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2008年度十大中文好書!(圖)

 2009-07-24 13:0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嚴歌苓《小姨多鶴》:日本戰敗投降,十六歲的少女多鶴在死難多艱的逃亡中依靠機智和對生的本能渴望逃過了死亡,被鬍子裝進麻袋論斤賣給了東北某小火車站站長的二兒子張儉作為傳宗接代的"工具"。張儉的老婆朱小環因日本鬼子的驚嚇而不能生育。國仇家恨的大背景下,日本少女多鶴的介入,使得張家的關係變得曖昧而怪異。  新中國成立後,日本女人多鶴的身份不僅在張家成為重大的情感和倫理問題,在整個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民間生活中也成了巨大的政治問題。因為多鶴是張儉欲拒還休、欲罷不能的另一個女人,是生活在朱小環身邊的情敵,也是張家三個孩子的生身之母,她的身份和地位成了糾纏張家幾十年的頭疼事。同時,如何掩蓋多鶴的日本人身份也成了張家揮之不去的夢魘。

張大春《聆聽父親》:臺灣當代文壇領軍人物張大春真情力作。由於年邁的父親意外摔倒,張大春於父親生命進入末期的時候,開始給還未出生的孩子說故事,說的正是自己的父親,以及從父輩那裡聽來的家族歷史。 全書通過與未出生的孩子對話的方式,從祖上五代開始,說到父輩,說到自己所處的時代。除了父親的講述外,更貫穿了六大爺所寫的"家史漫談",另有友人的回憶與敘述。大春祖家--山東濟南張家"懋德堂",是一個有著五大院落、幾百口人丁的顯赫家族。祖規家訓"詩書繼世,忠厚傳家"在世事變化中,悄悄改換成兩副與"福"、"貴"相關的楹聯,張家祖業便也從詩書功名轉為經商富貴。當中國進入20 世紀中期抗戰期間,全家更是在顛沛流離而充滿傳奇色彩的經歷中見證了時代的動盪和變遷。作者在追憶中不斷講述家族故事,溯源中國文化,表達了憂鬱而深沉的中國文化鄉愁。這是一部在時代變遷中觸摸個人血脈的故事,讓我們見到有血有肉的"歷史",也是"‘小說工匠'張大春的性情之作",更是張大春小說創作的精神源泉。而作者以個人的家族史來搶救家族記憶,以文化溯源的方式拯救文化凋敝的意圖,也在書中表現得非常明顯。

畢飛宇《推拿》:這部近十八萬字的小說講述的是一群盲人推拿師內心深處的黑暗與光明,這也是國內少有的以盲人群體為題材的文學作品。本著對盲人群體最大的尊重與理解,描述了一群盲人按摩師獨特的生活,細微而徹底,真正深入到了這部分人群的心靈。在這群鮮活的人群裡,有野心勃勃的創業者沙復明、張宗琪,有陷入愛情為結婚發愁的王大夫、小孔,有陷入慾望和倫理糾葛中的小馬,有在傳奇愛情中受傷的泰來,有大膽潑辣不遠千里地主動追求愛情的金嫣,有"美"的不可勝收又突然凋零的都紅。每一個故事都是一段現實生活中的錯位,無不表現了尊嚴、愛、責任、慾望在人生中的糾結與暗戰,而這些人生的矛盾與掙紮在黑暗的世界裡似乎顯得愈發敏感、清晰與沉默。作品極度細化地將平緩與激烈、溫情與殘酷都共生於緩緩流淌的情節之中,凸現了多種矛盾的糾結狀態,第一次展示了現實生活中盲人按摩師私密而真實的私人世界,展現了人們甚少瞭解的盲人群體的另一種人生悲喜。書中強調,和正常人一樣,殘疾人、盲人有著和我們一樣的愛恨情仇和酸甜苦辣,有著同樣需要尊重和關注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推拿》最大的意義在於,寫出了殘疾人的快樂、憂傷、愛情、慾望、性、野心、狂想、頹唐,打破了我們對殘疾人認知的情感牢籠。由此引發讀者對於盲人這一特殊群體、對於我們正常人人生的深刻反思。


阿倫特《極權主義的起源》:本書的主要分析對象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人類政治大災難-極權主義。包括德國的納粹主義和蘇聯斯大林的大肅反。極權主義(totalitaf- ianism)這個詞最早出現於1925年,一般認為是義大利法西斯黨人的創造,強調國家權力對社會生活的全面滲透與控制。本書被公認為是極權主義系統研究的開山之作。它與1941年弗羅姆的《逃避自由》,1944年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1945年卡爾8226;波普爾的《開放社會及其敵人》,1949年奧威爾的《一九八四》和1956年弗裡德利克、布熱津斯基的《極權主義獨裁和專制》等著作一樣,是那一代飽受戰亂之苦的知識份子對極權政權和烏托邦思想的主要反思成果。

北島《青燈》: 本書是北島betway体育手机网 的散文集,收錄剛完成的十一篇作品,並可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憶念,就像燈火輝煌的列車在夜間一閃而過,給乘客留下的是若有所失的暈眩感;第二部分則是遊歷,文筆精煉如詩,情感如壓抑的火山,蘊涵爆破力量。青燈素帳,燭影惶惶。

