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中國汽車銷售再創新高,算是坐穩了全球第一汽車銷售大國的寶座。然而,一個不容迴避的事實是,同樣的汽車,在中國的價格要比美國貴很多。舉例來說,一輛在國內售價23萬元的豐田凱美瑞汽車,在美國折合人民幣只有15萬元左右。
造成這種現象,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汽車生產廠家的暴利,國外的汽車生產商的利潤率一般只有5%左右,而國內廠家的利潤率竟高達30%。這主要是國家嚴厲的產業管制導致市場競爭缺乏所致。而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則是,政府對汽車進口、生產、銷售環節徵收了太高的稅費。我們在生產環節要上繳17%的增值稅和5% 的消費稅。車輛上市後,購買者還必須支付約9%的購置稅。當然進口車還要交25%的關稅。如此之高的稅率,大大抬高了中國汽車的售價。與中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美國,大部分州對汽車公司僅徵收5%-10%的稅費,終端環節也沒有購置稅。而在日本,轎車的平均稅率大概是11%,德國則為7%。
實際上,因為高稅負導致國內商品價格畸高的並不僅限於汽車,而是一個普遍現象。現居英國的專欄作家魏城日前撰文對北京、上海等中國城市與倫敦、紐約等國外城市的物價做了一番對比。比較的結果是驚人的,北京、上海不但核心城區的房價和房租價格已經向倫敦等城市看齊甚至比其更高,就連一些普通商品的價格也超過了國外。比如在美國的沃爾瑪,一雙中國產的質量不錯的登山鞋只有十幾美金,而國內要買雙像樣的登山鞋往往要上千元人民幣。此類怪現象不勝枚舉。
導致國內物價高於國際水準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由於存在著大量的收費公路以及鐵路運力不足,導致中國的運輸成本非常高。業界廣為流傳的趣聞是,把東莞產的玩具運到美國要比運到北京的成本低很多;另外,還有中國社會誠信環境較差,消費者要為此支付額外的信用成本。但綜合來看,最重要的原因還是中國的稅負太重。
中國的稅負多年來一直穩居世界前列。儘管,按照官方的說法,中國的宏觀稅負只有18%,但這並不能反映中國的實際稅負。宏觀稅負只是按照稅收與GDP的比例來算,但是大家都知道,政府有大量的非稅收入,也稱作預算外收入,主要由賣地收入以及各種行政收費構成。只賣地收入在某些大中城市就佔到了其財政收入的 1/3。政府的土地財政也直接推高了房價。
有些福利國家也實行高稅負政策,不過其稅收一般都是投向醫療、教育、社會保障等民生領域,雖然稅負較高,卻因在實踐中能夠做到"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故而也不太影響社會穩定。而在中國,稅收收入與非稅收入被政府大量投資於基礎設施與國有企業,而較少用於民生開支。
改革開放以來,儘管引入了市場經濟,但是中國的經濟仍然是權力主導型的。這也就意味著,權力沒有放棄對社會資源的絕對支配地位。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長奇蹟的產生,除了出口帶動之外,就是政府投資拉動。政府大舉投資錢從何來?一是大量印發鈔票,二是靠徵稅。而政府投資衝動越強,稅負就會越重。因此,中國的稅負之重與中國經濟增長的模式,有著直接的關係。大家消費的高價汽車實際上是為政府投資買單。
如果從刺激經濟的角度來說,減稅必然會刺激消費、拉動內需、解決就業並能起到緩解社會矛盾的直接效果,這其實優於政府大規模投資的舉措。為何政府寧願選擇投資而放棄減稅?答案並不難解。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造成這種現象,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汽車生產廠家的暴利,國外的汽車生產商的利潤率一般只有5%左右,而國內廠家的利潤率竟高達30%。這主要是國家嚴厲的產業管制導致市場競爭缺乏所致。而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則是,政府對汽車進口、生產、銷售環節徵收了太高的稅費。我們在生產環節要上繳17%的增值稅和5% 的消費稅。車輛上市後,購買者還必須支付約9%的購置稅。當然進口車還要交25%的關稅。如此之高的稅率,大大抬高了中國汽車的售價。與中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美國,大部分州對汽車公司僅徵收5%-10%的稅費,終端環節也沒有購置稅。而在日本,轎車的平均稅率大概是11%,德國則為7%。
實際上,因為高稅負導致國內商品價格畸高的並不僅限於汽車,而是一個普遍現象。現居英國的專欄作家魏城日前撰文對北京、上海等中國城市與倫敦、紐約等國外城市的物價做了一番對比。比較的結果是驚人的,北京、上海不但核心城區的房價和房租價格已經向倫敦等城市看齊甚至比其更高,就連一些普通商品的價格也超過了國外。比如在美國的沃爾瑪,一雙中國產的質量不錯的登山鞋只有十幾美金,而國內要買雙像樣的登山鞋往往要上千元人民幣。此類怪現象不勝枚舉。
導致國內物價高於國際水準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由於存在著大量的收費公路以及鐵路運力不足,導致中國的運輸成本非常高。業界廣為流傳的趣聞是,把東莞產的玩具運到美國要比運到北京的成本低很多;另外,還有中國社會誠信環境較差,消費者要為此支付額外的信用成本。但綜合來看,最重要的原因還是中國的稅負太重。
中國的稅負多年來一直穩居世界前列。儘管,按照官方的說法,中國的宏觀稅負只有18%,但這並不能反映中國的實際稅負。宏觀稅負只是按照稅收與GDP的比例來算,但是大家都知道,政府有大量的非稅收入,也稱作預算外收入,主要由賣地收入以及各種行政收費構成。只賣地收入在某些大中城市就佔到了其財政收入的 1/3。政府的土地財政也直接推高了房價。
有些福利國家也實行高稅負政策,不過其稅收一般都是投向醫療、教育、社會保障等民生領域,雖然稅負較高,卻因在實踐中能夠做到"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故而也不太影響社會穩定。而在中國,稅收收入與非稅收入被政府大量投資於基礎設施與國有企業,而較少用於民生開支。
改革開放以來,儘管引入了市場經濟,但是中國的經濟仍然是權力主導型的。這也就意味著,權力沒有放棄對社會資源的絕對支配地位。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長奇蹟的產生,除了出口帶動之外,就是政府投資拉動。政府大舉投資錢從何來?一是大量印發鈔票,二是靠徵稅。而政府投資衝動越強,稅負就會越重。因此,中國的稅負之重與中國經濟增長的模式,有著直接的關係。大家消費的高價汽車實際上是為政府投資買單。
如果從刺激經濟的角度來說,減稅必然會刺激消費、拉動內需、解決就業並能起到緩解社會矛盾的直接效果,這其實優於政府大規模投資的舉措。為何政府寧願選擇投資而放棄減稅?答案並不難解。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