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古代有關於機器人的記載

 2008-11-17 18:0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從地理上看,洛邑在全國的中心,可以控制外圍的軍事重鎮。古代機器人,機械學和工藝學極度發達的成果。

我國古代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工商業已經非常發達了。《墨子》書中就記載「公輸子」用一把小刀削竹木,削成一隻喜鵲,飛到天空三天都沒有落下來:《魯問》篇的故事。

秦漢以後,機械學和工藝學更加發達了。可惜的是古代許多科學技能,都被湮沒沒有流傳下來。舉例來說,秦始皇生前為了建造他死後的墓園,在驪山共開了三個走道,墓道中央用銅做棺槨,並建造一個很大的宮觀,把許多奇器、珍物都佈置在宮觀裡,並且製造許多人物的石俑。

中間還裝有弩矢機關,只要有人走近箭就會發出來把那個人射死。外面並用械器灌注水銀造河成海。墓園裡的照明,是用一種名叫「人魚膏」做成的燭點燃的,它永遠不會熄滅。

正史記載「黃帝」和「蚩尤」在涿鹿(山野名,在河北省涿鹿縣東南)打仗。蚩尤會法術,他在戰場上起了一場大霧,伸手不見五指,黃帝的官兵都迷了路不知去向。黃帝立刻派人把他造的『指南車』運到戰場,坐在指南車上於濃霧中找到他的部隊,打勝了這場戰爭。

周成王時代(公元前 1042 年 — 公元前 1021 年),一個從遠方來鎬京向成王獻書的君主———「越裳氏」,在半路上迷失了方向,周公趕忙派人送『指南車』去,把越裳氏接到鎬京。自此以後指南車就失傳了。直到公元 3 世紀有個魏國博士「馬鈞」,和常侍「高堂隆」、驍騎將軍「秦朗」在朝談到黃帝造指南車,高、秦二人都說古代哪裡會有指南車,書上記的是靠不住的。馬鈞則說古代確有過指南車,如果不信他願意製造一輛來證明。

消息傳到魏明帝那裡,就於青龍元年(公元 233 年)下詔書叫博士「馬鈞」造指南車。馬鈞接到詔書立刻開始設計,購買材料並動工製造,沒有多久,就造好了一輛指南車獻給明帝。

指南車在魏國造成後,就在魏宮流行起來。後來晉武帝篡奪了魏國,在晉宮使用的指南車,已經改名為『司南車』。每逢皇帝出巡,司南車就開出在出巡車隊的前面做引導。

司南車用 4 匹馬駕駛,馬由馬伕駕馭。車上除了做裝飾品的「纓帶」在隨風飄動、觀測風向以外,主要的是有一個「木人」筆直地站在車上,不管車輛怎樣轉動,木人的手指永遠指向南方不動。這輛司南車於西晉末年發生戰事後失蹤了。


一個藩國向魏明帝進貢一種玩雜技的「百戲」,明帝叫人把它裝設在洛陽宮裡,安裝雖然完成,百戲卻不會轉動。明帝交給馬鈞處理。

馬鈞叫人購買上等的木料,叫工人依照他設計好的圖樣,雕成許多整齊排列的齒輪,一面在地面上建築一個很大的蓄水池,把百戲和裝有齒輪的機器,安裝在水池裡用水發動起來,百戲就轉動自如栩栩如生。一面在那輛百戲里加裝許許、多多的樂器和音響,改建了許多的假山和假獸,並安裝許多特製的木人,由他們打鼓吹簫、跳繩擲劍。這些木人在齒輪的轉動下,出入自如非常活躍。明帝和文武百官,在洛陽宮觀看百戲,每一個人都稱讚馬鈞是一個了不起的「名巧」!

另外還有一種名叫「小舸子」的小船,船身只有 8 尺,共造 8 只。小船上安有木人,身長 2 尺;每艘各安 5 個:一個拿著酒杯站在船頭上,一個捧著酒缽站在旁邊,一個在船後撐船,兩個在兩旁蕩槳。這些小船繞著水池的邊行走,走速比「水飾」快;水飾繞池一匝,小船要走 3 遍才一同停止下來。

小船每次走到有客人的地方就停下來,手拿著酒杯的木人,自動伸出手向客人送上酒杯。如有客人取酒木人就為他斟酒;客人把酒飲完酒杯還給木人,木人接過酒杯,又回身向拿酒缽的木人取杓子把酒斟滿。這樣週而復始地招待客人。

隋煬帝時代,有一個名叫柳的文人,在當朝受到皇帝的重用。他在朝廷上做的是秘書監,封漢南縣公。煬帝退朝,常宣召他到後宮飲酒吟詩;煬帝和后妃在一起飲酒也宣召他參加,有時還和他同榻共席。原因是柳滿腹經綸,知道的故事和古典都很多,為人又很隨和,言詞詼諧談吐幽默,說出的笑話常叫人聽得大笑不止。

煬帝不能每天都宣他進宮,特地叫工匠把柳的像刻成一個木人。這個木人的腹部裝有機關,能夠站起來坐下去,並能行跪拜禮,和真的柳一模一樣。煬帝每晚在後宮夜飲,就叫宮人把柳的木像放在桌上,用作取笑的工具。柳的身體很弱,跟隨煬帝到揚州後,不久就生急病死了,煬帝心裏非常難受...。

由這些小故事可知,中國古代的科技水平是十分發達的,只是經年累月這些神奇的技藝難以流傳下來,真是遺憾。

 

 

来源:新聞午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