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PP受助生84%上大學

老師在黑板上寫了個「cat」,竟然有學生念不出來,這是美國加州洛克高中的真實場景。該校一千位學生入校,四年後(美國通常是五、三、四制)畢業的只有二百四十人,其中夠資格念州立大學的只有卅人。在校期間,英文及格者僅一一%,數學及格者,更只有二%。

美國的義務教育(從幼稚園至高中畢業)問題實在嚴重,都會區較差的學區(主要是黑人及西語裔)尤甚。有些孩子要升中學了,但同儕間從不曾談及大學,兄長、鄰居也沒人念大學。對他們而言,那是貴族的玩意兒。全國高中生約有四成上大學,黑人卻不到二成。

知識即力量計畫 為弱勢生筑夢

換個場景。一群孩子正在華府一所小學念五年級,但學校稱他們為「二○一六」─因為那年他們高中畢業?不,他們會在那年上大學。

上大學?這些孩子和其他黑人、西語裔(經濟較差的兩個種族)一樣,經濟欠佳、單親、社區複雜,過去幾乎從沒想過大學。但現在他們覺得,「我們也有機會上大學」。因為,在KIPP(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知識就是力量計畫)下,「老師告訴我們,我們要立志上大學」。

逾九成受助對象 西語裔及黑人

一九九四年,範柏格(Mike Feinberg)與李文(Dave Levin)共同創立了KIPP,以鼓勵弱勢學生發奮用功進入大學,至今成效斐然。某一KIPP學校,六十二位畢業生,有五十八位進大學。一位學生回答:「KIPP教導我們,只要努力,沒什麼不可能!」

目前美國共有六十六所KIPP學校,分布在華府及其他十九州,學生總數一萬七千人,八一%是低收入家庭,黑人和西語裔佔九成以上。然而,就考試成績論,卻是全國進步最大的公立學校,而且八四%進了大學,遠遠超過一般學校,怎麼做到的?

時數長、課程多 操行列入成績

美國高中生每天上課不到七小時,KIPP超過九小時;別人一週上五天,KIPP上六天,而且暑假也上,外加才藝課程和可能長達一週的校外教學。此外KIPP有操行成績,這是一般學校所沒有的。

KIPP只有兩條校規:認真學習、謙和待人。也就是最古老的規矩:對自己負責。

在KIPP,如果行為欠佳,處罰是若乾時間內不准和同學講話,以安靜懺悔,但可以和老師講話,因為老師有責任關心及鼓勵學生。

這種緊密師生關係在一般學校極其罕見。曾有學生順手牽羊被捕,到了警察局,不找父母,而是找老師。範、李兩人說,在先天不足的地區,「孩子根本不想上進,除非老師鼓勵他們」。所以老師的角色格外重要。

老師帶學生體悟:努力就有希望

紐約一所KIPP學校牆上掛滿各大學的標誌,一位學生回憶說:「我的五年級像是在芝加哥大學度過的,六年級則像在布朗大學過的」。因為老師盡一切努力告訴學生:好大學並非遙不可及。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念大學,但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發揮最大潛能。即使不念大學,也是在「有所選擇」的情況下不念,而不是因「無所選擇」(例如成績不好、學費籌不出)。在美國,「送孩子上大學」是最普遍的夢想,因為孩子未來可以有更多機會,收入也比高中學歷者多一倍。

範柏格和李文日前聯名寫了公開信,呼籲歐巴馬總統以十年為期,讓「每個美國青年都能取得大學學位或完成就業訓練」。歐巴馬會怎麼做,現在還不知道;但是KIPP已清楚告訴窮人家的孩子:只要努力,希望無窮。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