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百姓為何勤而不富(圖)

北京的夏天,上高爾夫課的中國小男生。高爾夫球場每人次的綠地費一般是600到1000元,比成千萬中國人一個月的收入還多。(Getty Images)

2007年,世界銀行發布了一份極具震撼力的報告,這份報告指出,中國在2001年至 2005年間,經濟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但13億人口中最貧窮的10%的人口的實際收入卻下降了2.4%,有跡象表明,中國最貧困的人群正在進一步滑向貧困的深淵。在這些貧窮人口中,超過半數的人不是生活在官方劃定的窮困村莊。現在的貧困人口不僅分布在農村地區,而且已經蔓延到城市,各發達地區和發達城市都有。既然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如此驚人,為什麼貧困人口、低收入人群卻還在增加?為什麼老百姓根本就沒有享受到這些年來的發展成果呢?錢都到哪裡去了?

0.4%的人口掌握70%的財富

在現階段,中國社會已分化為四個階層:整個普通勞動階層在社會結構中所佔的比例為90%左右,中產階層佔7%左右,政府行政機構中高層公務員佔 2.1%,富豪佔0.3%以內。波士頓諮詢公司(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發布的「2006全球財富報告」顯示,中國0.4% 的人口掌握了70%的財富,與之相比,美國是5% 的人口掌握60%的財富,中國的財富集中度世界第一,成為全球兩極分化最嚴重的國家。

誰是掌握了70%財富的"0.4%"

2006年4月初,中國國務院研究室和社會科學院合作完成的一份調查報告披露:至2006年3月底,內地私人擁有財產 (不包括在境外、外國的財產) 超過1 億元以上的有3220人,其中的2932人,即大約91%是高幹子女,他們擁有的資產總額為20450餘億元。也就是說,這近3000 名高幹子弟的人均資產是6.7億元。

該報告還指出:中共的黨政幹部已經成為社會特權有產階層,其中地廳級以上幹部已是官僚特權階層。官僚特權階層的年收入是當地城市人均收入的8∼25倍,是當地農民年均收入的25∼85倍。在金融、外貿、國土開發、大型工程、證券五大領域中擔任主要職務的,有85%至90%是高幹子女。例如,在外貿領域截至2005年底,僅海外高幹子女親屬經營的中國進出口貿易每年就達1千多億美元,海外定居的高幹親屬超過100萬人。在房地產方面,廣東省12家大地產商都是高幹子弟,其父親包括前政治局委員、人大副委員長、前政協主席、前省長等。上海市10家大地產商,有9家是高幹子弟做老闆。15家工程建築承包商,除2家屬於國企外,13家都在高幹子弟名下。中國官方的這個調查報告,給鄧小平"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做了一個完滿的註解。

沈重的三座大山:教育丶醫療丶住房

說到教育丶醫療丶住房,這就得說到朱鎔基改革的"甩包袱"了。當時"甩包袱"是指醫療,農村的合作醫療1984年以後就隨著公社制度的瓦解沒有了。1997年,中國官方開始醫療改革,逐漸由個人承擔費用。到最近幾年,來自政府的衛生投入只佔17%,個人承擔超過了60%多,這和其它民主化的發展中國家政府要承擔60%左右的情況非常不一樣。

經濟學家何清漣表示,1995年,政府的財政收入佔國民生產總值(GDP)的14.8%,全國的職工工資總收入佔GDP 的13.9%,相差很小,那時朱鎔基還沒有「甩包袱」,就是教育丶醫療丶養老丶還有失業都是政府擔著。但是到了2007年, 中共政府的財政收入佔整個GDP的24%,提高了近10%,而職工的工資總額只佔GDP的11.7%,同時老百姓頭上還壓了三座大山:就是教育丶醫療丶住房,很多人沒有養老保險。

供養龐大行政機構 "三公消費"年近9000億

中國的行政成本高居世界第一,1982至2007年的25年裡,中國官方的行政開支增加了87倍,而且近年來平均每年增長23%。耶魯大學金融教授陳志武說,以2007年為例,中國官方行政開支佔GDP總額的24%, 相當於3.7億城鎮居民的可支配收入、12.3億農民的純收入。

全國人大常委會特約研究員王錫鋅透露,中國公車消費4000億元,公款吃喝2000億元,公費出國3000億元,每年"三公消費"近9000億元,而這隻佔整個行政開支的30%。要供養這麼龐大的行政機構,當然中國的財富到不了13億老百姓手中。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