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周南.螽斯》
螽斯羽,詵詵兮。
宜爾子孫,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
宜爾子孫,繩繩兮。
螽斯羽,揖揖兮。
宜爾子孫,蟄蟄兮。
註釋:1.螽(音終)斯:亦稱蚣蝑(音公需)。蟲名。體長寸許,綠褐色。雄蟲的前翅能發聲,雌蟲尾端有劍狀的產卵管。朱熹《詩經集注》曰:"螽斯,蝗屬。長而青,長角長股,能以股相切而作聲,一生九十九子。"古人常用螽斯比喻多子多福,或比喻此人因不妒嫉而多子多福。也可單用"螽斯"或"螽斯羽"來比喻寬容不妒嫉的品德。
2.詵詵(音深):《毛傳》:"詵詵,眾多貌。"朱熹《集注》:"詵詵,和集貌。"筆者認為朱熹之註解更準確些,因為"和集"也作"和輯",指眾多人物和睦相處的生活在一起。
3.宜爾子孫:宜,適宜。爾,汝;您。《鄭箋》云:"后妃之德寬容不嫉妒,則宜女(汝)之子孫,使其無不仁厚。"簡而言之,把寬容不妒嫉這種好的品德傳給眾多子孫或子孫後代。
4.振振(音真):仁厚貌。對人仁愛而寬容。
5.薨薨(音轟):既可表示像聲詞,指眾蟲齊飛之聲。也可表示眾多貌。
6.繩繩:孔穎達疏曰:"戒慎貌。"即小心謹慎。
7.揖揖(音輯):孔穎達疏、朱熹集注均認為其意思為"會聚之意。"與"輯"通。
筆者認為,"揖"還有一個意思是按《說文》 "揖,攘也。◎按攘同讓。"或《增韻》"遜也。"因此,"揖揖"在本詩中還可理解為"謙讓",也就是"謙虛禮讓"。因為"揖"字還有"行禮"的意思。
8.蟄蟄(音折):孔穎達疏、朱熹集注均認為其意思為"和集貌。"
筆者認為"蟄"還可取《說文》意思:"蟄,藏也。"及《爾雅》:"蟄,靜也。"的意思合併。所以"蟄蟄"兩個疊字的意思還可以是"藏伏靜處",也就是隱居獨善其身。
如果"揖揖"與"蟄蟄"不另外取義,那麼"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這第三樂章之詞就顯得多餘了,因為意思跟前面兩段詩句一樣,也就失去了重複樂章的意義。既然這幾句改變了兩個關鍵字,那麼她的意思肯定有所變化。詳見後面的賞析。
賞析:《毛詩.序》曰:<螽斯>,后妃子孫眾多也。言若螽斯不妒忌,則子孫眾多也。
上一篇的《毛詩.序》用了"嫉妒"這個詞,這一篇用"妒忌"。其實,這個詞最早的用法是"妒嫉",三個詞的意思都一樣。這是兩個同義字組成的片語,古人寫文章詩賦,有時出於押韻等目的,就有可能更換次序使用,猶如"宇宙"和"宙宇"之意思相同。出處《荀子.不苟篇》:"君子能亦好,不能亦好;小人能亦醜,不能亦醜。君子能則寬容易直以開道人,不能則恭敬繜絀以畏事人;小人能則倨傲僻違以驕溢人,不能則妒嫉怨誹以傾覆人。故曰:君子能則人榮學焉,不能則人樂告之;小人能則人賤學焉,不能則人羞告之。是君子小人之分也。"
這段話的大意是:君子(大德之士)有才能也是美好的,沒有才能也是美好的;小人有才能也是醜惡的,沒有才能也是醜惡的。君子有才能,就寬宏大量平易正直的來啟發引導別人;沒有才能,就恭恭敬敬謙虛退讓來小心侍奉別人。小人有才能,就驕傲自大邪僻背理的傲視欺凌別人;沒有才能,就妒嫉怨恨誹謗來傾軋搞垮別人。所以說:君子有才能,那麼別人就會把向他學習當作榮幸;沒有才能,那麼別人就會樂意的告訴他知識或道理。小人有才能,別人就會把向他學習當作羞恥;沒有才能,那麼別人就不願意告訴他什麼。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區別。
這是在賞析這篇詩之前先考證一下"妒嫉"這個詞的來歷。從荀子的這番話中我們也可看出,古人對君子的判定是根據此人的道德水準而不是才能。
