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中如何出現三聚氰胺?有關部門仍無改其一貫的審慎,國家質檢總局表示目前還不會啟動全國性調查行動,農業部表示"究竟是雞蛋產出過程中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尚不清楚",但公眾和媒體質疑的目光已經不約而同指向了"已經被毒染的飼料行業"。10月30日《南方日報》報導指出,有調查表明,在動物飼料中加三聚氰胺的做法,在飼料行業內生存的歷史至少已有五年,早就是公開的"行業秘密"。同時,加有三聚氰胺飼料的供應範圍幾乎涵蓋了整個飼料行業,牛羊飼料、豬飼料、禽飼料和水產飼料都或多或少地混有三聚氰胺。更令人吃驚的是,加入動物飼料中的三聚氰胺,基本來自於化工廠廢渣。報導認為,一場針對三聚氰胺的專項整治風暴,正席捲中國飼料行業。
每一種讓人憂傷的後果,都來自於這樣令人觸目驚心的幕後。"壞蛋"之雞,"毒奶"之牛......都在所食問題飼料上找到一種"眾生平等"的悲涼。假如說有關全行業 "中毒"的報導一切屬實,那麼奶粉事件中僅僅將罪過歸於"不法份子添加三聚氰胺以提高奶品濃度"的結果,所顯出的將是怎樣的游移、輕浮與迴避?同樣,假如說奶粉事件的曝光曾讓公眾目睹有關公共信息經過了怎樣的迂迴婉轉才極不情願地為人所知,那麼"至少已有五年"、早已成公開"行業秘密"的有毒飼料問題,所呈現的又是怎樣的塌陷與失範?原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李長江已去職,那麼又有誰來為這更讓人黯然神傷的現實負責?
或許事後的問責真像論者所說的那樣,已不具有太大意義。因為這並不能替代體制的修復與改觀。顯然,飼料全行業的"中毒"所表明的,並非這些行業從業者的良心大大變壞,而只能是體制中驚人的失察、疏漏與缺陷。無數次食品安全事件之後,我們真的有勇氣承認,有膽量反思,有能力改變嗎?
一個飼料行業,仍然只是食品安全鏈條中的一環。食品是從田野到餐桌一個完整的鏈條,囊括了從生產到運輸、到加工、到配方、到製造的每一個環節。所以一袋飼料所引發的,不只是飼料行業的災難,它更將兌現為整個食品安全領域的災難。這樣的災難,沒有誰是受益者。如果我們的利益保護總是傾向於企業或生產者,而不是以消費者為中心,如果我們依然沒有一個透明有力的質量監管體系作為支撐,那在一輪又一輪的食品安全風暴中已然變得風飄雨搖的消費心理,將怎樣得到慰藉與紓解?那些災難中的企業又將何以自保?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楊耕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