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清宮怪現象:皇帝大多死於冬天

 2008-11-24 08:4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翻開卷帙浩繁的清宮醫案,可以發現一個現象:清朝入關後的十位皇帝,大都死在嚴寒的冬天,特別是過不了正月頭。這一現象與北京嚴冬的氣候條件有關,也與他們自身的生活方式和身體素質有關。

解析清朝皇帝大多死於冬天之因

清朝入關後死於紫禁城(含離宮)的皇帝共有九位,其中三位死在正月頭,即春節期間。他們是:順治帝福臨,死於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乾隆帝弘歷,死於嘉慶四年正月初三日;道光帝旻寧,死於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此外,康熙、同治、光緒、宣統四位皇帝都死在嚴寒的冬天:康熙帝死於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同治帝死於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光緒帝死於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剛進入冬天;宣統帝(死時已是庶人)死於公元1967年10月17日,剛剛立冬。如此看來,即將"大行"的清朝皇帝大都熬不過冬天。

清帝為何大多死於冬天?筆者認為,這個問題要具體分析。從年齡看,乾隆帝活了89歲,他的死可以說是"盡其天年",抑或是"無疾而終";康熙帝和道光帝都活了69歲,都年近"古稀",也可以說是年老體弱的原因。

除了年齡原因外,同當時難以防治的傳染病不無關係:分別只活了24歲和19歲的順治帝和同治帝,都死於傳染性極強、在當時又很難防治的烈性傳染病天花,而冬天又是天花最肆虐的季節;光緒帝患的是結核綜合病,這在鏈黴素沒有發明前的清代,也幾乎是難以治癒的絕證。他死在冬季的原因,是因為結核病再合併冬季易發的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遇到嚴寒天氣,使本就虛弱的身體更加不堪一擊。

從以上清帝死亡原因可以看出,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天花病毒和結核桿菌是人們的最大天敵,因為人們還沒有找到戰勝它們的有力武器--牛痘疫苗和鏈黴素等預防和抗結核之藥物。至於一些老年帝后熬不過冬天,乃是因為在嚴寒條件下,人的免疫力下降,容易影響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功能,促使老年人衰弱和死亡。


【小貼士】冬天怎樣正確養生

一、保暖。冬屬陰,以顧護陰精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季"去寒就溫",預防寒冷侵襲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而暴暖大汗。

二、健腳。必須經常保持腳的清潔乾燥,襪子勤洗勤換,每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同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每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以活動雙腳。此外,選一雙舒適、暖和、輕便、吸濕性能好的鞋子也相當重要。

三、防病。冷會誘發心肌梗死、中風,使潰瘍病、風濕病、青光眼等症狀加劇。患者應注意防寒保暖,特別是預防大風降溫天氣對機體的不良刺激,備好急救藥品。同時還應注意耐寒鍛練,提高禦寒及抗病能力,預防呼吸道疾病發生。

四、多飲。冬日雖排汗排尿減少,但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仍需水分滋養,以保證正常的新陳代謝。冬季一般每日補水量不應少於2000∼3000ml。

五、調神。冬天易使人身心處於低落狀態。改變情緒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適宜的活動,如散步、慢跑、跳舞、滑冰、打球、跳繩、踢毽子等,都是消除冬季煩悶、保養精神的不錯的方法。

六、通風。冬季室內空氣污染程度比室外嚴重數十倍,應經常打開門窗通風換氣,以清潔空氣,健腦提神。

七、粥養。冬季飲食忌黏硬生冷。營養專家提倡,晨起服熱粥,晚餐宜節食,以養胃氣。特別是羊肉粥、糯米紅棗百合粥、八寶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為適宜。

八、早睡。冬日陽氣肅殺,夜間尤甚,要早臥遲起。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陰平陽秘,陰陽調和則機體健康。(文/屈維英)


来源:樂趣官方論壇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