《詩經》連續用三篇詩<樛木>、<螽斯>、<桃夭>來講妒嫉心的問題,<樛木>講的是沒有妒嫉心的君子如何為人處世;<螽斯>則說沒有妒嫉心的君子淑女將會有什麼樣的福報和具備什麼樣的品德;<桃夭>則是說一個國家的人都沒有妒嫉心,也就是道德教化在這方面已經遍及四海,那這個國家會出現一種什麼樣的社會現象。筆者個人愚見,古人之所以把妒嫉心的問題看得那麼重,是因為從古到今凡大姦大惡的事情,決大部分都是由妒嫉心引起的,那些姦賊陷害忠良,雖然會羅織各種莫須有的罪名,其實終歸到底都是妒嫉心使然。因此,筆者認為,有志於成為君子的人應該重視此問題。
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大意:螽斯多又多,展著翅,和睦相處在一起。君子(或淑女)把這種好的品德傳給子孫後代,讓他們都仁厚寬容而不妒嫉。
《鄭箋》曰:凡物有陰陽情慾者無不妒忌,維蚣蝑(螽斯)不耳,各得受氣而生子,故能詵詵然眾多。
這句話的大意是:人世間,不管是人還是動物,不管是陰性還是陽性,只要還有情慾之心,就會有妒嫉心。只有螽斯沒有妒嫉心,它們稟受自然之氣生子,因此螽斯的子孫眾多(朱熹曰:﹝螽斯﹞一生九十九子。)
筆者淺見,《鄭箋》說的"情慾",是指人的情及人的各種慾望。換一句話說,只要有人的情及各種慾望存在,人就會有妒嫉心。有的時候人的妒嫉心隱藏得很深,人自己不易覺察出來,而且這個妒嫉心常常會被其它的人的情所掩蓋,以人認為冠冕堂皇的理由表現出來。所以,有時人做了錯事還沒有認識到錯誤,也沒有意識到是妒嫉心引起的。還有,看到別人的孩子書讀得比自己孩子好;別人的妻子比自己的妻子漂亮等等的事情以後,心裏酸溜溜的,那都是妒嫉心。因為筆者對妒嫉心的認識及體會不來源於《詩經》,所以就不在這裡舉例談個人體會了。
以上四句詩的言外之意是:君子及淑女如果能像螽斯那樣,沒有妒嫉心,就可得到福報,不僅子孫眾多(古人云:多子多福),而且他們的子孫也能夠像他們那樣待人,仁厚寬容而不妒嫉。
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大意:螽斯多又多,展翅和睦唱著歌。子孫學了好品德,小心謹慎守規則。言外之意是:君子和淑女應該像螽斯那樣沒有妒嫉心並與人和睦相處,並小心謹慎的遵守道德禮儀的規範。這樣,您不僅會有多子的福報,而且,您這種好品德還會影響您的子孫。
這幾句詩理解的要點是"繩繩",它的意思是"戒慎",也就是"小心謹慎"。古代的木匠用墨繩來校正木的曲直。因此"繩繩"還有一個意思是隨時注意規正自己,用什麼來規正呢?就是道德和禮義。《尚書.說命》曰:"惟木從繩則正",也是講這個道理。這裡的"戒慎"絕對不能理解成小心謹慎的提防別人。而是說小心謹慎的按古代的道德和禮義去做人,並隨時規正自己。
《中庸.第一章》有更詳盡的註釋:"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音義通"現")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這句話的大意:所以君子在別人看不見和聽不到的場所也是謹慎並守規律的。不要讓隱藏的缺點顯露出來,不要放大自己微小的缺點,所以君子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也是謹慎的(言外之意是一個人獨處也要嚴格要求自己)。
朱熹《四書.中庸集注》曰:是以君子既常戒懼,而於此尤加謹焉,所以遏人欲於將萌,而不使其潛滋暗長於隱微之中,以至離道之遠也。
朱熹的見解是說把人的各種慾望遏止在它將要萌發的時候,不放任執著在自己身上潛伏滋長,而使自己的行為離道德標準的要求越來越遠。
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大意:螽斯多又多,展翅來歌唱,守禮又謙讓。君子也具備這種品德,並使家庭內子孫和睦。時運未到,君子就藏伏靜處。(揖揖:謙虛禮讓。蟄蟄:藏伏靜處。)
《論語.裡仁》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北宋經學家邢昺疏:"禮節(節制)民心,讓則不爭。"
