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江西九江發現膚色如初古代女屍(圖)

 2009-10-11 01:4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出土女屍肉身未朽,穿戴完整,其生活年代大約在明清時期

正在緊張施工的九江市濂溪大道工地,10月2日晚掘土機作業時挖出一座古墓,墓中女屍肉身未朽,穿戴完整。第一時間在場的當地村民描述說,剛出土時,屍首膚色如初,關節尚能活動;秋月清輝之下,恍若好夢不醒的舊朝村婦。

第二天上午記者聞訊趕到現場,見到一座五六米高的土坡被掘去一半,古墓的白灰空洞懸在土坡切麵的半腰處,棺木散落在土方旁。泥地上有一大攤水漬,有人提醒道,別踩著,那是從棺材裡流出來的水。女屍已被人用廢舊的紅地毯裹捲著,停放在不遠處的平地上,旁邊還有一張潮濕的舊篾席。後來獲知席子原先墊於屍首下,是從棺木中取出的。仔細一打量,篾席上長時間壓出的人形痕跡清晰可見。圍觀的人越來越多,不時有人上前,欲掀開地毯一睹新奇,好在兩個民警一旁維持秩序,好事者才不敢妄動。

古屍出土的地方叫賀家壠,屬九江市廬山區新橋村6組。新橋村的"新橋"實乃建於北宋時的華封橋,歷經千年風雨,至今仍存。此橋為古代"大庾嶺道"的通衢要津,賀家壠就與華封橋相距不遠。給媒體報料的村民陳潯認為,這裡遠倚匡廬,近親濂溪,是塊風生水起之地。他替女屍出現作出的詮釋雖過於想當然,不過確實道出了賀家壠山轉水轉路也轉的特點。

九江市博物館的考古人員到場,使沉睡的女屍再次露出真容:皂衣羅裙,高髻小腳;花白的頭髮和稀疏的牙齒,顯示出其年歲不低。經數十小時空氣接觸,屍首呈黑褐色干縮狀;與夜間村民所見,已是面目全非了。

根據衣著髮式、墓制棺質等,考古人員作出了初步解讀,女屍為一介平民,生活年代大約在明清時期。歷朝歷代的平民服飾變化式微,時代特徵不是很明顯,又未見墓誌和其它隨葬物出土,所以很難斷定絕對的紀年。但墓中唯一的冥器--一隻民窯"扣棺碗"的殘片和女屍頭上做工一般的木質髮簪,印證了女屍的平民身份。藉此推斷,女屍並非當初下葬時採取了某種防腐措施,只是出於偶然因素而未腐朽,這大概與地形地貌和墓穴白灰的密封程度有關。由於此類古屍出土較多見,沒有多大考古價值,考古人員建議村民就近深埋處理。


来源:江西新聞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