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
『摔跤』是中國最古老的競技運動項目。它起源於原始社會的徒手戰爭。秦漢時期已經出現了摔跤專業藝人,漢武帝時還曾舉行過兩次摔跤大會演,長安城周邊幾百裡的居民都趕來觀看。兩晉南北朝以後,隨著民族間交流的不斷密切,摔跤手們相互切磋技藝,有了較為固定的場所,稱為「擂臺」。
據說隋朝初年,有一名西域胡人名叫「大壯」,在長安城北門外設擂臺,打敗了許多摔跤高手。隋文帝獲悉此事,非常生氣:「難道我堂堂隋帝國,就沒有能戰勝大壯的人了?」大臣們到處尋訪,最後一致推薦「法通」。這一天,法通和大壯在擂台上相會。
法通見大壯名副其實的身強力壯,如果按照摔跤規則硬拚,肯定不是對手。他就跟大壯說:「我們倆摔跤,拚力相爭,必有一傷。摔跤最重要的是手力,我們先比比手力就可以分出勝負了。」大壯連戰連捷,氣勢正盛,便不假思索地答應了。法通伸出雙手來,讓大壯緊握。大壯費盡力氣,法通都不以為意。等輪到法通緊握大壯雙手時,已經耗盡手力的大壯支撐不住,手上立時出血。大壯見狀,只得跪地求饒。比賽就這樣分出了勝負。
最貴的獎賞
此後歷朝歷代,摔跤運動作為生活技能和休閑娛樂項目,得到了統治者的青睞。特別是五代十國後唐開國皇帝「李存勖」,不僅善於打仗,而且多才多藝,對摔跤情有獨鍾。
他經常跟摔跤藝人「王賢」比賽。王賢技藝超群,但他覺得倘若老是能贏國君,難免引來殺身之禍,不如每次比賽都讓他一手。因此,李存勖在兩人的比賽中勝率很高。李存勖覺得既然能多次戰勝高手,自己當然就能稱得上是天下第一摔跤手了。於是,他就想在大臣們跟前露一手。
一天,李存勖把大臣們召到御花園,要當眾跟王賢摔一跤。他趾高氣揚地對王賢說:「你要是能贏我一跤,我就封你為節度使。」節度使相當於省級最高軍政長官,握有實權,如此大的獎賞令王賢格外興奮。他拿出看家本領,一下子把李存勖摔倒在地。李存勖倒地的一剎那,他猛然想起每次摔跤要讓國君一手的潛規則,頓足捶胸,趕緊跪下請罪。沒想到李存勖爬起來,撣了撣身上的灰塵,笑瞇瞇地說:「朕貴為天子,金口玉言,哪有食言的道理。」
就這樣,王賢就任盧龍節度使,成為今天京津地區的最高軍政長官。這一跤的獎賞,恐怕在世界摔跤運動史上都是最貴重的。
摔跤招女婿
由於受傳統觀念束縛較少,加之在生產活動中地位重要,參與摔跤比賽的蒙古族女性也為數不少,有的還具有很高的摔跤技藝。《馬可波羅遊記》中就記載了「摔跤選女婿」的故事。
「海都王」是蒙古大汗窩闊臺的孫子,元朝時他的封地在天山西邊。他有一個寶貝女兒名叫「艾吉阿姆」(蒙古語意為「明月」),十七八歲時,相貌端莊身材姣好,人見人愛。有不少貴族青年跑來求婚。艾吉阿姆的身體柔韌性很好,身手敏捷,尤其喜好摔跤。因此,她立下誓言:只要能在摔跤場上勝她一跤的小夥子,立即就可以成為她的丈夫。
於是,海都王宣布以摔跤比賽來招女婿,凡是來求婚的人,必須帶一百匹駿馬作為聘禮,還要在跤場勝艾吉阿姆一跤。招婿活動設擂數年,愣是沒有一個小夥子能在跤場取勝。一天,有一位儀錶堂堂的英俊王子,帶著一百匹駿馬前來求婚,並宣布要與艾吉阿姆比試比試。海都王和王妃不約而同地一眼看上了王子,便私下裡告訴女兒,讓她在跤場手下留情,成全一番美滿的婚事。可是,信心十足的艾吉阿姆根本不願手軟。這一跤摔下來,年輕的王子輸得一塌糊塗。整個跤場的觀眾,都為他的求婚失敗而惋惜不已!
