者不愁沒有市場。
目前,兩岸建立互信最重要!兩岸如果能共同參與、謀求共同利益、建設共同家園,共同承擔風險、降低風險,互信就會形成。一旦沒有互信,就什麼都沒有。例如剛結束的北京奧運,讓臺灣選手參與奧運,是大陸第一要務,能體現臺灣的利益;如果不能擱置名稱爭議,不能為臺灣民眾著想,導致臺灣選手不能來,兩岸關係會受到嚴重傷害。
還有,解除誤會需要更多的基層交往,除了兩會及產業界的交流外,遍佈各層次、各界別的訪問、交流與研討會,都是參與的形式,民間形態的交流更要鼓勵。
同時,最好能建立穩定的交流機制,一是成員穩定,二是討論的問題要延續。找出問題,形成共識,討論出結果後推動,發現問題再研究,如此形成機制才有力量,兩岸關係也能愈走愈穩,達到和平發展的環境。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後奧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