孔子這段話的大意是:"能用禮義謙讓的原則來治理國家,還有什麼困難呢?不能用禮義謙讓的原則治理國家,那麼禮義還有什麼用呢?"如果一個人沒有妒嫉心,那麼他就很容易具備"守禮又謙讓"的品德。
那麼,這幾句詩為什麼又要表達"藏伏靜處(隱居並獨善其身)"的內涵呢?孔子說:"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論語.季氏》)也就是說在時運未至或遇到亂世的時候,能隱居避世來保全自己的志節,奉行禮義以使自己更通曉道理。
詞彙運用: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振振"這個詞。筆者對這個詞的考證跟《漢典》不太一樣,有興趣的讀者可比較一下。
1.仁愛寬容、信實忠厚。本詩的"振振"就是這個意思。又如《詩經.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宋.度正<遂茶使趙伯川赴闕>:"振振信厚皆麟趾,翙翙羽儀多鳳凰。"宋. 劉宰<挽太平趙倅三首之一>:"薄俗紛紛不再淳,吁嗟公子獨振振。"
2.古代形容祭祀、上朝的服裝肅恭而偉麗;或者形容軍隊的服裝威嚴而華美,整齊劃一。如:《左傳.僖公五年》:"丙之晨,龍尾伏辰,袀(均)服振振,取虢之旂。'此處指軍隊的服裝。西晉.潘安<閑居賦>:"服振振以齊玄,管啾啾而並吹。"此處指祭祀時的服裝。唐.張說<唐封泰山樂章.豫和之三>"肅振振,鏗皇皇。帝欣欣,福穰穰。"
3.眾多貌,盛大貌。如《呂氏春秋.孝行覽.慎人》:"丈夫女子,振振殷殷,無不戴說(悅)。"《後漢書.章帝八王傳讚》:"振振子孫,或秀或苗。"唐.歐陽詹<曲江池記>:"皇皇后辟,振振都人,遇佳辰於今月,就妙賞乎勝趣。"
4.比喻聲音清越。《史記.建元已來王子侯者年表第九》:"分邑廣封,振振在詠。扞城禦侮,曄曄輝映。"西晉.束晰<補亡詩之六>:"魚游清沼,鳥萃平林。濯鱗鼓翼,振振其音。"
5.群飛貌。《詩.魯頌.有駜》:"振振鷺,鷺於下。"毛傳:"振振,群飛貌。"宋.蘇軾<次韻和子由聞予善射>:"中朝鸞鷺自振振,豈信邊隅事執鼖(軍用大鼓)。"蘇軾所用的這個"振振"是一詞雙義,既有群飛之意,又有比喻鸞鷺發出聲音的清越、悠遠。宋.辛棄疾<六州歌頭>:"看賢王高會,飛蓋入雲煙。白鷺振振,鼓咽咽。"
6.戒慎、戰慄貌。東漢.張仲景《傷寒論.太陽病中》:"身為振振(戰慄)搖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唐.魏徵等編纂的《群書治要》:"堯居民上,振振如臨深淵;舜居民上,兢兢如履薄冰。"唐.李咸用《春宮詞》:"眼光滴滴心振振,重瞳不轉憂生民。"
結語:在古詩文及明清時期的小說、對聯中,常看到"螽斯"(也有用"螽斯羽")這個詞的,一般都用於讚美他人的場合中,也就是不妒嫉且多子多福。清朝文人章黼曾書一對聯云:"湖山本毓秀之區,看桃華開落,燕子西東,蠢爾未銷情慾障;天地有好生之德,願嘉門善祥,明神祐助,螽斯無妒子孫多。"(蠢爾,無知蠢動貌。出自《詩經.小雅.採芑》:"蠢爾蠻荊,大邦為讎。")
本詩以"螽斯"為比,言君子淑女需不妒嫉,方可稟受自然之氣而子孫眾多。進而言之,君子淑女需不妒嫉,方可具備仁厚、忠恕之品德;方知謹守禮義之道;方能安於天命;時運未到,應識隱居以獨善其身之理。唐.王勃曾體悟本詩第三章曰:"所賴君子安貧,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滕王閣序》)"是哉斯言。
-------
(看中國首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明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