射箭
弓箭的發明,推動了人類社會步入文明的進程。戰爭歲月,射箭作為人類基本的軍事技能而受到特別的重視;和平年代,射箭則是人類獵取食物和日常娛樂的重要手段。
弓箭的使用,最早出現在中國。周代的教育課程一共有六門,即所謂「六藝」,包括「禮、樂、射、御、書、數」。射箭作為其中的一門重要功課,從 15 歲起就要求學習,且必須達到五方面標準才算及格:拉弓要滿,能連續射出三箭,箭與靶成一條直線,拉弓的手肘要平,開弓圓滿似井口。成年以後,還要學習「射禮」,以執行國家的禮儀制度。從那時起,射箭不僅成為一種技藝和運動,更代表了一種文化。在中國歷史上,就有很多成語典故與射箭有關。
羿射九日
傳說羿是上古時代的神箭手。他曾射殺毒蛇猛獸,為百姓除害;他曾射落九個太陽,結束了「十日並立」的災害性氣候,為人間解除了旱情,也給民間留下了「羿射九日」的傳說。當時的人們尊崇羿,尊崇弓箭,渴望用弓箭的威力來創造幸福生活。
「逢蒙」是羿門下箭術最好的學生。然而逢蒙並不滿足於只當天下第二射手。他異想天開地認為,如果這世界上沒有了羿,那麼在射箭英雄裡,他就是當之無愧的老大了。於是,他處心積慮地想幹掉羿。
一次羿外出打獵,逢蒙躲在樹林裡,向羿發射冷箭。一連射出九支箭都被羿躲過去了。第十支箭恰好擊中羿的面門。大喜過望的逢蒙,大搖大擺地從樹林裡走出,想要看看羿臨死前的痛苦模樣。不料羿突然坐了起來,吐出口中的箭,抄起手中的箭搭在弓上,瞄準了逢蒙。原來那支射中羿的箭,實際上是被羿用「嚙簇法」咬在嘴裡。就這樣,逢蒙謀害羿的計畫落了空,自己還賠上了性命。
射穿七札
公元前 575 年,北方的晉和南方的楚,作為春秋中葉的兩個大國,在中原地區陳兵數十萬,即將打響一場決戰。戰前,楚共王的指揮車上缺少一名射箭衛士,楚共王遂下令在軍營中層層選拔。經過多輪淘汰賽,最後只剩下「養由基」和「潘黨」兩人。決賽是射十箭。結果二人均是全中靶心,難分伯仲。
此時,考官想出一個辦法,讓兩人比賽射穿胸甲。春秋時代兵士的胸甲都是用皮革製成的,分很多層,有一定的硬度和厚度,可以緩衝矛、戈的穿刺。射中靶心比的是射擊精度,而射穿胸甲比的是射擊力量。誰的射力強,誰射透的胸甲就多。結果潘黨射透了五層,養由基射透了七層。當時一層胸甲也叫一札,「射穿七札」由此而來。
「養由基」如願以償地成為楚共王戰車上的射箭衛士。在隨後進行的鄢陵之戰中,楚軍指揮失誤全線潰敗。楚共王慌忙駕車逃跑,眼看著就要被晉軍將領呂錡追上。關鍵時刻養由基迅速轉身,抬手搭弓放箭,將呂錡射死,救了楚共王一命,也維護了自己神箭手的聲譽。
射箭定訟
戰國初年,魏國地處中原,西有秦國,南有楚國,東有齊國,皆為強鄰,因而戰事頻繁,常備兵不敷使用,只能依靠各地的後備兵源進行防禦。
為了提高後備兵的防禦水平,上地郡守「李悝」就在當地發布「習射令」:規定凡是到官府「打官司」的人,無論原告被告,都要先比試「射箭」,官府有理由判射不中靶心的人輸掉官司,只有都射中靶心,才能得到公平的判決。此令一下,全郡百姓覺得,即便自己不去官府告別人,也難保別人不去官府告自己,尤其唯恐因射術不精,而在曠日持久的訴訟中吃虧,遂紛紛夜以繼日地練習射箭。沒過多久,秦軍進犯上地郡,常備兵嚴重不足,李悝就集合身強力壯的百姓組成後備兵,硬是把秦軍打退了。
「習射令」產生的奇效,很快便在各諸侯國中傳為美談。各國君主幾乎都認為,要想提高全民的射箭水平,不僅要重金懸賞,更要採取法律和強制手段。在國家的積極倡導下,射箭運動很快就普及化、平民化了。
百步穿楊
養由基和潘黨的那次對決,一開始未分勝負。考官曾出了個主意,在百步以外的楊樹上挑出一片葉子,染成紅色,而後讓他倆比賽射那片楊樹葉。誰射中誰獲勝。結果兩人都射中了。雖說沒能分出勝負,可「百步穿楊」的成語卻由此家喻戶曉。
無獨有偶,南北朝時期,也有一次百步穿楊的記錄。由草原鮮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從立國之初就設立了射箭比賽的制度,規定【以金盃置桌上,命十卿射,中者,即以賜之】,以此鼓勵射箭,促進練兵水平的提升。
公元 534 年,北魏末代皇帝孝武帝「拓跋修」,在洛陽華林園舉行射箭比賽,把能盛兩升的「大銀酒杯」懸掛在百步以外,讓參加比賽的十名射手一試身手。結果,一個名叫「拓跋順」的將軍只一箭便射中酒杯。孝武帝當即按照流傳百年的制度,將這個射破的銀酒杯賜給獲勝者。「拓跋順」為了紀念這次得獎的成績,在銀盃被射破的洞眼鑄了一個「童子足蹈蓮花」,並把得獎過程,用文字刻寫在童子背上。
這種紀念成績的「獎盃」,成為體育競賽最早的「錦杯」。而在獎盃上記錄獲獎過程的做法,也大體被沿用至今(如今很多獎盃都刻上得主名字、獲獎時間、獲獎級別、頒獎單位等字樣)。
- 關鍵字搜索:
- 古代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