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
【看中國綜合報導】今年9月和8月,深圳和珠海警方分別破獲了2起販毒團夥大案,深圳方面繳獲冰毒102公斤,海洛因16.3千克以及其他毒品;珠海方面則收繳11.5公斤海洛因和槍支彈藥。這些案件的頻繁發生說明珠三角地區已經被國際販毒網路滲入,正在形成在"金三角""金新月"之外的新毒品鏈。
金融危機促毒梟另闢蹊徑
新型毒品大部分是通過人工合成的化合類毒品,相比傳統毒品鴉片、海洛因等容易合成;傳統毒品是由罌粟等毒品原植物再加工而成,所以新型毒品又叫"實驗室毒品"、"化學合成毒品"。以氯胺酮、冰毒、搖頭丸為代表的新型毒品化學合成不再受傳統毒品種植季節影響;同時新型毒品的製造工藝簡單,網際網路資訊豐富,經過學習摸索很容易被掌握;新型毒品的批量生產也不需要廠房,設備,出租房就是理想生產場地;而且新型毒品採用口服和鼻吸的方式,使用起來隱蔽。即使警方查控原材料,毒梟們仍有辦法,例如可以轉道從感冒藥"逆向"提煉製毒原料。深圳海關不久前在一批申報為男裝的出口貨物中,查獲感冒藥扑爾偽麻片1340萬粒,該藥的主要成分為鹽酸偽麻黃鹼,是製造冰毒的主要原料。
在金融危機席捲全球後,由於金三角、金新月等著著名傳統毒品基地的產品生產成本高,其毒品交易在一定程度上出現萎縮;並且各國警方近年來一直加強對金三角毒品南下通道(從緬北進入緬甸南部或泰國,從印度洋海上通道運往其他國家)的打擊力度,從而使各國毒梟另闢蹊徑,轉而關注新型毒品生意,使新型毒品成為毒品界開源的新搖錢樹。而長期以來,珠三角存在著製造業便利、人員流動大、化學品管理混亂和娛樂業發達等特點,因此在金融危機以來,國際毒梟開始瞄準珠三角,加緊培育新型毒品作坊,經由香港轉運至東南亞等地,以形成一條完整的製毒、中轉、銷售暗道。
珠三角毒品產業化,掃毒艱難
國際毒梟以新型毒品為主,從兩方面加強對中國邊境的滲透。一是培育珠三角製毒作坊,即在深圳、東莞、廣州、珠海等地開闢化學毒品加工網點,將製造好的如搖頭丸、冰毒等化學毒品通過水客藏毒等方式運至香港,再由香港轉至東南亞各國。二是企圖打開由廣西、貴州、湖南,至廣東東莞、珠海、深圳等地,再轉道香港的販毒陸路通道。
相對於內地公安捕獲的製毒"小魚蝦"而言,真正在珠三角囂張的國際毒梟所經營的毒品鏈模式為:大老闆坐鎮境外遙控指揮麾下馬仔,尋找處於內地的"合夥人",選定地點後開工製毒,與香港毗鄰的珠三角地區成首選之地。制好的毒品,由香港方面派人通過走私或人體夾帶的方式攜帶進入香港,在港銷售或轉運出外國銷售。當然在內地,毒販也會預留少部分毒品供應沿海城市以及本地的癮君子,獲得利益再由地下錢莊"洗白"後匯向海外。
深圳9月3日深圳警方捕獲的香港毒梟案中的主犯"阿頭"即長期潛伏在香港,偶爾來廣東指揮工作,在廣東東莞,珠海,深圳多個城市布有住所,並有3名女友,在專案組跟蹤此案期間,其他警方因例行搜查而抓捕過"阿頭"手下的馬仔吸毒人員,這種輕微地風吹草動,就使"阿頭"立即返回香港,長期不再露面,並將生產工廠從深圳轉移到惠東國道深山再轉移到廣東江門某村,偵破和抓捕工作十分艱難,歷時了一年零三個月才完成。
製造業倒閉 為毒品製造提供源材料
據有關人員分析,珠三角之所以能夠成為境外毒梟建立製毒作坊的首選,主要是因為深圳、廣州、珠海、東莞等地有大量的化工企業,而在金融風暴衝擊下,一些原材料呈現供大於求,以至於部分供應商為了能夠兌現堆積在手中的原材料,轉而和毒販合作,最終令毒販渾水摸魚。在網際網路上搜索製造冰毒的管控原材料麻黃素,即發現有大量供應商在網上叫賣,1噸最高叫價為8,000 元,便宜的只賣四、五千元。供應商地址從浙江到湖北,以至廣東、廣西都有,對方甚至不問購入的用途,是否有政府購進麻黃素批文,有生意做即可。
娛樂低俗化促成新型毒品猖獗
廣東作為中國最早的沿海開放地帶,流動人口多,娛樂業發達,夜生活開放,各種夜總會,酒吧,迪廳林立,當單純的熱舞使人們再也感覺不到刺激時,毒品即被熱捧。而新型毒品跟吸食鴉片類毒品不一樣,主要是為了享受其後續的搖頭、跳舞、濫交過程中帶來的快感,不單具有吸食傳統毒品所帶來的飄飄欲仙的感覺。專家指出新型毒品的使用群已經由原來傳統毒品所覆蓋的失業人群、私營企業主、個體戶,擴散到各個階層,包括一些專業人群,還有文化程度高的白領、管理階層。當代娛樂低俗化導致追求強刺激,瘋狂,忘記自我以及性亂,最終使新型毒品氾濫。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珠三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