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與其說是"地王"效應,不如說是炒作"地王"的效應!但是,"地王"頻現,是開發商的"福星"還是"災星"?"災星"!因為,第一,"地王"頻現於房價屢創新高之時,其實,此時,高房價已成強弩之末,"地王"效應恰是房地產市場繁榮期的迴光返照;第二,"地王"的出現是眾多有實力的開發商相互爭奪哄抬的結果。房企老闆無疑都是精於算計胸有成竹的,但受資本的驅使,又無一不是貪婪的盲目的;第三,在"地王"爭奪戰中,一反常態,央企和地方國企殺了一個回馬槍,屢屢得手,代替民企大佬成了新"地王"。看似國企"不差錢",其實,正如許多民企老闆質疑的那樣:國企"不怕賠錢"。----看來,剛剛被擠出局外站在干地兒一刻鐘,民企老闆們的腦子就立刻清醒了:在雲層裡飄忽的高房價,保不准要掉下來,"國企地王等著陪吧!"第四,金融危機爆發前,我國房地產市場高燒不退,國家三令五申穩定房價,可房價依然我行我素一路飆升,到金融危機爆發,流動性突然收緊,房價跟著掉頭朝下;及至"救市"措施連番出臺,得救了的房地產市場竟成了"冬天裡的一把火",再度進入瘋狂狀態。此時,全球經濟已經走上復甦之路,在各國政府爭論何時退出的當口,"地王"卻在我國頻繁出現,這個險,可就冒大了;第五,上次"地王"集中出現是在2007年房地產市場"一派繁榮"、房價屢創新高時,未及開發,就遭遇了寒流,直到現在,許多老"地王" 依然田園依舊,其中,有的民企"地王"早已"悔地",打通關節,把天價土地扔回給了當地政府。
總而言之,"地王"頻出對開發商來說,是"災星",而不是"福星",不是好兆頭。怎麼辦?未雨綢繆。對真正需要住房的居民,不妨再等等看看,"不見兔子不撒鷹",別輕易鬆開錢袋子。沒有只漲不跌的房價,世界沒有,中國也不會有。再長的戲也有收尾的時候,"地王"就是這齣戲最後出場壓陣的那個主角兒,高潮到了,結尾還遠嗎?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