楊天石《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本書作者是我國著名的民國史專家,尤長於蔣介石和中國國民黨史的研究。20世紀80年代以來,作者即長期閱讀並深入研究保存在大陸和臺灣的蔣介石日記的" 類抄本"和"仿抄本",多次赴臺灣閱讀蔣介石的"大溪檔案",多次赴美、英、日等國閱讀與蔣介石相關的歷史檔案。2006年、2007年,作者又兩赴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閱讀陸續開放中的蔣介石日記的手稿本。本書即為作者長期研究蔣介石日記的成果精選。所收各文,或為新作,或據日記手稿修訂、增補。在本書中,楊天石通過大量引述和分析研究蔣介石日記,展現不同歷史時期,蔣介石的個人生活、思想性格、政治作為、治國方略等等方面的詳盡內容。這對於讀者瞭解和認識蔣介石其人,能提供極具價值的幫助。另外,蔣介石作為民國時期的領袖人物,其個人舉手投足、喜怒哀樂,都映現出中國大變革時代的歷史脈搏。因此,出版楊天石解讀蔣介石日記的成果,對於還原歷史本來面目,也有其重要意義。

王軍《採訪本上的城市》:《城記》是在宏觀層面上展開的敘事,《採訪本上的城市》則試圖將筆力滲透到中觀與微觀層面。 "布局--街區--細胞"及其背後的公共政策與文化含義,構成了我認識城市的體系。在這樣的三個層次裡,城市是敏感的,是可以有無窮變化的,但每一種變化都是可讀的。這樣,就可以用邏輯的方式來求證事物,而不必畫符唸咒用桃木寶劍去捉妖。必須說明的是,《採訪本上的城市》並不是為了闡釋這樣的理論,它表現的只是這種認識體系的可能性--看我能不能把城市的故事還原得更加本質?這本書以一個個故事連綴而成,故事與故事之間,情節上的聯繫或有或無,但它們多被這樣一個"場"控制著。《城記》完成之後,有一個問題我始終不能釋懷,就是在過去的十多年間,房危屋破一直是拆除北京老城區的理由,卻少有人關心是何原因導致了老城之衰,以致於簡單地把危房這樣一個社會問題等同於一個物質問題,以為推土機一推便可了之,殊不知問題竟是越推越多。  《採訪本上的城市》彙集了作者近十年來對中國及歐美城市的調查成果,書中直面當今中國的城市問題,對寬馬路、拆遷經濟等問題做出系統而深入的解剖;同時直擊當前中國城市與建築領域中的大事件、大熱點,包括中央行政區外遷之爭、國家大劇院、鳥巢體育場、CCTV大樓、國家博物館改擴建等爭論。作者均對這些爭論作了第一手深入的調查,調查對象包括安德魯、貝聿銘、庫哈斯、德梅隆、福斯特等中外建築師,其中包括4位普利茨克建築獎獲得者。

楊奎松《國民黨的"聯共"與"反共"》:本書是國內第一部從國民黨史的角度研究國共關係的著作,從而將國共關係的研究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利用國共雙方大量可靠、翔實的歷史檔案(包括檔案館檔案)和許多重要人物的日記、回憶錄,多方查證重大史實,全面論述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國共兩黨關係的發展。書中對國共關係發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作了深入細緻的研究,如大革命時期孫中山及國民黨各派系對國共合作的態度;第二次國內戰爭時期國民黨的"剿"共決策過程;抗戰時期國民黨對中共政策的演變過程,皖南事變前後國民黨的態度;抗戰後國民黨發動內戰的決策,1949年國共北平談判等。在這些問題上,作者吸收了史學家的研究成果,而且有新意和開拓性。


張維迎等《中國改革30年》:本書的10位作者均為"2008年北大光華新年論壇"的演講嘉賓,成思危,吳敬璉,茅於軾,厲以寧,林毅夫,周其仁,錢穎一,陳志武,樊綱,張維迎等,名家齊聚,破解迷局。這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10名經濟學專家對於改革開放30年的回顧、評價與展望。具體內容由三部分組成,一部分是這10位專家的演講實錄,共有10篇,分別是:對改革開放30年的三點體會(成思危);中國經濟的高速成長怎樣才能繼續(吳敬璉);從制度演變看改革以來財富的創造(茅於軾);論城鄉二元體制改革(厲以寧);中國漸進改革的邏輯(林毅夫);取一個角度,看看中國改革開放30年(周其仁);從國際比較的角度分析中國經濟(錢穎一);中國改革開放30年(陳志武);改革開放30年的回憶、分析與未來30年的展望(樊綱);從改革開放30年談收入分配問題(張維迎);第二部分是媒體提問(包括《經濟半小時》的訪談)。

格拉斯《剝洋蔥》:在回憶錄《剝洋蔥》中,格拉斯記敘了他從12歲到32歲的生活經歷,共11章,從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寫起,一直寫到他在巴黎的簡陋條件下完成《鐵皮鼓》。格拉斯聲稱12歲時戰爭的爆發,對他意味著童年的結束,此前的童年記憶往往是靠不住的,而他在《鐵皮鼓》之後的經歷,已經為人們熟知,無需寫入回憶錄。在書中,他一次次地詰問年輕的自己,一層一層地剝去記憶的外皮,儘管這是一個痛苦、艱難、浸滿淚水的過程,因為格拉斯認為"必須為這本書找到一種形式,這是最困難的。我們的回憶、我們的自畫像都有可能是騙人的--它們也經常是騙人的,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我們美化、戲劇化自己的經歷,讓它們一樁樁濃縮成軼事。我想,所有這一切一目瞭然,包括文學回憶錄的壞名聲。這就是‘洋蔥'。在剝洋蔥時,也就是在寫作的時候,會一層皮一層皮地、一句一句地越來越明顯,讓人可以看出來,這下失蹤者將會重新活過來。"
来源:紅螺中文書店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